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轮指(一)
琵琶的轮指是琵琶技法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一套指法。也是最受人们喜欢和欣赏的炫技指法,更是一般琵琶演奏者视为难以掌控的高难技法。
实践中,有许多抱有雄心壮志的琵琶爱好者,就在学习轮指的技法这一关键时期败下阵来,予以放弃。
我想就轮指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就轮指的出指顺序,可分为两种:下出轮和上出轮。 下出轮为最老的弹法,小、名、中、食四指依次弹出,紧接拇指挑进为一个轮。而近代弹法则为上出轮,食、中、名、小四指依次弹出,拇指紧接挑进为一个轮。
这两种弹法都有其特点。下出轮的特点是:因为是小指打头起轮,出音较为柔和、轻巧。有弱起强收之势而缺少阳刚之气。上出轮的特点是:发音圆润、清脆明亮。音量易于控制。因为时代的的发展进步需求,下出轮渐渐被上出轮替代,在实际运用中,越发显示出了上出轮的优越性。
其实,下出轮的形成,是人们生理的原生态反映,到现在,我们常会看的,没经过琵琶技法训练的人,他们在展示琵琶轮指状态时,都会用下出轮的方法来介绍。可见,改变下出轮状态而成为上出轮,是一定要经过训练的。这就是学习琵琶的爱好者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万事开头难,学习琵琶轮指也是这样。把五个手指组织起来,依次拨弦,说得容易,学起来不易。
我在启蒙教学中,先让孩子们把右手掌放在右腿上,然后把四指收缩拱起,大指不动,用裤子的阻力限制四指,然后,让其把四个手指按食、中、名、小的顺序依次踢出。(他们往往一下就把四个手指几乎是一块踢出),还是要讲明,一定要按顺序出指。经过一周的练习,再回课时,就可以看到变化,能一个一个把手指踢出去啦。上琴练习后,又不适应啦。可以用一本薄书塞到弹点位置的琴弦与面板之间,这样,一弦是贴在书上的,把手掌依然放在书上,即可以找回右手放在腿上的感觉,此时拇指可以压在二弦上,只用食中名小四个手指连着拨弦。找到出指的感觉后,把书本撤走,即可发出音来。再加入拇指挑弦,进入正常训练。
用口令要求他们,让学生边喊口令边配合指法练习: 一 二 一 ,一 二 一 ,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 (共八拍) 配合指法为:弹半轮挑 , 弹半轮挑 ,弹半轮 挑半轮 挑半轮 挑 再下一步配上有旋律的练习曲进行练习,不断地叮嘱要领,慢慢就入门啦。
琵琶的轮指是琵琶技法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一套指法。也是最受人们喜欢和欣赏的炫技指法,更是一般琵琶演奏者视为难以掌控的高难技法。
实践中,有许多抱有雄心壮志的琵琶爱好者,就在学习轮指的技法这一关键时期败下阵来,予以放弃。
我想就轮指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就轮指的出指顺序,可分为两种:下出轮和上出轮。 下出轮为最老的弹法,小、名、中、食四指依次弹出,紧接拇指挑进为一个轮。而近代弹法则为上出轮,食、中、名、小四指依次弹出,拇指紧接挑进为一个轮。
这两种弹法都有其特点。下出轮的特点是:因为是小指打头起轮,出音较为柔和、轻巧。有弱起强收之势而缺少阳刚之气。上出轮的特点是:发音圆润、清脆明亮。音量易于控制。因为时代的的发展进步需求,下出轮渐渐被上出轮替代,在实际运用中,越发显示出了上出轮的优越性。
其实,下出轮的形成,是人们生理的原生态反映,到现在,我们常会看的,没经过琵琶技法训练的人,他们在展示琵琶轮指状态时,都会用下出轮的方法来介绍。可见,改变下出轮状态而成为上出轮,是一定要经过训练的。这就是学习琵琶的爱好者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万事开头难,学习琵琶轮指也是这样。把五个手指组织起来,依次拨弦,说得容易,学起来不易。
我在启蒙教学中,先让孩子们把右手掌放在右腿上,然后把四指收缩拱起,大指不动,用裤子的阻力限制四指,然后,让其把四个手指按食、中、名、小的顺序依次踢出。(他们往往一下就把四个手指几乎是一块踢出),还是要讲明,一定要按顺序出指。经过一周的练习,再回课时,就可以看到变化,能一个一个把手指踢出去啦。上琴练习后,又不适应啦。可以用一本薄书塞到弹点位置的琴弦与面板之间,这样,一弦是贴在书上的,把手掌依然放在书上,即可以找回右手放在腿上的感觉,此时拇指可以压在二弦上,只用食中名小四个手指连着拨弦。找到出指的感觉后,把书本撤走,即可发出音来。再加入拇指挑弦,进入正常训练。
用口令要求他们,让学生边喊口令边配合指法练习: 一 二 一 ,一 二 一 ,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 (共八拍) 配合指法为:弹半轮挑 , 弹半轮挑 ,弹半轮 挑半轮 挑半轮 挑 再下一步配上有旋律的练习曲进行练习,不断地叮嘱要领,慢慢就入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