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鸾吧 关注:530贴子:1,844

【论文摘选】叶小鸾词的艺术特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王昵昵。此文为转载。


IP属地:辽宁1楼2015-08-21 20:31回复
    午梦堂家族女性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学风格。她们的文学创作清幽婉约、灵逸雅丽的共同风格与个人的独特风格结合在一起,为人们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晚明女性词人的活跃给明词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缓和了明词不振的局面,而叶小鸾杰出的文学造诣让她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成为明代女性词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IP属地:辽宁2楼2015-08-21 20:32
    回复
      1 清逸
      叶小鸾的词凄美哀艳,清丽幽雅。叶小鸾生命短暂却酿成了阵阵余香永留于世,芳名在事过境迁后仍然流传世间。如果将此归因于女仙等传说未免有些牵强,我们应该关注她用全部的青春打造的艺术天地。叶小鸾的词一直受到历代名家选集的喜爱。名媛才秀黄媛介十分欣赏叶小鸾的才华,在《读叶琼章遗集》中言:“小鸾之词情深藻艳,宛约凝修,字字叙其真愁,章章浣其天趣。成风散雨,出口入心。”
      黄媛介对叶小鸾直言心中真愁,自然而不矫揉造作,信手拈来皆成文章的技艺十分赞赏,但惊讶为何正值青春年华的叶小鸾言语中却流露出厌世之情,如花年纪的她应该满眼是明艳的景致,为何词中竟是凄冷的意境,对于这像迷一样的女子很是不解。这恐怕恰恰是叶小鸾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叶小鸾喜欢用细腻的笔触将无端的闲愁道出,清新淡雅,因而在她的词中常出现“香炉”、“纱帘”、“栏杆”等意象。叶小鸾并不像寻常女孩那样享受生活,而是能够看尽繁华背后,洞穿人世并冷眼相看。叶小鸾的作品中很少出现欢愉之情,而是将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IP属地:辽宁3楼2015-08-21 21:10
      回复
        如《浣溪沙·初夏》道:
        香到茶靡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栏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词写初夏晚风丝丝凉意,花开荼靡伴随着微风飘散着阵阵香气,让人不觉产生慵倦之情,罗裳轻摆,凭栏思遍,暗生幽情,未卷帘,只怕是与春色无关,耽误了双燕归梁。词中弥漫着的闲愁,拨不开,消不去。这样的恼人情绪就连叶小鸾都不知道从何而来,思量遍了还是不解。这样的情绪绵延每一天的生活。全篇没有言愁,但是句句现愁,“思偏长”、“幽情”都将叶小鸾的情绪具体地表现出来,慵倦的气氛,让读者一下子进入了绵渺的氛围,叶小鸾还怕耽误了双燕归梁,可见她的生活太寂寞了。词中没有浓烈的情感,清淡的描述将叶小鸾敏感清冷孤寂的内心世界全部展现出来。


        IP属地:辽宁4楼2015-08-21 21:12
        回复
          《蝶恋花·兰花》道:
          碧玉裁成琼作蕊。馥郁清香,长向风前倚。楚畹当年思帝子,紫茎绿叶娟娟美。
          自道全无脂粉气。笑煞春风,红白匀桃李。幽谷芳菲谁得比,猗猗独寄琴声里。
          这首词上细致描写出了兰花的颜色。首句直接点出了所状之物,碧玉衬托着琼蕊 ,“裁”、“作”形象又灵动,兰花清香扑鼻,紫茎与绿叶随风摇曳。下片层层深入写出了兰的君子气质,风姿绰约、傲骨冰霜,好一幽谷芳菲谁得比,然全无脂粉气,叶小鸾用来自喻,暗指自己不喜欢脂粉的庸俗。傲视群芳却不孤芳自赏,独寄悠悠琴声里,虽言兰花,实是写自己。叶小鸾的高洁冷艳颇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滋味。


