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苹吧 关注:329贴子:86,489

潮汕十八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潮汕大地,实在是一块神奇的地方。这里曾孕育了商界巨人李嘉诚,也出过共和国第一大骗税大案。这里的文化既与中原文化有相通之处,又有诸多的特异之处,比如她的功夫茶,比如她的语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潮汕民间有“潮汕十八怪”之说,俺今日住来配一下“潮汕十八怪”。


IP属地:广东1楼2015-07-29 03:07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三:“买” 是“不要”“有”是“无”
    有学者到潮汕考察后认为,潮汕人应该是少数民族,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更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确实,潮汕方言与中原官话,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外地人到潮汕难于融入本地社会,最难的大概就数语言了。听潮汕话如同听鸟语,讲普通话的人如果按自己的理解去听潮汕话,会闹出许多笑话,有些意思甚至是南辕北辙。
    比如在大街上,有小贩向你推销:要西服吗?要电器吗?要┄┄,不胜其烦。如果你想要,你就得说“爱”,不要则得说“买”。潮汕话中,“不要”是“买”“要”是“爱”,你说古怪不古怪?
    还有有趣的:你到商店买东西,问有没 有,假如老板回答说“无”,你千万不要走开,那恰巧是表示“有”的意思。
    有是“无”,无是“有”,生活中最要紧的两个字,竟然黑白颠倒, 实在是咄咄怪事。
    其实要理解潮汕方言也不难。据专家考证,潮汕方言是保留古中原音最多的方言了,虽属闽南语系,但由古中原经浙闽一路传来,变异极大,与现今中原官话相比,自然是大有不同了。但也还是有迹可循,例如,把“不要”读作“买”,实际是古字的读音,这种读法,现代汉语中也还保留有一些,“孬”、“甭”就是如此,我们方言中不是也把“不要”读作“彪”吗?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潮汕话确实难学,就像潮汕人学普通话一样的难。潮汕人认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说普通话,你说潮汕话与普通话之间,该有多大的差别!潮汕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认为这也是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是到时候我们可能就再也听不见这稀奇古怪的潮汕鸟语了。


    IP属地:广东4楼2015-07-29 03:15
    收起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五:活蟹生蚶吃不坏
      说起潮汕饮食,人们首先会想到生猛海鲜。的确,潮汕待客,这第一道菜对外地人来说往往是个下马威:一盆生蚶,用开水一烫就端上来,个个如硬币般大小,掰开,露出鲜肉和血水,沾点儿辣酱送入口中。主人会劝你:连血水喝下去!这时你会不会大吃一惊?这样茹毛饮血,委实让大陆文化的子民们目瞪口呆,鲁迅不是曾赞颂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但这只是我们少见多怪。潮汕人的这种吃法,只不过保留了海洋文明最古老的传统,在潮汕乃到沿海地区, 都是十分普遍的。
      比如螃蟹,小的就用虾油生腌,肢体俱全的放在小碟里,用来佐餐吃粥。吃时掰开里面呈混沌状,吸入口中,凉凉的,有一种特别的鲜味。至于生腌的大螃蟹,滋味更是鲜美,蟹膏呈半透明状,十分诱人。
      什么冰镇生蚝(牡蛎),酒醉大虾,在西餐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算不得怪了 。怪的是潮汕人吃这些生东西不坏肚子,外地人则不行,要慢慢适应。刚开始不要吃太多,时间久了,吃的数量自会与日俱增,欲罢不能了。盖因一“鲜”字。鲜,是潮菜的最大特点,鲜,从“生”来。北方人做菜,讲究一个“火候”,潮汕人做菜,讲究的是“水候”——凡海鲜都用开水消毒。这个“水候”可是不大好掌握,烫过了肉死 了,血水没了,鲜味也没了;太生了不裂口也不行。这和西餐里的牛排要几分熟,是一样的,都是功夫。
      活蟹、生蚶吃不坏,有个重要保障条件是佐料。潮菜里有许多特殊的佐料,如沙茶酱,南粉,普宁豆腐,橄榄菜等。这种吃法至少在唐代就已形成,韩愈到潮州时就有诗记录之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腥臊姑发越,咀吞面汗新。”我们到潮汕,也要入乡随俗哟。


