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昨天某报的著名专栏的一个资深记者和我探讨一件事情,说是要一名在教育方面有困惑的妈妈解答一个问题,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我现在有一个困惑想请教大家:孩子现在上一年级,学校留了很多课外作业,比如手工类的。刚开始我让孩子自己想着做,孩子费了很大力气,但是做出来的不是很好,拿到班上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而其他孩子家长帮着做的,可以被贴到墙上展示,孩子很失落,我心里也不好受。后来学校再有这样的事,我也只好帮他一起做。但是回头想想总觉得不对劲,这作业到底是孩子的作业还是家长的作业,是孩子在比赛还是家长在比赛。请问各位家长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恳请赐教!
我说:我可能看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太一样,我首先考虑的不是作业的问题,而是当这个孩子没有得到表扬的时候,这个家长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从字里行间,我感到更多的似乎是这个妈妈比较焦虑,似乎更失落一些。
记者:我想听您说的是,家长才怎么办?
我说:先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现在有很多家长,孩子带的好不好,要先听听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这样过于关心他人的想法,会促使孩子也关心外在的条件,而不关注自己的内心感会常常焦虑于他人的看法。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作业被表扬与否,只是表面呈现的问题而受!这样,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往往会将眼光更多地朝外,看别人的眼光行事。而没有解决到根上。在这个问题上告诉她去帮孩子和不去帮孩子,都不是最终的答案.
记者:那你能否说说面对这样的事情,家长如何摆正心态?
我说:这就对了,先调整家长的心态!先问问她,自己为什么这么在乎别人的眼光?为什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她首先能调整到:做任何事情,别人评价我好,我内心有喜悦,别人评价我不好,我也不过分苦恼。这样的话,就会带动孩子,减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才会更有助于他学业的正常进步。
其实在平日里我和孩子的互动过程当中,我现注重孩子的内在评价,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和对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U],我会让他学会评估自己的努力过程。相反,我不大会让孩子关注外在的评价,好象自己取悦于他人才是好的,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学到以如何取悦他人来评价好坏,孩子也会担心他人的不赞同。
当他考了分数,我没有问他们班上有多少100分的,没有问老师表扬他了没有,我只是问他,你自己感觉怎么样?你觉得满意吗?
他在玩的很高兴的时候,我不特意地表扬他,而是说,看起来,你感觉很快乐啊!
如果我想问他最近的功课,我会问,你觉得你最近某某课有进步吗?
这些话其实和常规的表扬是有不同,这些话,无形当中,会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当中,会让他自己学会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开心,这样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自我的内心感受是很好的。
现在人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太痛苦,就是因为太在乎外人的评价,在乎别人的眼光,而不把目光放在自已的内心。
记者:你说的意思我大致明白了!
我说:前面的心态调整好了,再来谈要不要帮孩子的问题和怎么帮的问题
记者:现在的问题是,我要把这个案例登载报纸上,请你从家庭教育专业的角度出发,告诉家长怎么应对这样的事情。
我说:你要的是直接答案?
记者:是的。因为我不能在报纸上跟家长做心理辅导,我只能告诉他们该从哪些方面想问题,该如何对待问题,如何让问题解决!
对话至此基本告一段落,我却陷入一种深深的受挫当中,一种很强烈的无力感。因为我感到我的见解没有被记者认同,我自认为能从根子上帮到父母的方法,没有被采纳。或许更多的父母也会觉得我这个答复是答非所问,顾左右而又言他,没有给他们提供真实的帮助。我想,记者的话是没错的,从报纸的设计和编排来看,他需要直截了当的答复,这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