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读这篇GMAT心经,现在请你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暂停你的美剧,打断你正在说话的闺蜜,认真吃透这篇小文,它会让你受益不少。
这些内容是在实际教学中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讲透的内容,自然也有不小的价值。这里篇幅有限,我尽可能简要易懂地告诉大家。
假设题误区之一:假设题很简单
著名机构Powerscore的LR Bible一书中曾对假设(assumption)做出定义:an unstated premise,fact or speculation。假设,其实只是作者没有说出的前提。我们每一个argument的构造中都会有两部分:说出的和没说的。一道逻辑题,无非也只能考这说了的和没说的两方面。于是就有了两种题:must be true(fact、事实题)、assumption(假设题)。接触过gmat的同学自然会说,那不是还有strengthen、weaken、flaw、boldface等等其他题型呢吗? 说的对,但这些题型都是基于在这最根本的两种题型之上。比如strengthen,就是要找到一个能让题干逻辑中的某些逻辑链断层(gap)得到修补,要做strengthen,我们还是要知道作者需要哪些assumption才能让他的argument更强。又比如weaken题,我们往往又是在攻击一个必要的assumption以切断逻辑链。在gmat中,考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的题(事实题)占少数,大多题型与assumption有关。由于它没有被说出来这一本质,assumption题的难度自然要比must be true高,更因为大量题型以assumption为基础,对assumption的不充分理解是绝大多数学生逻辑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假设题误区之二:假设题都一样
要做题,我们至少应该先判断清楚我们在做什么题吧?Assumption题有Necessary Assumption 和Sufficient Assumption之分,正确答案也是因此大相径庭。有多少老师、名师甚至不知道这一点。necessary assumption,以下简称NA,是指如果conclusion要成立,必须要有的assumption,而知道一个na为真并不一定足以得出结论为真。na题的问法一般有: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rgument depend on?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assume?等
而sufficient assumption(以下简称sa),是只要为真就足以得出结论为真的assumption.SA题的问法一般有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if true,allows the conclusion to be drawn?同时,我们把sa中超出conclusion要求的一类称为OSA(overly sufficient assumption)
这三种assumption与逻辑链断层的关系如图:
举一个夸张的例子:
小鱼每天都在街上撒钱,小鱼一定是个有钱人。
选项如下:
a.小鱼是人
b.小鱼撒的都是人民币
c.世界上有很多有钱人
d.小鱼很漂亮
e.每天在街上撒钱的都是有钱人
如果问题是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rgument depend on?
正确选项应为a,而不是大多数同学会选的e。此题问的是哪个是结论依靠的,也就是必须有的,没有结论肯定不成立的。如果小鱼不是人,他能是有钱人吗?显然a是必要的。而大家没有选a的原因是这个选项的成立并不足以得出结论。这给了选项极大的范围以及很强的迷惑性,是na题难的本质原因。
而同样一道题,如果问题换为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if true, allows the conclusion to be properly drawn?答案就完全不同了,应该选e
因为小鱼满足条件,一定是有钱人。而这里要提到的是,我们把osa从sa里分出来,是因为它足以使结论成立,而作者不一定做了这样的假设。比如刚才这道题中,如果有一个选项叫做"一切都是有钱人",那么在第二种问法下,我们可以选,而它并不一定是作者assume了的。
因此,sa我们可以理解为在na和osa之间的一条红线,它是最大的na和最小的osa。这种把前提和结论中的关键词直接连成逻辑链的方法给我们做题提供了一种辨别选项的标杆。在削弱题中,削弱na肯定比削弱一个osa要好,加强题中,给出osa肯定比给出na要更优选。这在我们筛选项到最后两个的时候提供了很好的进一步判断依据。
假设题误区之三:假设题取非削弱就ok了
首先,这个技巧的前提是知道如何削弱,而削弱的前提是读懂逻辑链,读出sa,然后攻击任何比sa小的assumption.还不知道assumption是什么就谈削弱,那不是开玩笑吗?过度使用这一方法容易导致两种后果:1.sa题无法做 因为osa取非并不削弱论证。2.学生不去认真分析题干、判断假设做假设题和任何argument类逻辑题的关键都在于读清题干中的premise和conclusion,由此找出需要把哪个已经满足的条件变成能充分得出结论的条件。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多练assumption题。
