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吧 关注:8,378贴子:96,189

回复:为龙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裳制用十二幅布,以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衣领如同曲尺以与正方相应。衣背的中缝长到脚后跟以与垂直相应。因此袖似圆规,象征举手行揖让礼的容姿。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以象征政教不偏,义理公正。因此《易》说:“六二爻象的变动,正直而端方。”下边齐平如称垂和称杆,以象征志向安定而心地公平。五种法度都施用到深衣上,因此圣人穿它。符合圆规和曲尺是取它象征公正无私之义,垂直如墨线是取它象征正直之义,齐平如称垂和称杆是取它象征公平之义,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深衣可以作文服穿,也可以作武服穿,可以在担任傧相时穿,也可以在治理军队时穿,法度完善而又俭省,是仅次于朝服和祭服的好衣服。
父母、祖父母都健在,深衣就镶带花纹的边。父母健在就镶青边。如果是孤子,深衣就镶白边。在袖口、衣襟的策边和裳的下边镶边,镶边宽各一半寸。
1、足衣
西周时,即有原始的袜,时称脚袜,即用丝带将帛裹于足上。汉代已缝制袜。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即出土有两双绢面夹袜,均用整幅绢缝制而成。缝缝位于脚面,袜筒向后开口,袜口有袜带。穿在脚上后,须用袜带系于脚脖处。其后,袜遂成为人们日常的服饰。
古人的鞋因制作材料不同,而有履、屐等名目。


402楼2015-07-30 06:54
回复
    五、汉服的场合着装
    古代: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
    现代:大致分为“礼服类”和“常服类”


    404楼2015-07-30 06:55
    回复
      手工制作汉服
      基本需要剪刀、针、线、划粉、拆刀、软尺、直尺、有缝纫机更好啦、熨斗~
      1、剪刀篇专业穿裁布剪刀最好备一把剪布必要的直它都能做到需要注意的是
      它一定不能用来剪其他物品忌剪胶布塑料及一些会损害刀锋的东西保持干净干燥普
      通价格在10-80元。
      普通家用剪刀
      可以剪不过要把握好剪直线买把新的专门用来剪布料也是可以的但不太适合大面积的
      剪裁。价格在2-20元
      纱剪剪线头必备神器快速但要注意有时候它藏在布料里划破布料的坑爹事情出现。比
      较容易生锈保持干燥。价格在普通5-3元。
      以上三种剪刀是基本的……也足够用了在普通的超市都能买到的要好的可以去专门买缝
      纫工具的店~~~~我才不告诉你们我有6把剪刀↖(▽") ~


      405楼2015-07-30 07:00
      回复
        针的话建议用 马牌手缝针我用了十几年没错是十几年我很小时候就做针线活赚零花
        钱了我会说 千万别买那种路摊上1块2块一个小圆盒里面各种尺寸的针用几次就会钝
        而且短得要死一点都不好用我一想到如果要用来缝东西我就潸然落泪。虐心啊~
        这种手缝针细长针眼小。可能对于不常缝纫的人来说有难度习惯就好也可以选择大
        一点的型号。
        价格在1-5元
        线
        线似乎不难选择其实线也有不同材质也会影响到缝纫的品质。
        棉缝纫线-耐热性好弹性、耐磨性、抗潮性、抗细菌能力较差适于高速缝纫和耐久压烫。
        涤纶缝纫线-强度高线迹平挺美观、耐磨不霉不腐价格低颜色丰富不易掉色不
        皱缩。
        涤棉缝纫线-由65%涤纶短纤维和35%棉纤维混纺制成线的强度高耐磨性好缩水率小
        柔韧性及弹性较好耐热性好。可缝制各种衣物。
        尼龙缝纫线---强伸大、弹性好质地光滑、有丝质光泽耐磨性优良。
        锦纶线---断裂强度高、耐磨性好、吸湿性小、弹性很高但耐热性不够一般控制在120℃
        左右。一般用于缝制化纤面料、呢绒、羊毛衫等。
        维纶线---价格较低断裂强度高耐磨性低于锦纶线化学稳定性好主要缝纫各种面粉袋、
        布胶鞋鞋帮、帆布、锁扣眼、钉扣等。
        丝线---表面光滑光泽柔和弹性好耐高温。用于缝制呢绒服装、绸缎面料人造丝色彩
        鲜艳但强度差吸湿性很差价格较便宜。大多用于机绣。
        在普通的杂货铺通常就有一盒很多种颜色注意看材质劣质的容易缠线、打结、断……各
        种麻烦。
        小卷的棉线尼龙线都是1-2元一个大卷的3-5元一个。


