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和田三郎:《革命评论》的主要撰稿人。[19]
种种迹象表明,加入同盟会的日本人大概不止上述7人,可能还有其他日本人。然而,仅此上述7位日本人,就在同盟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是什么样的作用,请看下文:《日本人在同盟会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注释:
[1]王云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五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8月出版,第319—320页。
[2]宫崎寅藏:《三十三年之梦》;林启彦改译、注释,花城出版社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1年8月联合出版,第124页。
[3]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8月第1版,第148页。
[4]同上,第155—156页。
[5]俞辛焞:《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93页。
[6]宫崎寅藏:《三十三年之梦》;林启彦改译、注释,花城出版社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1年8月联合出版,第316页。
[7]俞辛焞:《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103—104页。
[8]俞辛焞:《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105页。
[9]参见王屏:《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第1版,第72—73页。
[10]参见宫崎寅藏的《三十三年之梦》、陈锡祺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和秦宝琦的《中国地下社会》。
[11]俞辛焞、王振锁、米庆余、廖隆干译编:《孙中山在日活动秘密(19113·8—1914·4)》(日本外务省档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第8页。
[12]王屏:《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第1版,第168—169页。
[13]转引自王屏女士的《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第1版,第169—173页。
[14]王屏:《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第1版,第176—177页、第172页。
[15]参见王屏的《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出版,第183、174页。
[16]俞辛焞、王振锁、米庆余、廖隆干译编:《孙中山在日活动秘密(19113·8—1914·4)》(日本外务省档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第6页。
[17]宋庆龄题写书名的《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版,第260页。
[18]宫崎寅藏:《三十三年之梦》,林启彦译释,花城出版社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于1981年8月出版,第88页。
[19]俞辛焞:《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