      IP属地:广东6楼2015-07-29 03:19
      收起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六:八月成神速度快
        中国的神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天神和人神。天神是神话之神,比如玉皇大帝,人神则是后人景仰的人,比如关羽。关羽这位人神,很多地方都拜,而潮汕地区拜的一位人神,就只有他们才拜其它人不拜,这个神就是韩愈。 提起韩愈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可在潮汕人的心目中,他就是神。
        潮州江东韩文公祠前,从前有两棵橡树,据说是当年韩愈亲手所植。潮汕人相信,每年这橡树开花的繁盛,预示着潮州当年能中举人数的多少。这就是所谓的“神迹”。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愈,将原来的笔架山改为韩山,把贯穿城东的河鳄溪改称韩江。甚至,把他死后几百年修的广济桥,也要与韩愈扯上,称为湘子桥,说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子为了帮助韩愈为人民服务,一个晚上动员了八仙的力量修成了这座世界上第一座开合式石桥。
        其实韩愈当年因佛骨表被贬到潮州,也不过就是在任上呆了八个月而已。这八个月里,他办学校,兴教育,治水患,驱鳄鱼,解放奴隶,引进良种,甚至试着推广普通话。八个月又能做成什么事呢?很有限。但老百姓看到了他爱民勤政的一颗火热的心。他一个贬官,本可以不问政事,因为很容易惹火烧身的。韩愈出于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不忍百姓疾苦,力所能及的为民众做了不少事情。鳄溪鳄鱼为患,他就带领军民在河边开“斗争鳄鱼誓师大会”,命令鳄鱼七天内必须滚出潮州。天旱了,他与百姓一起去祭大湖神,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他到山里祭山神。尽管这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却赢得了潮州人民的爱戴,何况在教育上还真抓实干,把自己的钱捐出来,请自己的师兄赵德出来教学生,从此在潮州开辟了一个新局面。短短八个月,韩愈凭自己的行动“赢得山水改姓韩”。而今,潮汕一带崇韩敬韩之风一直不衰:韩山下有韩文公祠,旁边有韩山师范,街里有昌黎路,市里有昌黎小学,公园有景韩亭,各地有韩愈庙,寺里有韩愈像,韩江边有驱鳄亭,江上有湘子桥。这一切说明什么?百姓心里有杆秤,“八月成神速度快”,靠的是一颗诚心。


        IP属地:广东7楼2015-07-29 03:21
        收起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七:敬神要把神拖坏
          各地敬神,无不顶礼膜拜,虔诚之极。但在潮汕却不是这样。 每年正月二十三前后,汕头澄海盐灶乡有个盛大节日:敬神、游神、拖神。敬神时还是很规矩,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游神时就不一样了。人们分成两 方:抬神的一方护神,另一方则拖神。“拖”就是潮汕话“抢”的意思,抢什么?抢神像,摸到神像有好运,抢到神像则大吉。抬神的人则以保护神像为职责。于是两方必不可少的发生激战。抬神的人为了保护神像,身上涂满了油,让对方抓不住,事先还要把神像牢牢地捆绑在轿子上,拖神的人先是紧紧跟着,到了指定地点,一声号令,人们一哄而上,如同橄榄球赛。周边的人也摇旗呐喊 ,群情激奋。谁能亲手把神像拖碎,谁就自认为交了好运,哪怕只抢得用来捆绑神轿的草绳也认为是幸运,要把草绳带回家,放在猪圈牛栏上,祈望它能起到护卫牲畜保平安的作用。最后,被拖得支离破碎的神像,被推到池塘中浸泡,然后另选吉日重塑金身。这样,神像年年都是新的。
          这个奇怪的风俗起源于一个传说:乾隆年间,一穷汉在海边捡到一个水里漂来的神像,潮汕叫“水流神”。潮汕人认为“水流神”是天赐的,一定很灵,得到了一定要高礼仪供奉。这个穷汉怕惹麻烦,就把他给抛出去,没想到每次抛出去他都给海水漂回来,没办法,只好带回村里供奉起来。有一年,抓阉轮到他出钱游神,他无钱应付,只好半夜偷跑出洋,临行前气得把神像拖到沙滩上埋起来了。不料这一年年景甚好,那穷汉也在海外发了财,回来挖出神像重新供奉,并将原委一说,人们认为这个神大概喜欢人们拖,越拖越会保佑人们兴旺,便岁岁照办,留下这个习俗,并形成一句歇后语:盐灶神——欠拖。
          潮汕这样的风俗还有很多。揭阳一带,干旱时人们会求雨仙爷,若求雨不至,人们就会把他的塑像抬到太阳底下去晒,让他先吃干旱的苦头。假如还不灵,就要游街,边走边鞭打他,逼他显灵。在揭西地区,干旱时人们会到龙潭崆去求雨,先焚香致祭,没反映就把烧得通红的犁头投到潭里,叫作“打龙潭”,以此给龙王爷施加压力,逼他显灵。而惠来人游神干脆把神像砸个稀烂。真是无奇不有啊。


