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现实
——读《堂吉诃德》有感
塞万得拉的经典名著《堂吉诃德》想必人人熟知。我想,这部名著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哈哈哈哈真荒诞!甚至于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曾把它当做是一本儿童读物来读。但是,一遍笑,两遍哭,三遍思考,才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就像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一样,老少咸宜,并且每次读完,都能够令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完全不同的启发。
塞万提斯是一位西班牙文学家,在他生活的16世纪,骑士小说正在西欧盛行,可谓万人空巷,风靡一时。但是渐渐的,其实文学也想其他的流行文学一样,逐渐走入了一个绝境:情节雷同,感情造作。但骑士小说在西班牙的热度却依然不减。这令塞万提斯感到十分不可理喻,深恶痛绝,于是,这部名著《堂吉诃德》便诞生了。果然,随着这部小说的发表,其实小说在西班牙也渐渐绝迹了。但是,这部反骑士小说并没有如预期一般随着骑士小说的消亡而消亡。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直到现在,它还都是文学史上一颗不可磨灭的闪耀的星。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这本书揭示了更多的道理,而这道理,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堂吉诃德不是一个绝对的疯子,只要不提骑士道,他就是一个谈吐高明,学识渊博,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能够精彩到令“其他吃饭的人竟忘了把饭放进嘴里”。所以他的疯癫,不是因为他在精神上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他对骑士道的痴迷。我想,这本小说里的骑士道可能就是暗指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梦想。正是这个梦想,令他放弃了可能在社会、哲学等方面获得的突出成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二傻。而堂吉诃德,我理解为生活中那些因痴迷于自己的梦想,一路奋勇向前,而忽略了自身和周边的情况,还扬言“有梦就去追”的鸡汤重度患者。他们就像倪萍一心想去成为数学家,郭敬明一心想成为T台模特,萧敬腾一心想成为相声演员,不仅会使自己最后一事无成,像个疯子,更会令社会丧失一个优秀的人才。
其次,在看别人。理发师装扮成女装去找堂吉诃德求助,第一个旅店的老板也和他一起演戏,但就这个现象来看,他们也未必就不疯癫,而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是疯子,反而大家会觉得他们聪明,懂得将计就计。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发疯”。就好像我们遇到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方向就应该像发疯一样奋勇向前。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对梦想应有的态度,这才是实现梦想最聪明的做法。
然后,我们在结尾看到堂吉诃德对他的侄女说如果她嫁给骑士就剥夺她的继承权。这件事,在我刚开始读这本小说时令我感到非常伤心却也欣慰,因为我认为这至少证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懂得了自己行为的愚蠢,认清了自己做人的失败。但现在,我认为这样的结局反而是作者在反讽堂吉诃德,从一种显而易见的疯狂,掉入了一种隐藏颇深的愚蠢。文章末的堂吉诃德,就像许多穷困落寞,一事无成却高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把他失败的责任推卸到这个社会、身边的人、甚至梦想本身上的人一样,在生命最后,他比起怪罪自己,其实内心深处更多的是对骑士道本身的责怪。
最后,我认为,堂吉诃德与骑士道的关系,正如每个人与自己梦想之间的关系,如果能认清时机,选清方向,再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可能收获成功。当然,这之中也可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只是像堂吉诃德那样高呼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比起构成你身边的整个环境的那么多人,那么多事,你出错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但如果最后还是失败了,不要把推卸责任到梦想身上,要多考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能够让人发现自己身上问题的失败,才不算真正的失败。
PYH
——读《堂吉诃德》有感
塞万得拉的经典名著《堂吉诃德》想必人人熟知。我想,这部名著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哈哈哈哈真荒诞!甚至于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曾把它当做是一本儿童读物来读。但是,一遍笑,两遍哭,三遍思考,才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就像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一样,老少咸宜,并且每次读完,都能够令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完全不同的启发。
塞万提斯是一位西班牙文学家,在他生活的16世纪,骑士小说正在西欧盛行,可谓万人空巷,风靡一时。但是渐渐的,其实文学也想其他的流行文学一样,逐渐走入了一个绝境:情节雷同,感情造作。但骑士小说在西班牙的热度却依然不减。这令塞万提斯感到十分不可理喻,深恶痛绝,于是,这部名著《堂吉诃德》便诞生了。果然,随着这部小说的发表,其实小说在西班牙也渐渐绝迹了。但是,这部反骑士小说并没有如预期一般随着骑士小说的消亡而消亡。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直到现在,它还都是文学史上一颗不可磨灭的闪耀的星。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这本书揭示了更多的道理,而这道理,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堂吉诃德不是一个绝对的疯子,只要不提骑士道,他就是一个谈吐高明,学识渊博,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能够精彩到令“其他吃饭的人竟忘了把饭放进嘴里”。所以他的疯癫,不是因为他在精神上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他对骑士道的痴迷。我想,这本小说里的骑士道可能就是暗指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梦想。正是这个梦想,令他放弃了可能在社会、哲学等方面获得的突出成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二傻。而堂吉诃德,我理解为生活中那些因痴迷于自己的梦想,一路奋勇向前,而忽略了自身和周边的情况,还扬言“有梦就去追”的鸡汤重度患者。他们就像倪萍一心想去成为数学家,郭敬明一心想成为T台模特,萧敬腾一心想成为相声演员,不仅会使自己最后一事无成,像个疯子,更会令社会丧失一个优秀的人才。
其次,在看别人。理发师装扮成女装去找堂吉诃德求助,第一个旅店的老板也和他一起演戏,但就这个现象来看,他们也未必就不疯癫,而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是疯子,反而大家会觉得他们聪明,懂得将计就计。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发疯”。就好像我们遇到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方向就应该像发疯一样奋勇向前。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对梦想应有的态度,这才是实现梦想最聪明的做法。
然后,我们在结尾看到堂吉诃德对他的侄女说如果她嫁给骑士就剥夺她的继承权。这件事,在我刚开始读这本小说时令我感到非常伤心却也欣慰,因为我认为这至少证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懂得了自己行为的愚蠢,认清了自己做人的失败。但现在,我认为这样的结局反而是作者在反讽堂吉诃德,从一种显而易见的疯狂,掉入了一种隐藏颇深的愚蠢。文章末的堂吉诃德,就像许多穷困落寞,一事无成却高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把他失败的责任推卸到这个社会、身边的人、甚至梦想本身上的人一样,在生命最后,他比起怪罪自己,其实内心深处更多的是对骑士道本身的责怪。
最后,我认为,堂吉诃德与骑士道的关系,正如每个人与自己梦想之间的关系,如果能认清时机,选清方向,再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可能收获成功。当然,这之中也可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只是像堂吉诃德那样高呼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比起构成你身边的整个环境的那么多人,那么多事,你出错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但如果最后还是失败了,不要把推卸责任到梦想身上,要多考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能够让人发现自己身上问题的失败,才不算真正的失败。
P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