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毕业季,我们从学校这个象牙塔,走进了社会。想想1年前的秋招,数月前的春招,我们苦逼地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马不停蹄地寻找所谓的在北上广深、薪资待遇不错的“好”工作。殊不知,这些其实都是浮云,我们真正应该注重的是这个企业是否懂得用人,是否能够锻炼和提升我们的能力。
这个思考缘于前几日楼主看到的一则新闻。
近日,在由科技日报主办,科技部人事司、青年联合国协办的第五期科技创新大讲堂上,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再出金句“格力的创新性人才都是在格力大学毕业的“。为什么董明珠要称格力集团为”格力大学“?

所谓“大学“,即能够锻炼、教化和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称得上是大学,只有真正懂得用人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一所大学。格力就是一所“大学“,因为它懂得用人。
首先,它用人“不看出身,看素质“。如今,很多企业在招人时,都会歧视性地注明”211“”985“或者是”本科“等条件,一听你是来自某个学院的,立马拉下脸来。格力不在乎应聘者的学历,不会看你是来自北大清华,还是北大青鸟,它只看你是否是可造之材,是否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具有职业素养,是否具有奉献精神。
其次,它用人是手把手“自主培养“。正如董明珠所说”自己的孩子得自己养,做企业搞技术研发也是一样。跟其他制造业企业一样,格力过去也买别人的技术,搞贴牌生产。受制于人不说,买来的都是人家淘汰的二手技术、落后产能。总是嚼别人嚼过的馒头,自己的身体怎么长得好?“
格力不引进高端人才,一直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培养人才。目前,格力电器有6大研究院,8000技术开发人员。这8000子弟兵平均年龄29岁,全部“格力制造”。这一帮人才创造出15600多项专利,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这也是格力能够在国内家电业独领风骚,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原因。
不过,格力也在面临“被挖墙角“的问题,近几年格力被挖走的人才多达600人。但董明珠看得很淡,她认为这些人都很难对企业保持忠诚。她相信,只要坚守诚信和奉献的精神,还是能感动更多的人达成共识,留在格力,共谋发展。
格力是一个懂得用人的企业,是一所足以称得上是“大学“的大学。只有在这样的企业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所以,我给我们每一个已经在工作的、正在找工作的、将要找工作的人一个建议: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公司,是否是一个懂得用人的企业,是否带给了我们成长,是否让我们有所收获。如果不是,离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个思考缘于前几日楼主看到的一则新闻。
近日,在由科技日报主办,科技部人事司、青年联合国协办的第五期科技创新大讲堂上,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再出金句“格力的创新性人才都是在格力大学毕业的“。为什么董明珠要称格力集团为”格力大学“?

所谓“大学“,即能够锻炼、教化和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称得上是大学,只有真正懂得用人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一所大学。格力就是一所“大学“,因为它懂得用人。
首先,它用人“不看出身,看素质“。如今,很多企业在招人时,都会歧视性地注明”211“”985“或者是”本科“等条件,一听你是来自某个学院的,立马拉下脸来。格力不在乎应聘者的学历,不会看你是来自北大清华,还是北大青鸟,它只看你是否是可造之材,是否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具有职业素养,是否具有奉献精神。
其次,它用人是手把手“自主培养“。正如董明珠所说”自己的孩子得自己养,做企业搞技术研发也是一样。跟其他制造业企业一样,格力过去也买别人的技术,搞贴牌生产。受制于人不说,买来的都是人家淘汰的二手技术、落后产能。总是嚼别人嚼过的馒头,自己的身体怎么长得好?“
格力不引进高端人才,一直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培养人才。目前,格力电器有6大研究院,8000技术开发人员。这8000子弟兵平均年龄29岁,全部“格力制造”。这一帮人才创造出15600多项专利,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这也是格力能够在国内家电业独领风骚,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原因。
不过,格力也在面临“被挖墙角“的问题,近几年格力被挖走的人才多达600人。但董明珠看得很淡,她认为这些人都很难对企业保持忠诚。她相信,只要坚守诚信和奉献的精神,还是能感动更多的人达成共识,留在格力,共谋发展。
格力是一个懂得用人的企业,是一所足以称得上是“大学“的大学。只有在这样的企业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所以,我给我们每一个已经在工作的、正在找工作的、将要找工作的人一个建议: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公司,是否是一个懂得用人的企业,是否带给了我们成长,是否让我们有所收获。如果不是,离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