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照顾吧 关注:2贴子:85
  • 3回复贴,共1

未来谁来照护老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
  根据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年全国老年人口达到2.02亿,首破2亿,比例为14.8%,比上一年(老龄人口1.94亿,占总人口的14.3%)继续增加。专家预测,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94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675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4.3%增加到16.3%,平均每年递增0.5个百分点。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4亿人,老年人口规模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智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到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万至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万至674万。


1楼2015-09-21 18:00回复
    庞大的老年照护群体,未来谁来照护?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中,老年伴侣是照顾的首选。然而在这个年龄段,老伴也往往是风烛残年,其本身也是被照料的对象。这样,照顾的责任就落在子女、孙辈的肩上。然而在今天,随着“四二一”家庭的大量形成,子女们迅速走上社会、进入城市,农村和城市的空巢家庭大量涌现,那些失能老人,特别是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的照料就成了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老人送去养老院,由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照护老人的主力。
      全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
      然而“与日俱增”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缓慢增长”却面临极不匹配的现状。目前对应的养老护理员岗位则达到657万至731万,而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新增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至50%。仅就上海市而言,截至2013年末本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387万,占户籍人口的27.1%,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1个老人。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海市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等组成的4.5万人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即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1.4万名和社区居家养老护理人员3.1万人。然而按照护理员与老人的平均配比计算,目前上海市养老护理员的数量远远不够,未来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十分巨大。
      据有关数据显示,预测2015、2017和2020年底,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将分别达到1.3万人、1.6万人、2.1万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分别为2.4万人、2.7万人和3.2万人;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人员缺口分别为1.1万人和1.7万人;老年护理院护理人员缺口分别为1.4万人、1.8万人和 2.3万人。2020年底上海市需求13.8万人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按80%持有上岗证测算,持有上岗证人员应达11万人,需新增8.2万人具备养老护理上岗证的养老护理员、4.8万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尤其要加强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培训。


    2楼2015-09-21 18:0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多项问题并存,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养老护理员数量严重不足以及养老护理团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我国养老护理职业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第一、养老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目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基本上年纪都很大,体力跟不上来,特别是照顾失能老人更是力不从心。现在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过来的,而且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能与老人进行心理、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我们这里,护理员多是初中文化,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化。大多数是从农村出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家庭妇女,有的甚至连填写护理记录都不会。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聘用她们,因为招不到更好的人”。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无奈的说。
        第二、养老护理行业缺乏吸引力,劳动者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意愿不高。与照顾儿童不同的是,护理员的服务对象是年迈体弱的老人、病残甚至是临终老人,使他们的工作具有“照料工作脏、异性照料难、危险因素高” 等三大特点。“每天给这些老人端屎端尿,刚开始我都受不了,看见了都想吐,还要伺候他们,好多次我都想不干了”、“照顾男性老人的时候最尴尬了,有些老人很不自觉,还会对我们动手动脚”、“老人年纪大了,特别容易出现意外,之前就有个老人不小心摔倒,骨折,家属来这闹了好多次”……
        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瞧不起养老护理工作,认为这是一种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因此许多年轻人不愿进入这个行业。从实际情况看,养老护理员有时也得不到部分家属的理解和尊重。
        刚进入养老行业卫校毕业的小李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我爸妈都不想让我做这份工作,嫌弃工作又脏又累,收入又低。现在我回家亲戚问我做什么工作,我都不敢说,生怕爸妈不高兴。这不现在一直催我回家,要我跟他们回家做生意”
        再次,养老护理员工作比较累,工作时间比较长。有时一天要做12个小时,有些甚至连轴转,基本没有节假日。“在这里工作累得要死, 人少没人替班,每天都忙前忙后,有时候连口水都没时间喝,天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到了月底还是那点紧巴巴的工资,做完这个月我也不做了,我要去当保姆了”
        第三、市场化养老机制尚待健全,市场化配置养老护理人员尚未成熟。目前,市场配置养老护理人员机制尚未成熟,专门性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市场尚待建立,缺乏统一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来源不一、招录困难、流失率高。社会力量尚未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各类提供市场化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还需要培育和扶持,特别是大型、骨干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还需培育。
        第四、政策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政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善的中长期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不足;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为数不多,招生规模不大;养老服务行业的培训层次不高,培训补贴政策有待完善;养老服务行业对本市劳动力吸引力不足,鼓励本市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的就业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养老机构用工制度欠规范;整个社会对养老服务作为社会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足,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发展空间较小,缺乏职业尊重感和就业吸引力。


      3楼2015-09-21 18:01
      回复
        多管齐下加强专业照护队伍建设
          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护理专业队伍成为建设养老服务的关键。因此,未来我国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养老护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大职业教育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增设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使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进行捆绑,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第二、优化完善用工招录机制。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政策准入制度、用工补贴制度等,提高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做好就业辅助工作,包括用工需求的调查排摸、职业指导、岗位推荐以及举办专场招聘会等相关就业服务工作,保持养老服务市场供需平衡。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依托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的设立,在多个地区打造若干养老护理培训和服务综合基地。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的定期在岗培训,对服务规范、优质的养老机构授予行业培训资质,允许从事护理员培训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
          第四、完善养老护理人员的流动使用机制。为了解决养老护理员大量流失的问题,根本举措是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为此,合理调整养老机构的入住收费标准和居家养老服务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对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政府购买服务标准,确保养老服务机构有发展空间,才能够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稳定养老护理人员队伍。
          第五、完善表彰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激励及奖励措施,对优秀养老护理员多进行表彰,多宣传护理人员的先进事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养老护理人员的风尚,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4楼2015-09-21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