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喜欢足球,东单等地都是踢足球的热闹场所,1949年北京成为首都后,北京也成了足球中心,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红队全部落户北京,1958年评选的10名最受欢迎的足球运动员,北京队就占据了7名,张宏根、年维泗、张俊秀、史万春、张京天、方纫秋、孙福成、陈家亮、丛者余都效力北京,他们在几年联赛中以不败战绩夺得甲级联赛冠军。直到1982年、1984年,北京依然拿了2次甲级联赛(当时级别最高的联赛)冠军。北京依仗其文化中心的独特地位,在足球职业化后上演了一场场威武雄壮的活剧。它以不亚于任何赛区的声势,以多姿多彩的助威形式,以在各阶层民众中深入人心的轰动效应,被全国各地所称道。北京,是甲A赛场上座率很高的赛区;北京,是全国最早在赛前高唱国歌的赛区;北京,是全国唯一用海陆空形式为球队进行立体助威的城市;北京是传播足球的无可比拟的最大媒介;北京还用没有任何暴力出现的赛风显示了它“首善之区”的地位;北京也因助威中四个选择不当的字而失去了文明赛区的荣誉……几年来北京赛区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那号声与呼喊声交织在一起的绿色助威部队;那“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的充满理解的呼唤;那冒着初冬严寒排起的昼夜购票的长龙;那为国安队在上海失败失掉冠军而痛哭失声的少女;那个被诊断出骨癌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国安队签名足球的16岁中学生;那为2000年国安队处境而忧心忡忡打出的“保卫北京,保卫首都荣誉”的牌子;那些对国安队退步不满扬言罢看而又最早赶到看台的钢杆球迷…… 北京球市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毕竟是门面。做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总是领风气之先。在文化上要引起轰动,必然从北京开始,足球也如是。中国两次球迷热潮发端于北京1957年的先农坛和1981年的工人体育场。“5•19”发生在北京,但真正对“5•19”现象做深层次探讨的也在北京,一大批文化人从社会学、文学角度探讨,让人们正视世界现代生活潮流必然会产生的现象,扭转了不加分析的一味谴责。北京文化人多,很多足球点子、有见地的文章是从北京向外幅射的。北京的球迷善侃、幽默,仿佛人人都是足球评论家。北京球迷的口号也透着北京人性格中自得其乐的幽默感,在甲A联赛初期尤为明显。像“胜也爱你,败也爱你”,就有点把比赛最重要的结局置之度外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AC米兰队第二次来京复仇,北京球迷写出“不服再来”的大标语,既给主队提气也不失主人的好客。北京的球迷们还能从客队的特征中找出为主队提气的证据,比如上轮刚胜辽宁队,本轮碰上广州队,标语便是“刚吃东北虎,再服太阳神”,遇上延边现代队,便是“国安修车”(即修理现代汽车,当时现代汽车赞助的时延边),碰上济南泰山队,则是“人心齐,泰山移”,遇上多名外援的深圳队便是“京师击退八国联军”,对松日队又是“落日无华天色晚, 国安星光正灿烂”。当北京国安战绩不佳,又变成了“保卫北京,维护首都荣誉”。北京球迷同各地球迷一样,都是“护犊子”,只有为自己的球队效力的队员才是好队员。当一些大牌球员转走,球迷们想不通,高峰、曹限东、高洪波、邓乐军、谢峰代表新“投靠”的球队来京,他们又用颇有攻击性的字眼来发泄对不“忠于”国安球员的不满。高峰面对昔日狂热爱他的球迷,无奈地对记者们说:“看来我是回不来了。”当1998年松日要来北京,金志扬还特意向几位记者打招呼,别把高洪波骂得不好受,高洪波也因这时名次已定而放弃了回家乡比赛。高洪波离开北京后四处闯荡,终于在2007年北京家门口,把中超冠军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