        406楼2015-07-30 07:00
        回复
          划粉作用在于剪裁时做记号划线。除了划粉还有水溶性笔之类的多选划粉画的线
          略大不太适合用于要求非常精细的手工作品。
          普通划粉价格在1-5元一盒。材质和粉笔一样它是扁的粉笔。表示我用的也是这种啊~
          水溶笔优点就是好画用于制做精细的手工作品标记比如绣花。还有水溶性铅笔等等。
          价格和普通签名笔一样。1-3、4元一支。
          拆刀也叫拆线器
          就是拆线用的……比较保险就是为了不拆坏布料用。

          软尺用来量体
          价格2-6元
          竹尺裁布量尺寸用的。还有木尺钢尺通常都是1米的
          价格5-15元


          407楼2015-07-30 07:01
          回复
            熨斗篇
            作为平整衣服和布料的工具功率一般在300—1000W之间。
            熨斗不单单是做好衣服后熨烫用的很多时候做衣服的过程中也要熨烫比如领子、袖缘等
            需要细节处。
            熨斗几乎是每家都有价格也是五花八门普通家用的几十到几百元都有买一个普通的就
            够用了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漏水漏电什么的要小心……
            普通的家用电熨斗。
            选用电熨斗时应先检查接线头是否松动金属外壳保护层不应有斑点、起层及剥落现象手
            柄应完好无损。检查完外观后还应通电检查电熨斗是否有短路、断路、漏电等现象。调温
            和喷雾电熨斗还要检查一下技术性能是否达到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具体看个人的选择。100元左右的就非常能用了。
            使用
            熨烫棉、麻、毛织物时熨斗可直接与面料接触熨烫维纶织物时熨斗最好与衣物的反面
            直接接触不要盖湿布熨烫丝绸、尼龙等薄织物和合成纤维织物时应在织物上垫一层湿
            软布各种合成纤维织物的熨烫温度不宜过高熨烫时熨斗要经常移动压力要适当并且
            要均匀一致。
            维护保养
            电熨斗的底板往往由于熨烫时控温不当使表面粘附一层焦化物要及时清除否则越积越
            多影响熨烫效果。可用去污粉或墨鱼骨蘸点水擦洗切不可用金属硬物去刮以免刮伤电
            镀层。熨烫完毕时应记电熨斗自然冷却
            不可用泼水来降温。调温型电熨斗在使用后应将调温旋钮置在“关”或“冷”位上避免内部
            弹性金属件因长时间变形而老化。对于喷汽型电熨斗若发现水位玻璃盒内的水有混浊或发
            现排汽孔内有白色粉末落下时可用白醋与水各50%注入水箱加热几分钟进行清洗。
            洗毕倒出醋液后还应用清水洗几次。在贮存不用时应将蒸汽按钮、喷汽按钮指向“关“位置以免弹簧变形。


            408楼2015-07-30 07:01
            回复
              布料篇
              布料特性的简单介绍
              【棉布】
              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它多用来制作时装、休闲装、内衣和衬衫。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
              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易缩、易皱外观上不大挺括美观在穿著
              时必须时常熨烫。
              【麻布】
              是以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一般被用
              来制作休闲装、工作装2013年也多以其制作普通的夏装。它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
              导热、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
              【丝绸】
              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与棉布一样它的品种很多个性各异。它
              可被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尤其适合用来制作女士服装。它的长处是轻薄、合身、柔软、滑爽、
              透气、色彩绚丽富有光泽高贵典雅穿著舒适。它的不足则是易生折皱容易吸身、不
              够结实、褪色较快。
              【呢绒】
              又叫毛料它是对用各类羊毛、羊绒织成的织物的泛称。它通常适用以制作礼服、西装、大
              衣等正规、高档的服装。它的优点是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富有弹性保暖性强。
              它的缺点主要是洗涤较为困难不大适用于制作夏装。
              【化纤】
              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纤维的纺织品。通常它分为人
              工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门类。它们共同的优点是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
              它们的缺点则是耐磨性、耐热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遇热容易变形容易产生静电。它
              虽可用以制作各类服装但总体档次不高难登大雅之堂。
              化纤在发展初期拥有三大优势一是结实耐用二是易打理具有抗皱免烫特性三是可进
              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不像天然纤维占用土地加工费时费力、产量有限。


              409楼2015-07-30 07:01
              回复
                【混纺】
                是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纺织而成的织物可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它
                的长处是既吸收了棉、麻、丝、毛和化纤各自的优点所以大受欢迎。
                又尽可能地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而且在价值上相对较为低廉H型和圆台型设计造
                型。挺爽型面料 挺爽型面料线条清晰有体量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常见有棉布、涤
                棉布、灯芯绒、亚麻布和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织物等该类面料可用于突出服装造型精确性的设计中例如西服、套装的设计。
                布料以其物理性能不同可分为绝缘及防静电绝缘材料通常用在日常生活中而防静电
                布料主要用于制造防静电工作服是适用于电子、光学仪器、制药、微生物工程、精密仪器
                等行业的具有无尘和抗静电性能的特种工作服其衣料一般是嵌织导电丝的合成纤维织物。
                是为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适用于对静电敏感场所或火灾或爆炸危险场所穿用。


