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汉字听写大会,里面的词语基本都来自于古籍,不说会写,听说过的都不很多。
很多汉字,是专有名词,如“陕”,就是特指地名,如果修改成其他字,这个字就可能慢慢湮失在时间长河中。
陕西各地地名均十分古老,有着悠久历史,很多地名的字也是专有名词,修改掉这么多年了,每每看起汉字听写大会,我就在想,这些名字,是不是也到了应该恢复的时候了。
古语云:北不识盱眙,南不识盩厔。(或:西不识盱眙,东不识盩厔。)说的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困扰于地名中的生僻字,但由于地广人多地名就多,一旦把这些生僻地名取消,又增加了重名的麻烦,而且也会抹杀了很多历史遗产。
1964年9月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以题为《为减轻群众和儿童学习使用文字时的负担GW院批准我省14个生僻地名改为常用字》作了报道。14个生僻地名改名前后情况介绍如下。
1.商雒专区改商洛专区。
2.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峰廻为盩,水曲为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县改周至县。
3.眉县原名郿县,秦朝设县,郿县改眉县。
4.礼泉县原名醴泉县,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北周置醴泉宫,隋朝设县,醴泉县改礼泉县。
5.合阳县原名郃阳县,战国时魏文侯筑合阳城,秦朝设合阳县,汉朝因县在郃水边改郃阳县,郃阳县改合阳县。
6.户县原名鄠县,为夏代有扈氏居地,秦朝置县,鄠县改户县。
7.洛南县原名雒南县,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雒南县改洛南县。
8.彬县原名邠县.古豳地是周人祖先公刘的居地,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州,1913年改为邠县,邠县改彬县。
9.富县原名鄜峙县是黄帝祭天的地方,县境内有鄜水而得名鄜县,鄜县改富县。
10.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宋朝筑城叫葭州,葭县改佳县。
11.勉县原名沔县。汉朝设置沔阳县,后为沔县,因境内有沔水而得名,沔县改勉县。
12.旬邑县原名三水县,1914年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改为栒邑县,因县北有栒邑塬,盛产栒木而定为栒邑县,栒邑县改旬邑县。
13.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洵阳县改旬阳县。
14.千阳县原名汧阳县,因汧水得名。北周设汧阳县,汧阳县改千阳县。”
很多汉字,是专有名词,如“陕”,就是特指地名,如果修改成其他字,这个字就可能慢慢湮失在时间长河中。
陕西各地地名均十分古老,有着悠久历史,很多地名的字也是专有名词,修改掉这么多年了,每每看起汉字听写大会,我就在想,这些名字,是不是也到了应该恢复的时候了。
古语云:北不识盱眙,南不识盩厔。(或:西不识盱眙,东不识盩厔。)说的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困扰于地名中的生僻字,但由于地广人多地名就多,一旦把这些生僻地名取消,又增加了重名的麻烦,而且也会抹杀了很多历史遗产。
1964年9月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以题为《为减轻群众和儿童学习使用文字时的负担GW院批准我省14个生僻地名改为常用字》作了报道。14个生僻地名改名前后情况介绍如下。
1.商雒专区改商洛专区。
2.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峰廻为盩,水曲为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县改周至县。
3.眉县原名郿县,秦朝设县,郿县改眉县。
4.礼泉县原名醴泉县,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北周置醴泉宫,隋朝设县,醴泉县改礼泉县。
5.合阳县原名郃阳县,战国时魏文侯筑合阳城,秦朝设合阳县,汉朝因县在郃水边改郃阳县,郃阳县改合阳县。
6.户县原名鄠县,为夏代有扈氏居地,秦朝置县,鄠县改户县。
7.洛南县原名雒南县,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雒南县改洛南县。
8.彬县原名邠县.古豳地是周人祖先公刘的居地,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州,1913年改为邠县,邠县改彬县。
9.富县原名鄜峙县是黄帝祭天的地方,县境内有鄜水而得名鄜县,鄜县改富县。
10.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宋朝筑城叫葭州,葭县改佳县。
11.勉县原名沔县。汉朝设置沔阳县,后为沔县,因境内有沔水而得名,沔县改勉县。
12.旬邑县原名三水县,1914年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改为栒邑县,因县北有栒邑塬,盛产栒木而定为栒邑县,栒邑县改旬邑县。
13.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洵阳县改旬阳县。
14.千阳县原名汧阳县,因汧水得名。北周设汧阳县,汧阳县改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