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学基础词汇
出处:http://blog.renren.com/blog/232514387/944309236?bfrom=01020110200 作者:吴家麟
最近,关于政策性辩论的「纯反」概念引发了一项「西天取经运动」:不仅学习奥瑞冈多年的辩手开始重拾当年的英文资料翻译工作,对奥瑞冈并不熟悉的传辩辩手也试图引经据典进行解读。这是一件让人「真的笑,笑出声」的「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
如之前所言,西方辩论活动有其严密、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既然要进行翻译,就难免牵涉到专业术语,许多词汇在日常语境下是一个意思,换到理论体系中就是另一个专用名词了。为避免初学者望文生义,翻译者各行其是,有必要就某些专业术语的译法进行统一。
大陆的政策性辩论是@杨陨电(357084123) 学长引进的,在当时相关的中文出版物只有翻译质量很差的《辩论与论辩》,因而@杨陨电(357084123) @洪一玮(266094458) 学长等都是直接学习、阅读英文原著进行学习。在杨陨电学长翻译、编写《辩论学导进》之时,游梓翔老师的《认识辩论》尚未出版,故而许多专业词汇译法不一。
之后,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认识辩论》(纸质复印版)成为了大陆政策性辩论的主要教材,该书在一些前沿的理论问题上虽涉及不多,确是西方辩论理论在台湾本土化实践的系统总结。由于大陆政策性辩论教学中的术语多传自台湾,为了两岸交流的便利以及概念传承的一致性。我主张专业术语的译法以游梓翔《认识辩论》为基础,若无实质性差别则能不动就不动;若发现确实需要另译的概念大家提出,并达成共识后再作修订。
下面,我将游老师的词汇对应表全文刊出,词条后的括号对应该词汇首次出现在书中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存在的术语并非全部都是辩论赛中可以应用的「正面教材」,有些概念存有争议,甚至是用来归谬的「反面教材」。各位同学在通读的同时,请自行对照书中原文进行理解,切勿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希望大家在评论中提出认为需要修订的概念,进行广泛探讨】
【另外,一万五千字的词汇表在录入过程中难免错漏,也希望大家在评论中指出以便更正】
——————————————————分割线————————————————————
出处:http://blog.renren.com/blog/232514387/944309236?bfrom=01020110200 作者:吴家麟
最近,关于政策性辩论的「纯反」概念引发了一项「西天取经运动」:不仅学习奥瑞冈多年的辩手开始重拾当年的英文资料翻译工作,对奥瑞冈并不熟悉的传辩辩手也试图引经据典进行解读。这是一件让人「真的笑,笑出声」的「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
如之前所言,西方辩论活动有其严密、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既然要进行翻译,就难免牵涉到专业术语,许多词汇在日常语境下是一个意思,换到理论体系中就是另一个专用名词了。为避免初学者望文生义,翻译者各行其是,有必要就某些专业术语的译法进行统一。
大陆的政策性辩论是@杨陨电(357084123) 学长引进的,在当时相关的中文出版物只有翻译质量很差的《辩论与论辩》,因而@杨陨电(357084123) @洪一玮(266094458) 学长等都是直接学习、阅读英文原著进行学习。在杨陨电学长翻译、编写《辩论学导进》之时,游梓翔老师的《认识辩论》尚未出版,故而许多专业词汇译法不一。
之后,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认识辩论》(纸质复印版)成为了大陆政策性辩论的主要教材,该书在一些前沿的理论问题上虽涉及不多,确是西方辩论理论在台湾本土化实践的系统总结。由于大陆政策性辩论教学中的术语多传自台湾,为了两岸交流的便利以及概念传承的一致性。我主张专业术语的译法以游梓翔《认识辩论》为基础,若无实质性差别则能不动就不动;若发现确实需要另译的概念大家提出,并达成共识后再作修订。
下面,我将游老师的词汇对应表全文刊出,词条后的括号对应该词汇首次出现在书中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存在的术语并非全部都是辩论赛中可以应用的「正面教材」,有些概念存有争议,甚至是用来归谬的「反面教材」。各位同学在通读的同时,请自行对照书中原文进行理解,切勿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希望大家在评论中提出认为需要修订的概念,进行广泛探讨】
【另外,一万五千字的词汇表在录入过程中难免错漏,也希望大家在评论中指出以便更正】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