                410楼2015-07-30 07:02
                回复
                  【皮革】
                  是经过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面料。它多用以制作时装、冬装。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皮
                  即经过去毛处理的皮革。二是裘皮即处理过的连皮带毛的皮革。它的优点是轻盈保暖雍
                  容华贵。它的缺点则是价格昂贵贮藏、护理方面要求较高故不宜普及。


                  411楼2015-07-30 07:02
                  回复
                     十三
                      鱼复县  郡治。公孙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初复。有橘官,〔盐泉〕。又有泽水神,天旱,鸣鼓于旁即雨也。〔
                    巴楚相攻,故置江关,旧在〕赤〔甲城,后移在江南岸,对白帝城故基〕。依《后汉书》注引《华阳国志》文补。
                      朐忍县  郡旧本无此字,廖本有。西二百九十里。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山有大、小石城势。张、吴、何本作并。 〔故陵郡旧治,有巴乡名酒〕、灵寿木此下廖本注云:“当有橘圃二字。《水经注》引不误。” 〔橘圃〕、盐井、顾广圻校稿删此二字。云,“《水经注》三三,无盐井字”。然汤溪盐井正属此县。灵龟。〔汤溪盐井,粒大者方寸〕。并据《水经注》补。咸熙元年,献灵龟于相府。大姓扶、先、徐氏。汉时有扶徐,〔功在〕荆州,着【石】〔名〕《楚【
                    访】〔记〕》。宋椠作“扶徐荆州,着石楚访”八字。有注云:“着石楚访四字未详。” 明清各本因之。读者莫识其义。顾广圻校稿谓是“着名《楚记》”。廖本从以入注,俱未能详其说。兹考扶徐即《后汉书.度尚传》之抗徐。《楚记》为《荆州记》之别称。名、石二字形似易混。扶抗二字亦易混。此谓县人扶徐,立功于荆州,为楚人方志所称道耳。 〔其属〕有●头白虎复夷者也。
                      汉丰县  建安二十一年置。在郡西北彭溪【源】〔原〕。旧各本作源。县距溪源数百里。皆行山谷,惟县治处为小平原。故改作“
                    原”。
                      南浦县  郡南三百里。晋初置〔武陵郡〕,主夷。各本“置”接“主夷”字。张、吴、何、王本作“主夷郡”。今按:《宋书.州郡志》蜀汉时已有南浦县,非晋置。此云“晋初置武陵郡主夷” ,非县无汉民也。但郡守杨宗职在抚夷耳。
                      郡与楚接,人多劲勇,少文学,有将帅材。此郡字亦承“武陵郡”言。刘、廖本提行,钱、《函》本空格,张、吴、何、王、本重郡字,俱非。杨宗为武陵太守,初只寄居南浦。故称县为郡也。
                      〔羊渠县  汉末置。平吴后省入南浦。〕
                      〔巫,北井  还属建平郡。〕
                          十四
                      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析】〔折〕《寰宇记》引作溯。廖本作析。他本多作折。丹涪水,刘昭《后汉书郡国志注》引涪下有陵字。本与楚商于之地接。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也。丹涪水与巴涪水异,参看3章之注。汉刘、李、钱、《函》、浙本有。张、吴、何、王本无。【后】〔兴〕《寰宇记》引作“汉兴”。考当从。恒有都尉何、王、浙本作郡尉。他各本作都尉。守之。旧属县五。去洛五千一百七十里。东接巴东。南接武陵。西接牂柯。张、吴、何、王、浙本作牂牁。《汉志》牂柯。北接巴郡。土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廖本无多字。他各本有。据补。多獽蜑之民。县邑阿党,斗讼必死。【无蚕桑】少文学。〔无蚕桑〕。此三字,旧本在“少文学”上。兹倒在下。惟出茶、丹、漆、蜜、蜡宋本与刘本作□。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延熙十三年,大姓徐巨反。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三国志.邓芝传》作延熙十一年。见玄清刻各本避讳作元。猿缘其山,《三国志》注引无其字。《北堂书钞》引同。宋、明、清写、刻本,并有。于文当有。芝性好弩,手自射猿,中之。猿子拔其箭,《
                    裴注》引此句无子字。《水经注》卷三十三作“自拔矢”。《裴注》又引别本作“芝见猿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为拔箭”。《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并同。卷木叶塞其创。 其字,《裴注》引前种有,后种无。《类聚》《御览》引亦无。芝叹曰:“嘻!吾伤《裴注》引作违。物之性,其将死矣。”《裴注》引另本作“芝乃叹息。投弩水中,自知当死。” 《类聚》《御览》引同,无后四字。乃移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分羸弱配督将韩、蒋等,名为助郡军;遂世掌部曲,为大姓。蒋字下,元丰本空三格。嘉泰空二格(据钱本),刘、《函》本空一格。似原有姓氏漫灭。然不可补。只补一等字。晋初,移弩士于冯翊莲勺。其人性质直,虽徙他所,风俗不变。故迄今【有】〔在〕蜀、汉、关中、涪陵,有,当作在。下贯至“犹存”为句。今改。其当作及。为军在南方当作南中。者犹存。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古钗字。《书钞》《类聚》、《御览》引并作钗。下同。世号灵□。


