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吧 关注:939贴子:6,319

敢问王先生:写回忆录,要怎么样才不会折损回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回忆录,要怎么样才不会折损回忆,或者尽量省著用?NABOKOV说他最珍惜的回忆,轻易不敢写的,写到小说里就用掉了,以后想起来好像别人的事,再也不能附身,等于是死亡前先死一次。然而花总不可能一晚开足的,势必一次次回顾,特别是那么久远的回忆。如何在写作时保持回忆的新鲜?

还有,怎么样才能正心诚意?我丝毫不怀疑先生的真诚,这正是先生作为大家的要素之一。然而人总是要作态,被自己感动了,希望自己能换个样子 -- 写作时如何扬弃这些人之常情?面对年轻的自己而不宠溺,不见外,不吹毛求疵 -- 您是怎么做到的?

三部曲当时的局面有太多棋步是您不知道的,重新拼凑的过程您也曾提及,但如何从拼凑历史的所得汲取养分而又不磨灭、干扰原先的认知?

这些问题可能离您创作的过程十万八千里,但实在非常想知道,冒昧请问,希望先生看得到。我从小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在燕京图书馆看您的山里山外,从此成迷,您的创作是我原乡的一部分,在此感谢您。


1楼2008-05-31 12:32回复
    嗯,好像有一种是功过格式的写法,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行之,好久不见了


    2楼2008-06-02 18:05
    回复
      2025-05-29 02:39:25
      广告
      好久不见!上星期摸回张迷客厅,你还是一样精力旺盛。多谢你选文既多且精,我在北京的时候只有到很糟的陆式台餐厅吃饭才看得到报纸,工作又忙,所以好几年给抛在后头,这下功课补了不少


      3楼2008-06-08 12:15
      回复
        行之:

        王先生的答覆今天刊在联合报副刊,也许你无法即刻看到,我想当个无事忙,贴在这裏。但发现百度的系统不让贴,说有禁用字眼。我又移到张迷客厅贴贴看,啼笑皆非,同样的问题。

        久未联络,找不到足下的email资料,但我想远流的朋友会寄给你吧


        4楼2008-06-17 11:10
        回复
          折损回忆 
           
          【联合报╱王鼎钧】 2008.06.17 03:53 am 
           
           
          敬答蒋行之先生,有关回忆录的写作。

          写回忆录,要怎麼样才不会折损回忆,或者尽量省著用? Nabokov说他最珍惜的回忆,轻易不敢写的,写到小说里就用掉了,以后想起来好像别人的事,再也不能附身,等於是死亡前先死一次。然而花总不可能一晚开足的,势必一次次回顾,特别是那麼久远的回忆。如何在写作时保持回忆的新鲜?


          5楼2008-06-17 21:10
          回复
            用画油画作比喻吧,颜料一点一点涂上去,一面画一面修改,一幅画是否「新鲜」,这不是因素。

            还有,怎麼样才能正心诚意?我丝毫不怀疑先生的真诚,这正是先生作为大家的要素之一。然而人总是要作态,被自己感动了,希望自己能换个样子——写作时如何扬弃这些人之常情?面对年轻的自己而不宠溺,不见外,不吹毛求疵——您是怎麼做到的?

            我很想以当年的我表现当年,那样我写少年得有少年的视角,少年的情怀,少年的口吻,写青年、中年亦同。我做不到,也许伟大的小说家可以做到。我只能以今日之我「诠释」昔日之我,这就有了「后设」的成分。

            「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要紧的是真有那个「小姑娘」。至於「打扮」,你总不能让她光著身子亮相,事实总要寓於语言文字之中,一落言诠,便和真谛有了距离。我们看小姑娘的打扮,可知她父母的修养品味识见还有「居心」,而有喜悦或厌恶之心,小姑娘总是无罪的。

            三部曲当时的局面有太多棋步是您不知道的,重新拼凑的过程您也曾提及,但如何从拼凑历史的所得汲取养分而又不磨灭、干扰原先的认知?