          IP属地:广东8楼2015-07-29 03:22
          收起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十三:琴棋书画自成派
            潮汕偏居一隅,艺术也自成一派。他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甚至许多技术的事,也按艺术方式处理。人们常说潮汕人种地像绣花,就是一例。
            潮汕有人自烧瓷砖拼成几百平方米的蒙娜丽莎,也有个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潮汕人在自家窄小的阳台上靠手工敲打造出架时速300公里的飞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艺术精神。
            潮汕人南音细语,潮州大锣鼓却大声镗嗒,气势磅礴。能说不怪?
            潮汕人温文尔雅,潮汕英歌舞却腾挪跳跃,杀声不断,能说不怪? 大多数戏曲剧种,都经历了杂剧、传奇、地方戏发展历程,潮剧却自宋元南戏直接延续而来,已是一怪,然而经历几百年,别的剧种多已长成为文武大戏,唯有潮剧仍以生旦丑三小戏为主,更是一怪。
            中国音乐,自古以来多为五声正音阶,潮乐中却有“轻三六、重三六、活三六、反线”等调。别外“工尺谱”多用“上尺工凡六五乙”,潮乐工尺却讲“二三四五六七八”,也是一怪。
            潮汕古筝、古琴为南派,书画为岭东新画派,谜语与对联也是一绝,惠来海角甘泉旁有明代独联,至今无对。
            潮汕民间有明清时流传下来的说唱文学“唱歌册”。歌册有词无谱,句式多样,主要按绝句格式,唱起来更接近于吟,完全由个人处理,内容多为戏文故事。无所事事的老妪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吟唱。这些老妪都是文盲,歌册中的字对她们来说,不过是个符号,看得多了也就记得了,但换个地方,这些符号她们就不认得了。
            潮汕的象棋也是怪得很。我们下棋,都是两军对垒,潮汕人却发明了一种“旋棋”,由三、四人同盘搏奕。既要攻下家,还要提防上家,棋面顿时活跃起来。真是别具一格。


