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遇见你吧 关注:34,858贴子:148,457

回复:【最美】浅谈那些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cccc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7-31 22:12
收起回复
    OK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5-08-01 00: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又来更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8-01 08:53
      回复
        喵呜,我明明那么萌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8-01 08:54
        回复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将颈上的通灵宝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袭人劝宝玉“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给同林姑娘拌嘴的。”一句话又让黛玉伤心不已,顾不得病抢过玉来,用剪子将自己给宝玉结的穗子剪成好几段。书中有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一对痴情的人何苦来这样相互折磨,其实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这玉玦上,宝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8-01 09:10
          回复
            7、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多情的古人留下许多与结相关的诗词: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结同心”;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里的“ 结心肠”都表现了对爱情海枯石烂,誓不变心的决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8-01 09:11
            回复
              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终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那么这一怀难舍的情愫,却从何而来呢?不由得让人猜测林逋当年是否因为同心结未成,以至苦了自己一生,或许也苦了两个人的一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8-01 09:12
              回复
                8、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8-01 09:1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对对你凑是萌萌哒~ヽ(゚∀゚)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8-01 21:41
                  回复
                    加油~我最喜欢簪哎~感觉好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8-01 21:41
                    收起回复
                      你开心就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5-08-01 21:42
                      回复
                        我又来更新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08-14 12:14
                        回复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8-14 12:20
                          回复
                            9、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 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续汉书》中说: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8-14 12: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渊海角信音稀,梦回海辽北,魂断玉关西。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述说金兵攻陷汴京后,词人与自己的爱人分离之痛。十四年间兴亡满眼,再无处追忆旧时明月,这首词因为有国破家亡的背景而显得格外沉痛,词中的分钗在生离死别的大动乱里,也就不是一段仅仅陷于儿女情长的忧思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08-14 1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