一年之久吧 关注:68贴子:1,927
  • 28回复贴,共1

当鲜肉遇上腊肉,可以焖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体元殿|长春宫戏台:http://tieba.baidu.com/p/3589157929 按双人帖数计算,满100字有效
(一年新秀,那日选秀我站在紫禁殿上看众人始来,秀女含娇带笑,眉目绰约风姿,又仿佛看见了自己的那一年,时光已过,竟然那么快,那么久。)
(长春宫近来尝来,一为听戏,二来却是存了心思,齐嫔之后,有明肃二妃,一择翊坤,同宫比邻,虽并非那君子之仕,也不愿意落人把柄。有意无意往长春宫来,若是能见着明妃,得其青睐,无子傍身又如何。)
今个是什么戏?
@珠雅拉清慈


1楼2015-09-25 13:41回复
    (按人云亦云的说辞,体元殿听戏,从来是宫妃长日消遣的第一去处)
    (头回往长春宫,人生地不熟,满脸的神情都是怯怯的,害怕撞见什么人。闺中深藏十几年,相与之人屈指可数,对着生人时,还未言语,脸儿便先红透了。私想着若是得逢不好结交的贵主子,这戏便全然谈不上消遣,而是煎熬了)
    (哎!可不巧,一转过游廊入席,便瞧见前头慵妩倚着丽人。浮碧在耳畔低声“贞贵嫔”,犹豫一刻,也顾不得台上正开什么腔,磨磨蹭蹭地上前,在她身侧逆着日光的方向,轻轻地启唇施礼)
    给贞贵嫔娘娘请安。


    2楼2015-09-25 15:37
    回复
      免礼。
      (面前的人,我瞧着眼生,观其言行,想是新入宫的贵人,不禁问道)贵人可是冬月里刚入宫的?你认识我?
      相逢即是有缘,不必拘礼,坐吧。(今个长春宫戏台上唱得妙,正是一出四郎探母,抑扬顿挫,极为有力,自己看的兴致更高,眉目带笑,往向她。)还不知贵人闺蜜,宫里的人多,瞧我糊涂的。承居了哪一共?
      (虽不甚了解这后宫的新秀,可是我知道翊坤宫没来人,仍是五人故交的旧面孔。接过茶盏,味道有些冲淡了,不禁又撂下不再抬臂。)
      @珠雅拉清慈


      3楼2015-09-26 17:11
      回复
        @珠雅拉清慈 亲爱的,明天你在吗!我们争取搞定


        6楼2015-09-29 21:15
        收起回复
          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后句不必说,想来她自知晓的,后宫嫔嫱里秀外慧中者何可胜数,也只有在这儿,才能省得,自己是怎样的粗枝大叶)
          (荔腮一偏,梨涡漾笑向她,台上的戏码环环相扣,锣鼓不歇,渐入佳境)
          只是在宫里头,嫔妾就没什么亲故了,说起来走动,也没什么地方可去,——这不,才往戏台子上凑热闹了。


          9楼2015-09-30 15:51
          收起回复
            (她初入宫闱,稚嫩心性,又只身一人,无故依靠,心中软软的,温眸看她。)
            戏台热闹,我也喜欢,总好比一个人在屋里待着好,左右还能有个人说说话,这不今儿就巧了遇见你了嘛。还不知道你哪里人氏。
            (温温一笑,戏正时鼎声)不知道贵人喜欢听什么曲儿?但凡是欢喜的,动人的我都喜欢。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9-30 19:43
            回复
              (甜甜地一笑,柳眉少扬,用一口极浓郁而正宗的方言应她)天津人。
              (从前总觉着京津一代,夕发朝至,折返一回甚至浑无车马劳顿之感,然而进宫以后,才懂得相距几何,力所能及,唯有托一轮明月千里寄相思)
              (贞妃意态柔和,少有骄矜凌人之势,几番言语下来,也就不闷着腹中所思了。她既钟情欢喜的戏码,问我所好,总是不好向背)
              玉簪记,嫔妾喜欢玉簪记。(想了想,又依依添一声)欢喜是欢喜,就是有些小家子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30 19:56
              收起回复
                天津人?我知道天津的三样著名小吃贵人都一一品尝过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
                (说起小吃自己仿佛来了精神,特别想听听她说的天津府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虽然天津府离紫禁城不远,可是毕竟两地相隔,唯有书信来往。
                (双眼带着笑意,晏晏道)小家子气不好吗?我觉得挺好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09-30 20:25
                回复
                  (难得在紫禁城里遇见人,张口便能将天津风物娓娓道来,心下欢喜,忙不迭点头)岂止是尝过,这几样,皆是从小吃到大的呢。从前家里住的地方,胡同口儿就是卖麻花的铺子,每天早上,都闻着香味起床。
                  (言及旧事,绛色的唇浅浅抿出笑弧,却也不想多提,生养人十余年而一夕割舍的地方,谈论得深了,不免又勾人泪珠子。螓首一扬,佯笑问)
                  听您口音,不似京畿一代人,但娘娘熟谙天津小吃,可是曾经去过,或者有亲眷在那里吗?


                  13楼2015-09-30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