            IP属地:广东14楼2015-07-29 03:31
            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十四:骑楼避雨又防晒
              潮汕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老式普通民居大多不高,卷脊卷山,曲线居多。而城镇里的商业街,则大多是骑楼式建筑。骑楼式建筑,就是临街建的楼房,底层缩进去一米多,用柱支撑,各楼相连,形成两条沿街的柱廊。外观看去,颇似希腊雅典古代建筑。近得前来,既可避雨,又可遮阳。由于临街家家做买卖,大多是一二间小铺面。老板常常并不坐在柜台里面,而是拿只竹凳或躺椅,坐在骑楼里。顾客从眼前经过,伺机便可推销商品,或有顾客进屋时,马上从外边跟进来,热情招呼,客观上反而把顾客迎在屋里了。可见这骑楼奥秘无穷。还有热情商家,在骑楼茶几上冲几盅功夫茶,顾客经过时,以茶引客。
              顾客也并不得尴尬,因为骑楼本身就是路,不想留也没关系。
              潮汕的夏天长,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雨。许多人知道夏天的雨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出门也就懒得带伞。一旦下雨,往哪家骑楼下一钻,说不定就顺手消费点什么。
              骑楼建筑大约始于二十世纪初,汕头作为鸦片战争后兴起的开放港口,以小公园一带为中心,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商家们都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适应市场的需要,创造了骑楼的形式,用这一手把顾客引入自己的店中。于是各处纷纷效仿,到处都有了自己的骑楼街。
              汕头的小公园一带的骑楼应该说最有特色。那里的骑楼,以小公园为点,成扇形展开,一连十二个路口,向西、南两个方向延伸,几乎条条街一个样,家家楼一个样,钻进去就像进了迷宫,很难出来,即使是在汕头呆过十年八年的也一样。
              你要是到潮汕旅游,这小公园的骑楼不能错过。


              IP属地:广东15楼2015-07-29 03:33
              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十五:涂角垒墙当砖块
                我们北方人盖房都用砖块,早年是土砖坯,改革开放后都用烧制砖。制砖原料简单,就是黄土。只要经过制坯、干燥、烧窑就行了。但是在潮汕,盖房子不用土砖块,而是用一种他们称为“涂角”的大灰砖。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缺的就是细土,仅有的一点细土,人们哪舍得用它去烧砖。于是潮汕人就地取材,发明了涂角。这涂角是用灰砂土与贝灰作原料,制作时,把二者按一定比例加水和匀,用模子夯成一尺长的方块,再间隔码好,自然干燥。干燥后不用烧制就很结实,盖房子千年不坏。这似乎有些像内地的夯制板墙了?灰砂土因为含石灰量大,不宜种庄稼,正好用来做建筑材料。贝灰与北方的石灰不同,是用海中贝壳烧制而成的。潮汕地区是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区,自古就以海产品为主要食物,吃剩的贝壳用来烧灰,正是变废为宝。涂角也不污染环境,因为它的制作原料全部来自自然,压碎了分解了就是土,又可以再次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制作涂角不知起源于何时,贝灰则至少可追溯到唐朝。当年韩愈在潮州韩江驱鳄,就曾往江中撒贝灰。
                在潮汕河边,常常可以看到浓浓白烟,那就是在烧制贝灰。有贝灰,才能做涂角。而这做涂角,有可能是潮汕最累的活了,涂角块很大,一块总有几十斤。想想看,内地原来也有自己板砖的,制作几斤重的土砖坯就已经很累了,更别说制作几十斤的涂角了。有学者认为,这“涂角”应该是写作“土脚”,是建筑物“土”的“脚”,这样说似乎更形象一些。了解了这些,你到潮汕看不见红砖房,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IP属地:广东16楼2015-07-29 03:34
                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十六:火车路离站十里外
                  无论武昌还是广州或者其它大中城市,汽车站与火车站总是相距不远。在汕头,离汽车站不远的地方,也有一条火车路。但你要是沿着这条火车路走,保管你找不到火车站,甚至连火车影子都看不见。这条路走不到400米就换了另外的名字,而火车站还在10多公里外呢。
                  那么这里又为什么叫作“火车路”呢?
                  汕头现在的火车是1995年才开通的,火车路跟他毫无渊源,而是有更久远的历史。早在1904年清朝末期,汕头就修起了中国第一条华侨集资创办的潮汕铁路。铁路从现在的汽车总站起,到潮州的湘子桥边,全长42公里,每天的客运量多达四千多人次,成为潮汕人和客家人从内地到海滨出国的重要通道。潮州一带的土特产品也藉此火车之便,快速运到汕头装船出口。
                  这条铁路在中国革命史上还立下过汗马功劳。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铁路这里开辟了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革命志士想进入苏区,往往化妆成华侨从汕头登陆,然后乘潮汕铁路到湘子桥头再沿韩江而上直达闽西赣南。当时,许多军用物资也是通过潮汕铁路进入苏区的。在这条铁路线上曾发生过许多惊险的故事,但这条红色交通线始终没有被破坏。1939年,日本人入侵潮汕,国民党驻军命令拆除铁路,以阻止日军深入。那路基就成了现在汕头到潮州的公路,取名“火车路”。长时间里,这火车路就是潮汕一怪:有火车路而无火车。直到改革开放,汕头才又开通铁路火车,那“火车路”自然与这火车无关了。


