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好官、清官
崔敬,字伯恭(1291—1358),元大宁惠州人(惠州治所今平泉县南五十家子蒙古族乡会州城)。精刑名法律。天历初(1328年前后)为御史台察院书吏,后任刑部令史、徽政院掾史、中书掾。至元五年(1339)授刑部主事。六年,迁枢密院都事,拜监察御史。崔敬巡察地方,敢抑豪强,穷洗冤狱。李秀坐造伪钞案,积时十余载。株连数十人。经其详查。伪钞实为大同王浊所造,冤情得雪。至正初(1341年后)迁调河南、江东等地。所到之处救济穷困,兴学劝农。至正十一年(1351),任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受中书省之委,治理直沽(今天津一带)河道,募工万人,不足三个月告竣。遂迁升中书左司郎中。十二年(1352)任兵部尚书。枢密院判官。十四年(1354)任刑部尚书。十五年(1355)复任枢密院判官。拜参知政事。后复为兵部尚书兼济宁军民屯田使。十七年(1357)召为大司农少卿,拜中枢参知政事。十八年(1358)卒,享年67岁。赠资善大夫,谥号忠敏。
觉罗嵩阿礼,生卒年月不详。满州正蓝旗人。乾隆四十一年(1766)任八沟直隶厅理事同知,四十三年(1768)继任平泉州知州,当年卸职。任职时不携眷属、幕僚,只有仆从二人。为政清廉,断案公明,生活俭朴。常言“治民首在整躬,兴利尤须革弊。”每次下乡巡视,不住大户,不设公馆,不赴宴席,自带饵饼充饥。任前,衙署旧例,凡柴草、木炭之类,均由各乡迫民无偿供给,嵩阿礼革此旧规,改从市场按价购买。时乾隆每次来塞外举行秋狩大典,都有常例按户分派款额,供充花费,地方官吏借机增派银两,中饱私囊。嵩阿礼却分文不增。并说:“照朝廷公文条例向百姓征集财物已属不得已,如再增派费用,百姓将不堪负担。”任中深受民众拥戴,离任时百姓扶辕相送,直到凤凰岭外。
李龙彰,字次山(1859—1923),平泉镇西三家人,贡生。早年设帐授徒,城乡有志青年多投于门下。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二年(1896—1906),任四川黔江、遂宁、广元、重庆、成都等地知县、知州、知府及候补道尹。任职期间,率民众筑堤坝、兴修水利,审判民刑诉讼案件,详查案情,秉公处理。宣统元年至三年(1909—1911),任营口渔业局总办。为维护领海主权,保护渔民利益,亲率渔业局所属舰船,多次与入侵营口海域,掠夺渔业资源的日本海盗作战,保护渔民安全捕捞。民国初,任热河兵备处总办,旋授热河记名副都统衔。此间他很重视民族团结,听取蒙民反映问题,关心蒙民生活。曾奉命同蒙古王公和谈较妥善的解决了蒙汉之间纠纷。 晚年辞官还乡,继续教书。除亲自授课外,还延聘名师,讲授经、史、文学。塾馆备有黑板、教学挂图等教具,并邀请县学堂教员来馆传授新知识,增设数理学科。先后执教数十年,为地方培育一批品学兼优的人才。
任继风(1862—1933) 字皞亭,号僧,平泉山子后人。幼年家境贫寒,父病故后,由祖父任德明抚育。稍长,在祖父执教的塾馆读书。后从明师攻读学业,文才大进,深受业师青睐。他多次受托,顶名进考场替考,自己却不愿攀枝折桂。适逢府试,在业师劝说下,师生同人考场,结果同中秀才。任继风的文章尤为优异,被平泉州选拨为贡生,送北京国子监深造。任继风性格温厚,光明正直,重德轻财,一生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先后在承德文庙塾馆、胡家专馆任塾师。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任平泉州劝学所所长。任职期间对全州教育情况深入调查,筹款兴学,并将山子后河西相庄头的土地抽出做为校田。中华民国建立后,被推选为省参议员,曾在热河师范学校、热河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民国16年(1927)12月,平泉县设修志局,任总纂。民国18年(1929),任平泉农林会会长。任继风擅书画,真、草、隶、篆、板桥体,皆有很深造诣,时同张庸安、王意洲、胡子襄并称书画四才子,墨迹流传甚广。他的板桥体圆润纯厚,独具风格,源于板桥,又别于板桥,故人送号“二板桥”。一生以诗、词、歌、赋为趣。遗作《热河十大景》流传至今。
门缙荣,出生年月不详。字书绅,平泉镇人,幼好学,屡试不弟。光绪五年(1879),捐兵部郎中,改为山西候补知县,在风陵厘捐局任职。光绪九年(1883),任山西汾州府临县知县,次年调平阳府汾西县。光绪十五(1889)调郑州河工局。光绪十七年(1891)因母病归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泉书院改为州立高等小学堂,他捐资千元为教育基金,被平泉知州聘为高等小学堂堂长。他与学董王廷翰悉心规划,制定章程,开设现代科学基础课程。民国2年(1913)病逝,终年70岁。
张镠,辽东籍,汉八旗正白旗人。生卒年不详。清雍正时期八沟厅首任理事同知,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十三年(1735年)在任。到任后,深感八沟厅“史册阙如,无以信今传后”。于是,他利用公务之余,博采八沟厅风土民情,历时半年,撰成《八沟厅备志》书稿,为上、下两卷。卷上部分为《舆地志》,记有沿革、疆域、公署、坛庙、市集、里墟、山岭、川渎、桥梁、关隘、故卫、古迹、冢墓,共十三部分;卷下为《蒙旗志》,记有喀喇沁、翁牛特、巴林三部蒙古本支、旁支、牧地、旗地、贡道、佐领、风俗、物产八部分。《八沟厅备志》正本无存,副本收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研究八沟厅历史的珍贵资料。
穆靖安,清满洲籍,镶黄旗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任八沟厅理事同知。当时的八沟街市中心平地涌泉,附近村民皆饮此水。冬不结冰,四周寒冰筑成巨大冰轮,十分不便,且人行车过,尘土落于水中。夏日泉水四溢,影响交通。穆靖安到任后不久,遂筹款拨银疏通泉水,并用条石筑起泉池,周围以青石护栏,泉南立有石碑,雕刻“平泉”两个大字。泉南留有导流明渠一条,将泉水顺势导入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