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声称自己是清朝皇室后裔,诈骗获利200多万元。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7日开庭对这起案件进行了一审宣判。
48岁的河南卢氏县农村妇女王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2013年2月,她与47岁的西安无业男子杨某相识,因为无业又都缺钱,两个人就合伙去诈骗。王某自称是爱新觉罗昌平公主,是清朝后裔,手中掌握着爱新觉罗家族遗留的“1750亿元资产”,但这笔资产处于“冻结”状态,希望有人投资,帮她用钱打通关系“解冻资产”,并承诺给投资人3倍回报,她还用事先准备好的假美元、假黄金作为抵押交给了投资人。


经审理,从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他们先后实施诈骗13次,骗取多名被害人钱财共计234.35万元。警方在被告人王某的办公室内查获各类假金条和假美元,以及伪造的用于“金库取款”的黑色印章和各种“藏宝图”。
法院认为,王某、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多名受害人人民币共计234.35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相关规定,构成诈骗罪。


法院分别判处王某、杨某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和12年,各处罚金50万元,未追回的230多万元继续予以追缴。王某、杨某二人当庭表示不服判决,要继续上诉。

只有初中文化的无业妇女,谎称清代皇室后裔,掌握皇室留下的千亿资产,但资产被“冻结”。利用假美元、假黄金等作抵押,以投资民族资产解冻项目,承诺给投资人高额回报为名,骗取230余万元。昨日上午,这起冒充清朝爱新觉罗昌平公主的诈骗案一审宣判,两被告人均提出上诉。

2013年,被害人之一的老王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自称清朝爱新觉罗昌平公主的中年女子。“公主”自称被冻结资产价值千亿元,有金条、金饰品,还有民国时期积攒的美金等,分别保存在位于四川、贵州的8大金库里,金库的钥匙都在“公主”手里。但如果想将这些钱解冻,靠“公主”一己之力无法完成,需要有人出钱“打通关系”。

公诉机关指控,2013年2月16日,河南省卢氏县东明镇的王某(女,即本案中的“公主”),与47岁的西安男子杨某在西安市红缨路小区6号楼1层其办公室,以参加解冻民族资产人代会为由,骗取被害人钱财。

老王被骗20万元只是骗局的开始,同年3月初,到成都寻找皇家金库及守金库人,“公主”以打点关系人为由,骗取老王9.9万元。同年3月12日,以注册公司,开发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办理公司注册手续需要费用为由,骗取老王现金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