                  IP属地:广东17楼2015-07-29 03:35
                  回复
                    潮汕十八怪之十七:舌镜奥秘解不开
                    潮汕佛事兴盛,自然也有许多关于佛界的奇人奇事。
                    潮州开元寺有一舌血经,乃天下一绝。抗日战争时期,潮州一僧人智诚,为了祈祷和平,历时三年,共割舌一千多次,用舌血写成了八十一卷的《华严经》。这就是舌血经,举世无双。
                    潮阳仙城天云阁有一幅“活画”,无论观者从哪个角度看这幅画,画中神仙的目光都会看着你,而嘴角、足尖也会向着你。你从左看,他左脚尖在前,你从右看,他右脚尖在前,令人叫绝。
                    而潮阳铜盂灵山寺,则有一千多年未解的舌镜之秘。当年韩愈因排佛被贬潮州,到了潮州却很快与高僧大颠结成好友,多次写信邀请大颠到州郡,留十数日,二人相谈十分投机。韩愈调离潮州时,又特意赶到灵山寺告别,并赠衣给大颠留作纪念。大颠,潮阳人,俗名陈宝通,是禅宗南宗六祖惠能的三传嫡孙。他在灵山寺弘扬佛法,“门人传法者,众至千余人。”韩愈身为朝廷命官,亲自写信邀他出山,他则“三请皆不至”,后韩愈亲自过海迎接,大颠才给韩愈面子,与之接谈,留下千古佳话。唐长庚四年,大颠93岁在灵山寺无疾而终。那时和尚多实行二次葬,第一次将肉尸盘坐在缸中,双缸对接密封,一年后待尸体净化腐烂后,再将骨头捡入另一陶罐中,入土而葬,上面则修塔镇压,既防破坏,也可刻石纪念。大颠第一次葬在灵山寺后院,待几年后弟子们欲进行第二次葬,开缸后,赫然见大颠尸体新鲜如初,毫无变化。人们无不惊讶,遂立即封上。又过了百余年,人们再次开棺检视,缸中只剩一块硬舌根和一面铜镜,于是在此基础上修成一塔,名曰“舌镜塔”,至今仍留于灵山寺后院。至于现在塔中还有无舌镜,千百年来谁也没打开过,遂成一谜。
                    和尚死后火化,有舍利子留存,已经为众多事实所证明。至于舌根能变成硬物留存,则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1985年,辽宁也有报道说,一和尚死后多年唯余一舌根。个中道理,至今还无人通晓。


                    IP属地:广东18楼2015-07-29 03:36
                    收起回复
                      和苹提醒:因这作者是北方人,所以不可能完完全全的认识潮汕,文中有很多不太准确,甚至是错的,或者是用普通话来说潮汕话,真滑稽,这种用普通话发音来说潮汕话的文章,恐怕潮汕人也看不懂,呵呵。


                      IP属地:广东20楼2015-07-29 03:44
                      收起回复
                        挽尊!
                        可怜啊苹儿,这么好的潮汕文化科普贴居然没人顶你,可见丫头你的群众基础何其拙劣!!!


                        21楼2016-04-08 12:46
                        收起回复
                          @黐金糠 @闭关修炼10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03-14 11:37
                          收起回复
                            没人挖坟自己爬出来
                            细思极恐


                            23楼2018-03-14 18:55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8-03-15 11: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