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通用电气才极其看重F-35战斗机项目中发动机的选型竞争,要知道F-35全寿命的生产计划达上千架,其中包括数量相当可观的海外订单,所以通用电气很有信心能在这块大蛋糕上分的不小的一块份额,于是在美国政府和国会中一些高层人士的联合推动下(不要想歪,我们冥煮国家的官员们可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责任心和对科技的热爱,肯定不会与通用电气有什么金钱往来啦

),所以再1996年,美国正式以YF120为基础开始了名为F136发动机的研制项目,由通用电气和另一位国际发动机行业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联合承办,在1995年至2009年间,F136总共获得了24亿美元的拨款。

按理说通用和罗罗的强强联合,F136志在必得,而且更重要的是脱胎于YF120的F136相对于由F119发展而来的F135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独一无二的变循环技术(F119和F135是地道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变循环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将涡喷发动机的高速性能与涡扇发动机的亚音速性能在一台发动机上合二为一,从而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众所周知涡扇发动机使用了外涵道的气流降低了喷气的速度和温度,提高了热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力和更低的油耗,对飞机起飞、巡航、待机和亚音速加速极为裨益,但是在超音速飞行时,被降低的喷气速度拉低了有效推力,对超音速飞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年通用电气参与ATF项目竞争的YF120通过采用了阀门控制以实现变循环控制,在打开外涵道时即实现涡扇功能,反之则显示为涡喷模式,因为在ATF项目中,超音速巡航是一项重要的指标,YF120的这项技术理论上是非常有利于ATF项目中要求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事与愿违,已经被F-15A与F100高故障率吓怕的美国空军还是选择了较为稳妥的YF119。
而在JSF发动机的选型上,延续了变循环技术的F136在一开始也被认为是大有希望,因为在F-22已经选定可靠的F119后,在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的F-35上首次尝试新兴的变循环技术也未尝不可,加上F-35有数量众多的海外订单,将这个风险转嫁给已经被绑定的盟友也是一个阴险但又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但是最终F136仍旧落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