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图吧 关注:5,089贴子:368,212
  • 5回复贴,共1

DNA和RNA的不同与关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艾滋病病毒原位分析技术再次取得突破。美国科学家在上周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会议上,展示了他们开发的全新检测技术及检测结果,这个被称为“分子显微镜”的探针能够准确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在细胞内外的隐藏之地。
  美国过敏性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瑞查得·普表示,这一分子显微镜新技术堪称神奇,它的超能力完全可以洞察到艾滋病病毒在任何细胞内的蛛丝马迹,最终能帮助弄清艾滋病病毒长时间存留的谜底,从而将其从体内彻底清除。
  新技术几乎不受干扰
  目前所用的检测组织中艾滋病病毒的原位分析技术都面临共同的大难题。这些探测技术,无论是利用荧光物质作标记物,还是放射性物质作标记,在精确定位组织样本中艾滋病病毒的位置时,经常难以将周围的细胞物质与目标检测物,如艾滋病病毒的RNA和DNA区别开来。这些标记物会将细胞组织当作病毒进行错误识别,对结果分析造成背景干扰。
  据《科学》杂志网站报道,会议上展示的猴子不同组织中获得的艾滋病病毒的详细图片表明,新技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弗雷德里克国家实验室的免疫学家杰克·伊斯特,与拥有RNA显微镜的美国高级细胞诊断公司(ACD)合作开发出这一新技术,能分别或同时检测到组织中艾滋病病毒的DNA和RNA。得益于ACD公司独特的探针设计专利,RNA显微镜是目前最先进的RNA检测技术工具,实现了单个RNA在原位的可视化和量化,能够同时实现信号放大并降低背景干扰,可检测任何组织的任何基因。检测艾滋病病毒的分子显微镜就是在RNA显微镜的基础上开发的。
  DNA和RNA都由互补的核苷酸对构成。捕获遗传物质的传统方法都是用称为寡聚体的核苷酸长链,在组织样本中寻找与之配对DNA或RNA链并相互配对。这些寡聚体携带着标记物,当它检测到目标物后,标记物会发出信号并拍照,研究人员可从图片中找到病毒遗传物质在组织样本中的分布位置。但是这些寡聚体分子太长,它们偶尔会犯错,与其他细胞物质结合时,并不理会那些要检测的目标序列。
  分子显微镜作用原理
  伊斯特的新技术包含一种更复杂的探针系统,能完全消除寡聚体带来的误打误撞。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先将寡聚体切成两等分,再将这两等分送到样本内寻找目标序列,只有当被分开的两段都停留在目标检测序列附近时,它们才能分别与目标序列成功配对后再重新连接起来。这意味着,寡聚体的两段只有遇到艾滋病病毒时才能分别配对并重新相遇,其他细胞物质再也无法造成干扰。
  艾滋病病毒本身是RNA病毒,但它会转换成DNA形式,以便随时“潜入”人类染色体。伊斯特还与病毒学家杰弗瑞·立夫逊合作,成功开发出可视化艾滋病病毒DNA的DNA显微镜。这些潜伏的病毒前体会融入人体细胞,并在受到免疫系统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攻击前安然隐藏数十年之久,抗逆转录病毒无法消除艾滋病传染并治愈艾滋病患者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将病毒前体“隐藏”起来的细胞的大量存在。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805/c1057-27411106.html


IP属地:辽宁1楼2015-08-07 07:59回复
    IP属地:辽宁2楼2015-11-02 16:52
    回复
      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却首次用这种生物能量来驱动芯片。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1209/c1007-27904627.html


      IP属地:辽宁3楼2015-12-10 19:14
      回复
        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启动
        http://health.gmw.cn/newspaper/2016-01/10/content_110667594.htm


        IP属地:辽宁4楼2016-01-10 22:43
        回复
          随后得到天然免疫细胞的全基因组DNA,在单个核苷酸水平上弄清DNA链条上的甲基化情况,绘成‘谱’。
          http://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kexuetansuo/zui_xin_dong_tai/yi_liao_bao_xian/201607/t20160720_1431954.shtml


          IP属地:辽宁5楼2016-07-20 12:50
          回复
            Science:DNA有效存储新成果(附原文)
            就DNA作为储存介质的优点如下︰其一是体积小。一个碱基只有几个原子大小,人们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存储,整体的体积将大大领先于传统硬盘。其二是密度大。一个DNA片段就含有无数个碱基。1克DNA不到指尖上一滴露珠大小,却能够储存700 TB的数据,相当于1.4万张50 GB容量的蓝光光盘,或233个3 TB的硬盘(其质量大约有151 kg)。其三是稳定性强。相比于其他需要低温、真空保存的存储介质,DNA可以在不苛刻的条件下保存上百年。得益于微流体技术的发展,合成、排列DNA成为了一项较为简单方便的工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037999.html


            IP属地:辽宁6楼2017-03-08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