                    426楼2015-07-30 13:27
                    回复
                       十五
                        涪陵县  郡治。宋本涪字不提行,只于叉字下空一格。张、吴、何、王本遂于空格补一出字连下。大谬。
                        丹兴县旧本脱县字。廖本有。  蜀时省。山出名丹。
                        汉平县  延熙十三年置。
                        万宁县  孝灵帝时置,旧本脱置字。廖本有。本名永宁。
                        汉发《晋志》作汉复。县  有盐井。【诸】县北有獽、蜑,又有蟾夷也。十一字,旧本皆上连。廖本提行。皆衍诸字。
                        〔汉葭县  省入涪陵。〕
                            十六
                        巴西郡,属县七。去洛二千八百一十五里。东接巴郡。南接此下旧各本俱连“梓潼”字。脱“西接”。廖本注云“当有脱”。盖脱“
                      广汉”二字。汉广汉郡辖地包涪江全流。在巴西之西南。 〔广汉〕。西接旧本并脱此二字,廖本有。梓潼。北接【凉】张、吴、何、王本作梁。他各本作凉。并是汉字讹。又脱中字。 〔汉中〕、西城。土地山原多平,有牛马桑蚕。其元丰与廖本有其字。他各本无。 人,自先汉以来,傀伟俶傥,冠冕三巴。及郡分后,叔布、《函海》注:“周舒,子群,孙巨。”荣始、《函海》注:“ 谯□,子周。”周群父子、程公弘等,或学兼三才,或精李本作清。秀奇逸。其次,马盛衡《
                      函海》注勋。承伯,《函》注参。才藻清李本作精。妙;龚德绪兄弟,《函海》注“禄、皦” 。英气晔然;黄公衡《函》注权。应权通变;马德信、《函》注忠。王子均、《函》注平。勾孝兴、《函》注扶。张伯岐《函》注嶷。建功立事;刘二主之世,称美荆楚。〔若〕乃先汉以来,〔范三侯〕、旧本无,按《巴总序》当有范目。冯车骑、《函》注绲。【范】〔马〕镇南,《函海》不注。与他各本俱作“范镇南”。查《士女目录》巴西无范姓官镇南将军者。惟马忠有是衔。范姓惟范目是名将。应是旧写脱乱。皆植斯乡,故曰“巴有将,蜀有相”也。及晋,谯侯《函》注周。修文于前,陈君《函》注寿。焕刘、李、《函》本作涣。炳于后,并迁双固,倬群颖世。甄在传记,缙绅之徒,不胜次载焉。
                            十七
                        阆中县  郡治。有彭池大泽。名山灵台,见文纬书谶。廖本注云“当作《孔子内谶》。见《续汉志注》”。大姓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严也。
                        【南】〔西〕充国县  〔故充国,〕和帝时置。有盐井。大姓侯、谯氏。〔汉末分置南充国时改名。〕两汉有充国县,无西充国。《后汉志》谓充国“永元二年置”,和帝即位之第三年也。又谓南充国“初平四年置”,汉末献帝年号也。《三国志》,谯周“巴西西充国人”。周生于建安六年,上距初平只六年。是其时已有西充国,而《后汉志》无之者,足知其是充国分后改名。谯周、陈寿皆生于巴西,所传应不误。二县惟西充国有盐井。谯亦西充国大姓。常氏崇用《
                      汉志》与谯、陈之书,不当误属于南充国。而自宋椠至于廖刻,皆误此为“南充国县”,莫能订正。又脱西充国,而以平州足成七县之数。兹考订厘补,庶复常氏之真。
                        〔南充国县  汉末置。大姓张氏。〕
                        安汉县  号出人士。大姓陈、范、阎、赵。
                        平州县  〔太康元年置。〕用《宋书.州郡志》文补。删其“
                      以野人归化”五字。
                        其二县为郡。旧本皆与平州县三字连。廖本提行。二县,谓宕渠与汉昌为宕渠郡也。
                            十八
                        宕渠郡,【延熙中】〔蜀先主〕置。以广汉王士为太守。郡建九年省。〔延熙中复置。寻又省〕旧刻脱误。兹依《隋志》与《寰宇记》改补。永兴元年,李雄复置。今遂为郡。长老言:“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秦始皇时,有长人二十五丈见宕渠。秦史胡母敬曰:“是后五百年外,《十六国春秋》引无外字。《太平御览》引有。必有异人为大人者。”及雄之王,祖世出自宕渠,有识者皆以为应之。先汉以来,士女贤贞。县民、车骑将军冯绲、大司农玄贺、大鸿胪庞雄、桂阳太守李温《函海》注云:“《目录》作然。”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绲、温各葬所在。廖本注云“当作任”。常以三月,二子之灵还乡里,水暴涨。郡县吏民,莫不于水上祭之。其列女节义在《先贤志》。《巴郡先贤》,宋椠已阙。今无可考。
                        宕渠县  郡治。有铁官。石蜜,山图所采也。
                        汉昌县  和帝时置。大姓勾氏。
                        宣汉县  今省。