          IP属地:辽宁5楼2015-08-21 21:12
          回复
            叶小鸾的词展现了女性纤柔之美,词风也是清丽而幽雅,字句散发着哀怨。
            如《蝶恋花·立秋》道:
            屈指西风秋已到。薄簟单衾,顿觉凉生早。疏雨数声敲叶小,小亭残暑浑如扫。
            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风总是知多少。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
            词抒发对流水年华的感知,对岁月更替的感悟,流露出对人生的怅惘,诗意也悄然过度到悲凉。西风送秋,薄簟单衾,顿生凉意,恍然秋已至。细雨凄凄敲打屋外的树叶,驱散着庭院中最后残留的暑意,想想春日秋来也才短短数月,一年的美好光景即将逝去,心中怎能平静?只有在夜深入梦的时候才可以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好好地梦一场,露虫的啼鸣却总是让人无法平静地睡去,提醒着人们接受已来的现实。叶小鸾对此颇觉无奈。


            IP属地:辽宁6楼2015-08-21 21:16
            回复
              《南柯子·秋夜》道:
              门掩瑶琴静,窗消画卷闲。半庭香雾绕阑干。一带淡烟红树、隔楼看。
              云散青天瘦,风来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弯。照得满阶花影、只难攀。
              词描绘了院中静谧的景象,只见瑶琴静静摆放,画卷平铺着,只剩下香炉中的烟雾徐徐环绕。阵阵微风带来些许寒意,枫叶已红,隔楼看屋外的景色,萧瑟一片,月影凄凄,满阶的花影都难以翻越这无尽的闲愁。全词将重点放在对“静”的描写上,突出了闺房庭院的宁静,在这些静物的反衬下,凸显叶小鸾的心绪难平,牵带出对生命的感伤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词中对仗工整,意蕴十足,虚中有实,用词精巧技艺非凡。


              IP属地:辽宁7楼2015-08-21 21:34
              回复
                2 哀艳
                叶小鸾的词哀艳却有着沉着的表现,是源于叶小鸾对生命的体验。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对叶小鸾大加赞赏,认为明代词笔以艳著称者当推叶小鸾。叶小鸾对生命的感知和对悲剧的体味超过了一般的少女,芳华正茂却独独追求精神境界,让人费解。早熟的叶小鸾看透人间冷暖,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忧虑,或许正因为精神的紧张与焦虑葬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叶小鸾言辞优美,却不带脂粉之气,用深沉的文笔写出了少女对命运的感伤。


                IP属地:辽宁11楼2015-08-21 21:40
                回复
                  《黄莺儿·有一女年甚长而未偶,众共笑之,戏为此作》写道:
                  倚遍玉阑干,数春愁几日闲。香肌瘦尽肠还断。罗衫渐斑,莺花渐残,红颜老去空长叹。掩重关,玉箫声怨,何日驾双鸾?
                  这首词写年长女子春日闲愁,倚栏沉思,容颜消瘦,时光让罗衫现出点点斑痕,花朵也黯然失色,叹息红颜老去,重门内,玉箫声幽怨的飘荡着整个院落之中,不知道何日才能驾双鸾去一个夫妇言欢之地。叶小鸾言此乃戏作,但是表面的嘲笑下分明折射出她对自由的深沉神往。


                  IP属地:辽宁12楼2015-08-21 21:44
                  回复
                    第一首词首句以铺陈的手法道出了叶小鸾平日生活常与佛经、香炉做伴,量词的具体使用形象且鲜明,上片末句再次出现量词,用来描绘半梦半醒的状态。“半”而非“一”,没有充满的感觉,相反弱化后含蓄更添柔美的绵长,与“梦”搭配,恰到好处。
                    第二首词由远及近切换场景,从山中的翠色到门前的夕阳。紧接着写朝夕生活,提壶沽酒,醉意阑珊,已不识明朝之事,仿佛身处幻境。
                    第三首词写云天草长,山间的红花绿草,桃花杨柳春意盎然,“红馥馥”、“绿萋萋”对仗工整。“一抹烟云”淡淡的滋味,云化作风帆而来,心系远方进而遥看。
                    第五首词“飘飘似欲乘风去,去住瑶池白玉苔”,游仙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对于曾游仙界的详尽描述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除了人间罕见的美景外,更有群仙现身相迎,离别获赠珍品,仿佛一切真有其事。想罢,此词得于梦中,若不是日有所思,怎会夜有所梦,梦中可以冲破重山的阻隔,飞去远方,寻找期待的完美世界。
                    由此可见,叶小鸾一刻也不曾放弃对仙化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叶绍袁认为这体现出叶小鸾的遗世之思是有道理的。叶小鸾的词中随处可见有关仙境的抒写,将虚幻与现实结合起来,虚幻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又营造了一种虚幻的意境。


