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玉米1元收购的决策逻辑
在临储政策正式发布之前,市场各方对玉米政策的预期影响普遍看空,更有预计临储政策实际效果的大幅调整将会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幅降价、提高标准以及缩短收购周期。
2015年9月18日国家粮食局正式出台《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
临储玉米政策执行主体在于中储粮,一直秉持顺价销售的原则。在9月18日,《通知》出台当天,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结束了最新一轮的玉米拍卖交易,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4998397吨,实际成交119301吨,成交率2.39%,成交均价2302元/吨。预计当前临储玉米规模在1.0~1.5亿吨之间,按照这个差价计算,临储玉米价值因此《通知》而蒸发了300~450亿元。其实,成交和库存的玉米有相当一部分是2013年,甚至2012年的,当年的收储价格也不低,加上储藏成本(160元/吨),真实亏损要更大。
1元/斤的价格相对于去年降低了0.11~0.13元/斤,既不符合市场预期的1800元/吨~1900元/吨价格区间,也没有达到当前的最低拍卖价。高于市场预期,那么有可能今年的收储规模依然庞大;没有达到最低拍卖价,那巨大库存依然难以消化。这个双方都不利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呢?
其实反过来想一下就不难理解。玉米庞大库存决定了收储价格不可能高于或持平当前市场价;而如果一步到位的进行改革,粮食安全、社会稳定、财政补贴压力、已有库存消化等等都是巨大的问题。
在临储政策正式发布之前,市场各方对玉米政策的预期影响普遍看空,更有预计临储政策实际效果的大幅调整将会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幅降价、提高标准以及缩短收购周期。
2015年9月18日国家粮食局正式出台《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
临储玉米政策执行主体在于中储粮,一直秉持顺价销售的原则。在9月18日,《通知》出台当天,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结束了最新一轮的玉米拍卖交易,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4998397吨,实际成交119301吨,成交率2.39%,成交均价2302元/吨。预计当前临储玉米规模在1.0~1.5亿吨之间,按照这个差价计算,临储玉米价值因此《通知》而蒸发了300~450亿元。其实,成交和库存的玉米有相当一部分是2013年,甚至2012年的,当年的收储价格也不低,加上储藏成本(160元/吨),真实亏损要更大。
1元/斤的价格相对于去年降低了0.11~0.13元/斤,既不符合市场预期的1800元/吨~1900元/吨价格区间,也没有达到当前的最低拍卖价。高于市场预期,那么有可能今年的收储规模依然庞大;没有达到最低拍卖价,那巨大库存依然难以消化。这个双方都不利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呢?
其实反过来想一下就不难理解。玉米庞大库存决定了收储价格不可能高于或持平当前市场价;而如果一步到位的进行改革,粮食安全、社会稳定、财政补贴压力、已有库存消化等等都是巨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