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郎吧 关注:412贴子:34,516
  • 2回复贴,共1

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张奚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32年,张奚若参加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代表教授会致词:“现在的青年学生最喜欢的是新奇的学说,最不喜欢的是陈腐的理论。本人没有什么新奇的学说,只有很少的陈腐的理论……现在诸位要踏上社会的旅途了,我就本着临别赠言的意思,向诸位说几句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吧……第一点是奋斗。社会是浑浊的、黑暗的、复杂的,诸位在学校里得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足以应付自如的,将来势必会遇到许多压迫和阻碍的,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屈服迁就,虽然在小节上也不妨姑且从权,可是我们的宗旨,正义所在的地方,都万万不能迁就,不能屈服。我们必须要奋斗抵抗。否则那就有负我们在校时的修养了!第二点是续学。学问无止境。我们在校时,尽管成绩很好,但是一到了社会上运用起来,立时就会感觉到自己学问的不足。而且学术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若不继续求学,即使从前所学的,没有抛荒,也要落伍的。第三点是耐劳……”金岳霖打趣张奚若是“三点之教者”,应该不算冤枉他。
平日出行,张奚若喜欢头戴礼帽,手拄文明杖,一副黑色的宽边眼镜稳架鼻梁,保持从容自然的绅士风度,严整之中颇见平易。张奚若认为,做学问要慢工出细活,鼓励钻研,容忍失败,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水中捞月。“治学是要投资的,给一批人时间,叫他们去研究,即便这批人中间可能只有少数能真正有所贡献”。学生对他的课有一个共识:“好上不好下”。在西南联大,张奚若的课素以严格著称。拾人牙慧、想走捷径者很难过关,而那些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与张奚若的观点并不吻合,甚至正相反对,只要言之有物,自圆其说,就能如愿以偿地拿到学分。1936年秋,清华全校只有八位“敢吃河豚”的学生选修张奚若的《西洋政治思想史》课,结果四人不及格(一人得零分),但他给张翰书打了九十九分,外加一分鼓励,让他破纪录地得了满分。此事轰动北平学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31 21:12回复
    今天无意看到张奚若先生的事迹,不由得十分佩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先生,无论是面对蒋还是毛,他都直言不讳,可以说真正无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称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31 21:15
    回复
      2025-07-02 15:20:22
      广告
      何为知识分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9-01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