                    IP属地:辽宁14楼2015-08-21 21:46
                    回复
                      3 鲜明
                      叶小鸾的词很自然具有松陵词学韶秀幽澹的特征。松陵沈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叶小鸾的母亲是松陵沈氏家族文学的杰出代表。松陵词学在晚明已经蔚然成风,松陵词学典型的特征是韶秀幽澹。叶氏午梦堂家族由于与松陵沈氏家族世代姻亲的关系,两个家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不断延续和发展,因而午梦堂家族闺秀词人的崛起带有浓厚的松陵词学的气息。叶小鸾松陵词学的风格,词风以清淑流美、轻逸鲜明著称,笔触灵动自然。我们可以从历代词选中看出人们对叶小鸾词的推崇。周铭的《林下词选》将叶小鸾的词与晏几道的词进行比较,认为“人说小山之词有《高唐》、《洛神》灵逸之流,其下者亦《桃叶》、《团扇》,然小鸾之词皆是灵逸之风,非复《桃叶》、《团扇》可仿佛也。”


                      IP属地:辽宁15楼2015-08-21 21:47
                      回复
                        《明词综》评价叶小鸾的词为:不食人间烟火。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叶小鸾词流露出的仙逸之气的关注。
                        同时,叶小鸾善于用凝练的语句表达灵动的意象,富含飘逸的美感。叶小鸾的词受北宋词风的影响,追求鲜明却又避免了刻意的痕迹。叶小鸾善于将小情小景入词,岁月的感悟和细节的变化让她在用词方面仔细推敲绝不冗余,用轻逸造就鲜明。


                        IP属地:辽宁16楼2015-08-21 21:48
                        回复
                          如《浣溪沙·春夜》道:
                          柳絮飞残不见春。近来闲杀惜花心。无聊独自步庭阴。
                          紫燕未归余画栋,黄昏先到怯囊琴。灯花月影两深深。
                          这首词写柳絮飞残,春来但却不见春的景致。从首句开始运用了点染的手法,“闲杀”恰到好处地把闲闷空愁的情绪表现出来。无聊独步,等待远方的紫燕飞回。不料黄昏以至燕未归,不舍早早离去,只见灯光、月影相至,深深地陷入孤独的沉思之中。在叶小鸾的笔下,春的新意是她闲愁的牵引,沉浸在春的不同时节里,独自品尝着内心的孤寂,庭院深深无法越过重重障碍,闲居得无所适从,让她的愁绪与日俱增。或许她早已知道自己将在这样的日子中耗费完美好的年华而提前感叹罢了。最后“怯”字传神地将毫无春情的孤寂夜晚展现出来,寒冷之意尽显。


                          IP属地:辽宁17楼2015-08-21 21:50
                          回复
                            《浣溪沙·同两姊戏赠母婢随春》中也有“怯”字的用法:
                            欲比飞花态更轻。低徊红颊背银屏。半娇斜倚似含情。
                            嗔带澹霞笼白雪,语偷新燕怯黄莺。不胜力弱懒调筝。
                            词的首句描绘出随春体态的轻盈,是外观整体的描写,再深入到局部,写双颊泛红,随春娇羞的样子。一“偷”一“怯”,将随春娇嗔之态展现出来,把随春轻声细语与燕子、黄莺相比,形象清淑生动。


                            IP属地:辽宁18楼2015-08-21 21:53
                            回复
                              叶小鸾善用纤巧之词营造意境,如常常出现“小”、“细”、“寒”、“湿”、“瘦”等,将虚实的景致描摹得十分轻逸。
                              如《杏花天·春暮》道:
                              翠烟无意撩书幌。带芳草、侵云渐长。晚风初作落花声,九十将阑未赏。
                              南园路、风光暗想。听唤雨、鸣鸠两两。小池水皱萍漪绿,泛得红香惝惘。
                              词中出现较多量词,鸠声两两,小池春水,都流露出春日的闲情,翠烟、萍芜、红香,视觉上鲜亮的颜色正好衬托春日的景致,并与暮色暗淡形成了反差。出于对字句的斟酌,叶小鸾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从叶小鸾的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意象的清淑流美,意境的迷朦与深远。


                              IP属地:辽宁19楼2015-08-21 2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