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局势吧 关注:6,474贴子:112,326
  • 57回复贴,共1

《“一国胜利论”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58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29 14:50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文转侵删
    ——不通过残酷的阶级斗争能不能排挤资本家,铲除资本主义的根底呢?不,不能。  依靠资本家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能不能消灭阶级呢?不,不能。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只能培植阶级并使阶级永久存在,因为这个理论是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相矛盾的。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一九二九年四月),《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第三十页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7-29 14:51
    回复
      王久高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伴随着这一理论在当时苏联党内引起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日益增多。苏东剧变以后,随着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入,我国学术界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化。无论是材料的挖掘还是立意的突破,近十年国内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国内学者基本上存在共识,差别只是学者间叙述的细节和论证的深度不一。大家普遍认为,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及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苏俄领导人都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胜利论”。但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胜利局面一时难以出现,而苏联又面临着恢复经济,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因此引发了联共(布)党内的一场激烈争论。
      有人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认为:首先,从国际方面看,一战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尤其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从1918年起,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革命,但从1924年起,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于是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已暂时不可能凭借武力或其他手段颠覆和扼杀苏维埃国家,而苏联也不可能再依靠世界革命或欧洲革命来巩固自己的社会主义阵地。其次,从国内方面看,布尔什维克党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与和平外交政策,到1925年底,资本主义在苏联仍有相当大的力量。所以,在苏联国内,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之间的斗争就成为必然的事情。鉴于上述情况,人们不得不将视线从国外转移到国内,从依靠世界革 命的战略思想转移到依靠国内自身力量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例如,一个国家单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如何?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就归结为1925年党内爆发的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1]
      也有人认为,在1924年之前并不存在后来争论的“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俄共全党,包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内,都认为俄国需要西方革命的支持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但1924年12月,斯大林出于反对托洛茨基的需要,开始修改自己说法,提出“列宁的‘社会主义在一个 国家内胜利的’理论”。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论”的目的是反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他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神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费尔巴哈发现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7-29 14:52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7-29 19:21
        回复
          (三)列宁“一国胜利”思想的主要贡献
          赞成列宁思想中有“一国胜利”思想的学者,虽说他们对列宁“一国胜利”思想的具体内涵有不同解释,但他们都对列宁“一国胜利”思想的理论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有人认为,列宁的“一国胜利”思想,是列宁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列宁“一国胜利”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突破。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后人提供的,只能是新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新社会的现成方案;至于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则只能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探索。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二,列宁“一国胜利”的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革命”认识的新突破。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变革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行动;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逐步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列宁关于“社会革命”的这一新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理论意义。首先,它突破了各先进国家同时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设想,展望了单独一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前景;其次,它突破了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变革,而这一变革完成之后即进入完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开创了在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的道路。列宁关于“社会革命”的这一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都是沿着列宁的这一思路进行的。[7]
          有学者认为,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列宁形成在“一国胜利”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其次,列宁关于在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增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革命的新内容。[8]
          还有学者认为,“一国胜利”理论的提出,是列宁社会主义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1923年,列宁对建成社会主义的条件已作了重新估价,认为通过合作社可以使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种通过合作社建成的社会主义,显然是指农民占人口多数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但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构想同样考虑了国际因素,而没有忽视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列宁社会主义观演变的思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懂得社会主义不是“制定的”,社会主义不是凭“革命热情”、依靠“坚决性”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就可以实现的。列宁社会主义观演变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一个范例。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58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8-01 14:58
          回复
            @sb就是nc加tmd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5-09-02 16: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