                      427楼2015-07-30 13:28
                      回复
                         秦灭巴蜀时,楚国亦已夺取巴国东部地盘至枳(今涪陵县)。几于完全占领了巴东南骈褶地区的所有盐泉。在秦楚对立之下,楚人扼制向秦地行盐。仅才这样对立了八年(公元前三一六至三0八,秦国的巴、蜀、汉中三郡人民克服不了缺乏食盐的痛苦,迫使秦不得不大举十万远征军浮船伐楚。直到夺得安宁盐泉与郁山盐泉,建立黔中郡<《六国表》与《楚世家》有明文>)后,初步解决了盐荒问题,才得安静二十余年。但在二十余年中,楚国又因大江水运之便从枳夺去了郁山盐泉,使秦人再感盐荒的压力、于是秦国开展了再一次争夺巴东盐泉的大举。从公元前二七九年(秦昭王三十六年,楚顷襄王二十年),一面命白起绕由东方的韩国地界,突袭楚的国都,拔鄢郢,烧夷陵,截断楚国援救巫黔中的道路。一面助蜀守张若再次大发兵,浮江取楚巫黔中。这次两路大举相配合,克以全部占有巴东盐泉地区(
                        《楚世家》与《六国表》亦有明文)。反使楚国断了食盐来源。于是顷襄王率其众奔陈,去仰给淮海食盐。是故苏代说,“楚得枳而国亡”(在《燕策》),谓枳为巴东盐泉枢纽之地,当秦人所必争,争之不得,则不能不出于灭楚也。
                          秦国这次先灭楚社稷,以其地为南郡。大概因为巫黔中的楚人拚死抵抗,第二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张若才取得了枳与巫山,再一次复立黔中郡。但是,楚人不能甘心丧失了巫黔盐源,促成了上下一心的新团结,如大盗庄跷,也率其众拥楚仇秦。只不过一年时间,顷襄王二十三年,因“秦江旁人民反秦”(《六国表》),“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楚世家)这说明,顷襄王亡失鄢、郢、巫、黔只一年,又复国于郢,仍自据有巴东盐泉。起码也复占有巫山盐泉,建立巫郡,楚人不再闹盐荒了。宋玉的《高唐》、《神女》两赋,便作于此时。那是歌颂巫盐入楚的诗赋。把食盐比为神女,犹廪君故事(在《后汉书》)说的“盐水女神”是一样,并非真有一个神女来自荐枕席(另有分析文字从略)。大约在考烈王之世,楚仍失去了巫黔中,迫于东徙钜阳(考烈王十二年),秦乃第三次占有巫黔中,仍为黔中郡,并为秦始皇三十六郡之一。
                          在顷襄王夺回巫黔中后,秦国正全力对付东方,无力从巴蜀出兵夺取巴东盐泉的一段时间,大约有四十多年(公元前三00至二五七)。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为了食盐自给,才创造地想出坑井取盐的办法。这种创举的科学论据,古无传者。用今天的地质学识推,是可以充分说明的。那就是四川盆地原就是几千万年前海底沈积的地层,土壤里原就含有盐分。表层经几千万年雨水及江河的洗涤,丧失了盐分,下层土内必然还保存得有,人工挖个深坑,汲取含盐较多的水煎煮,会能得盐。李冰是个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他只须看见盐泉是从地下冒出的,从溪河深陷处冒出的更多,他就相信地层下部有盐,挖深坑就可能遇着盐泉。依他设想做去,果然在广都县的龙泉山脉部分取得食盐了。后来陆续在总冈山脉北侧(蒲江盐井)、火井槽山谷(火井)和龙门山脉南侧(什邡盐井)等处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并且坑愈深的盐愈多。着名的陵井(今仁寿县)、牛鞞井(简阳县)、富世井(富顺县),有发展到三十多丈深的,产盐量也与巴东盐井相当,蜀地食盐从而可以自给。再发展到唐末宋初发明了竹筒井,汲取百丈以下的盐层溶水,蜀地产盐量遂远远超过巴东各盐泉,于是湖湘、黔沅、陕南、甘南行盐之利,皆为井盐所夺。巴东泉盐退至全国产盐的末位,巫臷文化与巴楚文化亦即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了。
                          任何事物,都各自有其发生、发展、壮盛、衰老与息灭之时。食盐在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里的重要性,不能例外。当其在人类初生阶段,尚未知有食盐这一物品时,只能向兽肉、鱼介、草木等食品中取得盐分。但一经发现食盐以后,便会使它成为人类生活不可一日离开的商品。产盐之地,便会成为最繁荣、最富裕和文化最高的核心地位。在原始社会阶段,这是衡量社会程度的重要条件。离开这个条件去研究原始社会,那就会如盲人扪象一样,无法认识原始社会的真面目。也只如沿海步行考察,没有舟楫帮助,之不可能认识海洋的真貌是一样徒劳无功的。
                          然而,食盐是遇水就溶化的。积年水气也能使它解化消失,研究上古人类生活的历史学者,不可能从人类遗址中发见盐的作用。因而直至今天,从事地下发掘的考古学者,除在封建社会遗址中发觉有盐字殉葬品外,没有在原始社会遗址中找到盐来。从而轻易地抹煞了这一重要因素。这乃是考古学史上最大的遗憾!