这些内容是在实际教学中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讲透的内容,自然也有不小的价值。这里篇幅有限,我尽可能简要易懂地告诉大家。
假设题误区之一:假设题很简单
著名机构Powerscore的LR Bible一书中曾对假设(assumption)做出定义:an unstated premise,fact or speculation。假设,其实只是作者没有说出的前提。我们每一个argument的构造中都会有两部分:说出的和没说的。一道逻辑题,无非也只能考这说了的和没说的两方面。于是就有了两种题:must be true(fact、事实题)、assumption(假设题)。接触过gmat的同学自然会说,那不是还有strengthen、weaken、flaw、boldface等等其他题型呢吗? 说的对,但这些题型都是基于在这最根本的两种题型之上。比如strengthen,就是要找到一个能让题干逻辑中的某些逻辑链断层(gap)得到修补,要做strengthen,我们还是要知道作者需要哪些assumption才能让他的argument更强。又比如weaken题,我们往往又是在攻击一个必要的assumption以切断逻辑链。在gmat中,考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的题(事实题)占少数,大多题型与assumption有关。由于它没有被说出来这一本质,assumption题的难度自然要比must be true高,更因为大量题型以assumption为基础,对assumption的不充分理解是绝大多数学生逻辑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假设题误区之二:假设题都一样
要做题,我们至少应该先判断清楚我们在做什么题吧?Assumption题有Necessary Assumption 和Sufficient Assumption之分,正确答案也是因此大相径庭。有多少老师、名师甚至不知道这一点。necessary assumption,以下简称NA,是指如果conclusion要成立,必须要有的assumption,而知道一个na为真并不一定足以得出结论为真。na题的问法一般有: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rgument depend on?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assume?等
而sufficient assumption(以下简称sa),是只要为真就足以得出结论为真的assumption.SA题的问法一般有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if true,allows the conclusion to be drawn?同时,我们把sa中超出conclusion要求的一类称为OSA(overly sufficient assumption)
这三种assumption与逻辑链断层的关系如图:
举一个夸张的例子:
小鱼每天都在街上撒钱,小鱼一定是个有钱人。
选项如下:
a.小鱼是人
b.小鱼撒的都是人民币
c.世界上有很多有钱人
d.小鱼很漂亮
e.每天在街上撒钱的都是有钱人
如果问题是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rgument depend on?
正确选项应为a,而不是大多数同学会选的e。此题问的是哪个是结论依靠的,也就是必须有的,没有结论肯定不成立的。如果小鱼不是人,他能是有钱人吗?显然a是必要的。而大家没有选a的原因是这个选项的成立并不足以得出结论。这给了选项极大的范围以及很强的迷惑性,是na题难的本质原因。
而同样一道题,如果问题换为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if true, allows the conclusion to be properly drawn?答案就完全不同了,应该选e
因为小鱼满足条件,一定是有钱人。而这里要提到的是,我们把osa从sa里分出来,是因为它足以使结论成立,而作者不一定做了这样的假设。比如刚才这道题中,如果有一个选项叫做"一切都是有钱人",那么在第二种问法下,我们可以选,而它并不一定是作者assume了的。
因此,sa我们可以理解为在na和osa之间的一条红线,它是最大的na和最小的osa。这种把前提和结论中的关键词直接连成逻辑链的方法给我们做题提供了一种辨别选项的标杆。在削弱题中,削弱na肯定比削弱一个osa要好,加强题中,给出osa肯定比给出na要更优选。这在我们筛选项到最后两个的时候提供了很好的进一步判断依据。
假设题误区之三:假设题取非削弱就ok了
首先,这个技巧的前提是知道如何削弱,而削弱的前提是读懂逻辑链,读出sa,然后攻击任何比sa小的assumption.还不知道assumption是什么就谈削弱,那不是开玩笑吗?过度使用这一方法容易导致两种后果:1.sa题无法做 因为osa取非并不削弱论证。2.学生不去认真分析题干、判断假设做假设题和任何argument类逻辑题的关键都在于读清题干中的premise和conclusion,由此找出需要把哪个已经满足的条件变成能充分得出结论的条件。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多练assumption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