            您所说的「重新拼凑的过程,」就是我说的「一面画一面修改」。我在《关山夺路》中已显示许多「原先的认知」大受干扰。坦白的说,内战结束前夕,我的人格已经破碎,台湾三十年并未重建完成。

            谢谢您的关怀。恕我眼睛不好,诸多不周。


            6楼2008-06-17 21:11
            回复
              5,6之间少了一段,不好意思。

              网海之大,容不下只字片语。我尝试转帖到天涯。

              阅读网址是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08012.shtml


              7楼2008-06-17 21:28
              回复
                联合报的阅读网址是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387153.shtml 繁体字,但排版排得好


                8楼2008-06-17 21:45
                回复
                  2025-05-29 02:33:25
                  广告
                  额 
                  想起一种说法:
                  有些人的记忆随着时间慢慢模糊
                  有些人的记忆随着时间慢慢沉淀


                  9楼2008-06-22 01:31
                  回复
                    系统说有碍语,重贴


                    11楼2008-07-02 04:13
                    回复
                      初次看懂这本书的感觉像先知。有许多书不如此。像包法利夫人,看的时候我九岁,是它捏造了我。福楼拜竭力躲藏,不容读者眼角带上作者影子,可我怎麼觉得他无处不在?只有他会注意到雨后阳光透破鸽子颈灰的缎子伞面,两个认为自己恋爱了的人躲在伞影里把世界推开,光耀下午那仿佛永生的一刻,福楼拜双臂环胸在旁边站著,嘲讽入骨像柔腻水银。只有那样苛刻乖张的作者,会著意在婚宴糕点上安排玫瑰花球,蜜饯湖泊,和糖杏撒出的新人名字,华缛细节堆砌出乡气与徒劳。被这样的书左右了的我,无可奈何的和八字相冲的福楼拜僵持下去,耳畔常常听见他咬牙鞭打赶不走的理想,一个不通融人情的兰陵笑笑生 。

                      而兰陵的王鼎钧不然。他是温厚的。好文学--如包法利夫人—常常黑暗得不留一点余地,他的灵魂与作品卓有余裕,实在难乎其难。读时感觉像先知,是因为虽然那时的我阅历不够,王的通达却把许多人情世事事先打好光推出台,虽然不见得能少吃别人的亏,但对别人的错可以少犯。(理由详见王的“随缘破密。”) 山里山外的叙事者血气方刚,然而谦和仁义,跟著他走不会错。


                      14楼2008-07-02 04:15
                      回复
                        比如说,那个“叭达叭达吮著手上捧的一个结,“ 吃学校缸里泔水的难民,点到已足,反倒是一时惶惑呼喝了他的叙事者,自己“喝下去的开水马上变酸了, “ 因为愧悔。光这短短一段就异军突起--吃一个结!从何处想来!结,说到底不过是个大洞。泔水而能凝成结,让人不忍卒想。那场景将读者的眼睛扩充成为所有感官,刺辣鲜明,与面对违反常识惨状时的恍惚,对照极强烈。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距离,一点没有浪费,动都没动一般人储备的滥情与想当然耳。王鼎钧是这样的,看似平直,其实奇突恢诡,最奇特的莫过于这奇诡又是以谨厚为本,教人如何做个真人。


                        15楼2008-07-02 04:18
                        回复
                          • 12.110.110.*
                          我被盯上了,无法再发帖,另想办法


                          16楼2008-07-03 04:29
                          回复
                            • 12.110.110.*
                            文学里的好人往往疲软,无趣,比麒麟还稀有,就算见著了,你若不是孔子,也只看得见一头满挂铜钱的牛 -- 太假了。王的好人却把热烘烘的呼吸吹到你脸上而不惹嫌。把金戒指拉直了插到牙膏里当路费的母亲,并不因为儿子惨死而责怪护送他回家的女友顾兰。往学生粥里加米,又往饭里倒沙子的司令,妩媚已极。还有没去钻难民棚子找大姑娘小媳妇,念著要传号圣衣钵攒钱买徒弟的号手--我第一次盖上四百针的缎子被面,想到的是他那越吹越绵长,越吹越柔厚,托著菜鸟新生一跃上前逃脱体罚厄运的集合号声。


                            17楼2008-07-03 05:45
                            回复
                              2025-05-29 02:27:25
                              广告
                              但书里的人性并不因此而浅薄,画廊深远通幽。看那理直气壮说:人杀人的时世,和尚就不杀菜改杀鸡的小和尚;看见拉夫惨状横眉由庙里抢出神像手执大刀,可正可邪的学兵;想替守寡的媳妇招个女婿自己终身有靠,把男孩裤子骗到手两人送作堆锁进屋里的婆婆;千辛万苦重聚复学后,同生共死的同学竟然分裂成两派,分歧越来越深时不愿选边站的旁徨叙事者…刷刷几笔,人,时间,空间,三位一体,轰轰当头压下。我生活里所有不要紧不相干的,心里一概的虚浮自欺与苦不自知,都被冲刷乾净 。当然,你得愿意接受这样的洗礼。建议看王的书,态度要像一听能够到大后方上学,抛下替后母洗的脏衣服,沿著冬寒河水飞奔而去的菊秋,连头都不用回。


                              18楼2008-07-03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