                        430楼2015-07-30 13:29
                        回复
                           第二,可以考虑到宓字。《易系辞》的包羲氏,《帝王世纪》与汉代金石文刻多作宓羲氏。或伏羲氏。一作虙羲氏。还有说从他开始养牺牲以充庖厨,而作庖牺氏的。我考,《易系》是最先提出这个人物的书,其余都是晚出。庖牺一说,更晚,无取。只宓字与包字义近。可以设想:他是因贩运羌盐入中原的民族部落。包,是指的从西海盐池包装盐屑运华的盐包(借用怀孕的包字)。宓,是从他购得开包后兑出的盐屑,归来盖藏自享的含义。从必,不是借音而是※形之省变。故其本音为伏,不是必声。虙字,又是改借虍字代伏音,而以 ※存宓之义。决不能是必字的音义。《说文》指出:必字,小篆作●,“分极也。从八、弋。弋亦声。”是说的原始社会集体猎获物进行分配已获完毕之义。因其大小数量不同,难于平分,处理分配甚难。但已有共订标准,分配得妥善无争了,有必之义,如毕之声以成字。这种分配,与盐粟等屑物的分有根本不同,造字时亦先后不同,因而必字是最后出的,不可与※相乱。只缘隶变时形近而混,音亦非古耳。宓字,是伏羲氏的本字,是盐入私人持有之义。羲是颂赞之音,不能说为牺牲。
                            第三,考虑到一个咸字。古原只作咸。从戈,与人、口。示盐之味具刺激性。加心,为感觉之感。加水,则味减,故为减退之减。箴、针皆取盐味刺激之义为字。故可设想:咸字即古用以表示食盐之字。《尚书.洪范》五行,“水曰润下。润下作咸”的咸字,才是表示水虽润土但若溶盐入土,则成泻卤,反能妨害生产之义。后世乃转为斥卤之义(盐咸土)。咸味为人人同嗜,盐溶于水,集体易得平享,故又引伸为普遍之义。星名有咸。《汉书.天文志》:“咸汉,星出西北。”这亦具有远古的华夏食盐来自西北之义。与宓羲氏含义相通。卦名有咸,“亨利贞。取女吉”。挟有盐者人乐依就之,故亨利贞,取女吉也。凡此皆可说明咸字在我国文化史上,产生很早,皆依食盐为义。即必有一个地区曾呼食盐为“咸”。
                            第四,可以肯定临字是古代食盐的代称。《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莽曰盐羌”,即是前代习称食盐为临之证。由于西海盐池(今都兰县的茶卡池)。是稠浓的盐水,羌人汲入皮袋,驮行几天,水分失去,便自成盐了。其旁纵横三十余里的地□,全是岩盐,挖出打碎,便成商品盐。古代羌人用牛皮包装,驮到陇西地区来兑换内地农产和工艺品,从黄河岸的临羌县城进口(今为兴海县处),故秦汉置县其地,取名临羌。王莽时汉人已不呼盐为临了,故改称盐羌,存古名之义。这个临字,显然不是面临之义。因为金城、武威、张掖、酒泉、陇西、阴平等郡几十县无不临接西羌,不当许此一县独有临羌之名。唯因羌盐运入内地必由此处,才把他叫作临羌(盐羌)。《汉志》地名具临字的,还有很多,也都具食盐之义。例如:“越嶲郡姑复县 ”云“临池泽,在南”。《后汉志》注引《地道记》云:“盐池泽,在南。”明是临盐二字可以通用之证。巴郡临江县,是因监涂二溪盐利特大而有名的,决不能是因县城临江而得名的。当时巴蜀与荆湘的郡县,没一个不是置于江岸上。何得只此县有临江之称呢?此外之例还多,无须琐琐列举了。


