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北大的亲儿子是本科生,不是博士生,也就是传说中的土著。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业优秀的学生大多数都出国了,也有工作的。博士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据我观察这在国内顶尖高校还是挺普遍的。
其次,北京高校的住宿条件本来就不是太好。主要问题是学生多,土地成本高,宿舍楼年龄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帝都,你在国外大城市住宿也会相对困难点。
第三,高校的硕士博士待遇普遍没有研究所的高,当然研究所的出来之后工作没有他们好 。
第四,宿舍楼的投入和学术水平的关系并不直接,简单的讲大学看得不是谁的楼大,而是谁的学术水平高。说北大这两年水平下降没根据,其实它的国际排名一直是上升的。 你要盖楼公知就该喷为什么不错啊钱花在买仪器和引进人才上了。
第五,高校整体收入低是因为科研经费紧张和经济效益不高。毕竟基础研究除了申请科研经费外很难有其他收入,大多数北大老师也不太懂如何赚钱。当然这个说法不绝对,我就说大多数。话说我所见很多北大的老师本来就是朴素了一辈子的。
第六,出国人员收入也不高。14000应该是用美元换算的,而且这个收入一般是对方学校提供的奖学金。这个收入在当地也就和国内一个月三千生活水平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研究所里的博士未必生活比他们差,当然高校的是差点。
最后,整体上我们对科研人员的待遇确实有待提高,但是也没有到你国要完的地步,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就酱~
其次,北京高校的住宿条件本来就不是太好。主要问题是学生多,土地成本高,宿舍楼年龄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帝都,你在国外大城市住宿也会相对困难点。
第三,高校的硕士博士待遇普遍没有研究所的高,当然研究所的出来之后工作没有他们好 。
第四,宿舍楼的投入和学术水平的关系并不直接,简单的讲大学看得不是谁的楼大,而是谁的学术水平高。说北大这两年水平下降没根据,其实它的国际排名一直是上升的。 你要盖楼公知就该喷为什么不错啊钱花在买仪器和引进人才上了。
第五,高校整体收入低是因为科研经费紧张和经济效益不高。毕竟基础研究除了申请科研经费外很难有其他收入,大多数北大老师也不太懂如何赚钱。当然这个说法不绝对,我就说大多数。话说我所见很多北大的老师本来就是朴素了一辈子的。
第六,出国人员收入也不高。14000应该是用美元换算的,而且这个收入一般是对方学校提供的奖学金。这个收入在当地也就和国内一个月三千生活水平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研究所里的博士未必生活比他们差,当然高校的是差点。
最后,整体上我们对科研人员的待遇确实有待提高,但是也没有到你国要完的地步,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