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吧 关注:1,284,660贴子:8,856,412
  • 7回复贴,共1

开往远方的火车(十年流浪旧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和英出版社2003年推出了一本美国作家Eve Bunting的<<开往远方的列车>>,但我更愿意用<<开往远方的火车>>来为我的这篇文章命名。我窃以为在中文的语境中,火车比列车更能表征某种意像或者特殊的气质。
广泛流传的桥段中,有这么一则文字:“一列火车开过,路边是那挥手的孩子。” 已呈模糊的记忆中,故乡山清水亦秀,一疙瘩一疙瘩的土块便是一处处故事,知名不知名的地儿,都是那么的仪态万千!不需要什么由头,故乡就这么在心头荡漾!亲亲的光屁股小子,可爱的流鼻涕丫头,蹒跚的老太太,山南海北的老爷们,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道不尽的音容,故乡就这么在心头浮现!青山黄土,一代一代的少年走过,一代一代的先辈回望,一簇一簇的坟头儿,一排一排的浪子脸颊,沟壑纵横,鬓白如霜!故乡就这么在心头埋葬!不知何时,一抹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那甜蜜而又令人忧伤的情绪,犹如思忆起芳菲深处的初恋! 若干年后,那个路边挥手的孩子已在他乡遥望故乡。
那一年,少年功名心
那一年,青涩的年华,不知那不知名的女子可还在那不知名的桥头等我
那一年,菜园坝,那长长的八一遂道后,天南海北的兄弟今可安在?
那一年,年少的我,第一次远出乡关,去国怀乡又重回头,清华却终成一个可笑的梦
那一年,那一年的远方,可还记得那一年风雨交加中疾驰前行的我
...............................................................
那年那月那人,那列开往远方的火车。远方有多远,远方在远方火车的前方。在想到远方的时候,自己已经在远方。但不断前行的火车,却离远方总有那么一点极限的距离。
从上个世纪的某一个晚夏初秋忆起,哈密拾棉已经归来兮去十年。但拾棉的心仍在棉花地徘徊,棉花地虽比不上梦里的家园,但我对它依旧有恋恋不舍的情怀。距行走天涯的首站十多年,遥望天山的雪莲花,记忆中依旧留恋那行走伊始初拾棉花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底下,一个浪花就是一片海洋。回首那段动人清澈的时光,满天的雪飘,四处的坎儿井,澹澹的流水,还有无边的戈壁和荒漠。任由身后的白杨投下面向远方的身影,轻拂眼前扎根的胡杨,破衣烂衫的我,眼睛里射出来的光芒淡定而又游离。
行走在各式各样的路上,看到过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的表情都在传达着一种不能言状的感情。
我不知林则徐以带“罪”之身,遣戍新疆的三年中是何种的心境? 但公元1850年1月3日,这一天被史书称之为“湘江夜话”的林左之会,无疑当让人浮想连篇。也许没有左宗棠对林则徐的“心神依倚,惘惘欲随”。便没有27年后海防、塞防之争中的抬棺西征。那是晚清夕照中最光彩的一笔,也是左宗棠最辉煌的记忆。
与左宗棠相对的李鸿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时,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但几经周折,直到1880年才得以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梁启超先生曾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许从这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成功并保存下来加以实际应用的铁路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楼2015-09-19 20:22回复
    楼主通古博今、知人文、历史、地理。不知写的是否都是自己的经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9-19 20:34
    收起回复
      回复 浪子胡成 :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9-19 21:34
      回复
        出书了送我一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9-19 22: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