                          432楼2015-07-30 13:29
                          回复
                             二
                              自叔之后,此句原连1章末句,误。兹提作此章首句。世修文教,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以明忠枉之情。张骞特以蒙险远,为孝武帝帝字当衍。开缘边之地,宾沙越之国,致大宛之马,入南海之象,而车渠、玛瑙、珊瑚、琳《函海》作林。 碧、罽宝、明珠、玳瑁、虎魄、刘本作虎●。张、吴、何、王本作琥珀。浙本剜改作魄。 水晶、刘、李、钱、《函》本作水精。琉璃、火浣之布、蒲桃之酒、筇竹、蒟酱,殊方奇玩,盈于市朝。振扬威灵,被于幽裔。遂登九列,杖节、绣衣,剖符博望。谷口子真,秉箕颍之操,湛然岳立,不营不求,德声钱写作望。迈流。杨王孙应至人之概。自建武以后,群儒修业。开按图纬,汉之宰相,当出坤乡。于是司徒李公,屡登七政。太傅子坚,弈世论道。其珪璋、瑚琏之器,则陈伯台、此下廖本注云“当有脱”。李季子、〔陈〕申伯廖本注云:“当脱陈字。”之徒,文秀玮刘、钱、《函》本作暐。他本作玮。晔。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三
                              莽时,公孙述据蜀,跨有汉中。当秦陇之径,每罹于元丰、刘、李、钱、《函》、廖本有于字。浙本剜补。他本无。其害。安帝永初二年,阴平武都羌反,入元丰本作于汉中,煞张、吴、何、王本作杀。他本作煞。太守董炳,没略吏民。四年,羌复来。太守郑仅《后汉书.安帝纪》作勤。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旧各本皆讹作禅。廖本改作谏。是。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仅不从。战,败绩。崇与门下史张、吴、何、王本改作吏。非。王宗、原展、及崇子勃、兄子伯生,力战捍仅,并命。功曹程信素居守,驰来赴难,冒寇殡殓仅。虏遂大刘、张、吴本作太。盛。天子乃拜巴郡陈禅为汉中太守。虏素惮禅,更来盘结。禅知攻守未可卒【
                            下】〔平〕,旧各本作下。兹改作平。而年荒民困,乃矫诏赦之。大小咸服。既,诛其乱首。天子善之,徙禅左冯翊太守。程信怨耻,乃结故吏、冠盖子弟严孳、李容、姜济、陈巴、吴、何、王本作已。他各本作巴。曹廉、勾矩、刘旌等二十五人,誓志报羌;各募壮士,豫结同死以待寇。太守邓成,命信为五官〔掾〕,孳等门下官属。元【
                            和】〔初〕廖本注云“当作初”。查《西羌传》正作元初。二年《阴平郡》作五年。羌复来。巴郡板楯救之。张、吴、何本作救。信等将其士卒,力奋讨。大破之。信被八创,二十五人战死。自是后,羌不敢南向。五年,天子下诏,褒叹信、崇等,赐其家谷各千斛,宗、展、孳等家谷各五百斛。列画东观。每新太守到,必先存问其家。以羌畏服陈禅,拜禅子澄刘本作登。汉中太守。


                            436楼2015-07-30 13:30
                            回复
                              汉安帝永初二年,羌反,烧郡城。郡人退住白水。会汉阳诸羌反,溢入汉,煞太守。汉阳杜琦,自称将军,叛乱。广汉郡屯葭萌。汉使御史大夫唐喜讨琦,进讨羌。经年不下。诏赐死。更遣中郎将尹就讨羌,亦无功。诸郡太守皆屯涪。元初五年,巴郡板楯军救汉中。汉中《函海》注云:“李本二字不重出。”大破羌。羌乃退。郡复治。置助郡都尉。
                                刘先主之入汉中也,争二郡不得。建兴七年,诸葛亮始命陈戒平之。魏亦遥置其郡,属雍州。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旧各本皆作由。廖本改作油。左儋行出涪。邓艾从之伐蜀。元康六年,还属梁州。永嘉末,太守王鉴粗暴,郡民毛深、左腾等逐出之,相率降李雄。晋民尽出蜀,氐羌为杨茂搜所占有。
                                阴平县  郡治。汉曰阴平道也。〔有白水出徼外,入羌水。〕依《水经注》补正此九字。
                                甸氐县  有【白】〔羌〕水出徼外,入汉。依《水经注》与《
                              汉书》颜注改白水为羌水。
                                平武县钱、《函》本作武平县。   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儋出涪,邓艾伐蜀道也】刘主时置义守。【号关尉】以上二十八字有昔人批注语,被传钞成正文。宋明以来各本皆有。与上文重叠者十九字。谬解者四字,并当删。惟六字是常氏原有,当存。
                                刚氐县  涪水所出。有金银矿。
                                    十五
                                右梁州。
                                撰曰:汉沔彪炳,灵光上照。在天鉴为云汉。于地画为梁州。而皇刘应之,洪祚悠长。萧公之云,不亦宜乎。
                                附 常志梁州郡县与两汉志及晋志对照表
                                     (县名前的数码表示该县在原书中的叙次)
                                     《前汉.地理志》 《后汉.郡国志》 《华阳国志》 《晋书.地理志》
                              益州 汉中郡 益州 汉中郡 梁州 汉中郡 梁州 汉中郡
                              3南郑县 1南郑县 1南郑县 1南郑县
                              8沔阳 5沔阳 2沔阳 4沔阳
                              4褒中 4褒中 3褒中 3褒中
                              7成固 2成固 4成固 5成固
                                  5蒲池 2蒲池
                                  6西乡 6西乡
                                    7黄金
                                    8兴道
                                  梁州 魏兴郡 荆州 魏兴郡
                              1西城 3西城 1西城县 3西城县
                              9锡 7锡 2锡 4锡
                              6安阳 6安阳 3安康 2安康
                                  4兴晋 1兴晋
                              12长利   5郧乡 5长利
                              2旬阳   6洵阳 6洵阳
                                  梁州 上庸郡 荆州 上庸郡
                              11上庸 8上庸 1上庸县 1上庸县
                              10武陵   2北巫 3北巫
                                  3武陵 4武陵
                                  4安富 2安富
                                  5微阳 6微阳
                                    5上廉
                                  梁州 新城郡 荆州 新城郡
                              5房陵 9房陵 1房陵县 1房陵
                                  2沶乡 4沶乡
                                  3昌魏 3昌魏
                                  4绥阳 2绥阳
                              益州 广汉郡 益州 广汉郡 梁州 梓潼郡 梁州 梓潼郡
                              1梓潼县 6梓潼县 1梓潼县 1梓潼县
                              3涪 5涪 2涪 2涪城
                              7葭明 8葭萌 3晋寿 6晋寿
                              11白水 7白水 4白水 8白水
                                  5昭欢
                              6汉德 5汉德
                                    3武连
                                    4黄安
                                    7剑阁
                                    梁州 广汉郡
                              6广汉 10广汉   1广汉县
                                11德阳   2德阳
                              8郪 9郪   3五城
                                    梁州 新都郡
                              4雒 1雒   1雒县
                              2汁方 4什邡   2什方
                              5绵竹 3绵竹   3绵竹
                              9新都 2新都   4新都
                                益州 广汉属国 梁州 阴平郡 秦州 阴平郡
                              13阴平道 1阴平道 1阴平县 1阴平县
                              10甸氐道 2甸氐道 2甸氐
                              3平武 2平广
                              12刚氐道 3刚氐道 4刚氐 --
                              益州 武都郡 凉州 武都郡 梁州 武都郡 秦州 武都郡
                              9下辨道 1下辨县 1下辨县 1下辨县
                              1武都 2武都道 2武都 4武都
                              2上禄 3上禄 3上禄 --
                              3故道 4故道 4故道 5故道
                              4河池 5河池 5河池 2河池
                              6沮 6沮 6沮 3沮
                              5平乐道   7平乐 --
                              8循成道   8修城 --
                              7嘉陵道   9嘉陵道 --
                                7羌道 《前汉》属陇西郡
                              益州 巴郡 益州 巴郡 梁州 巴郡 梁州 巴郡
                              1江州县 1江州县 1江州县 1江州县
                              3枳 7枳 2枳 4枳
                              2临江 6临江 3临江 3临江
                                11平都 4平都 --
                              5垫江 9垫江 5垫江 2垫江
                                  6乐城 --
                                  7常安 --
                                  梁州 巴东郡 梁州 巴东郡
                              9鱼复 5鱼复 1鱼复县 1鱼复县
                              6朐忍 3朐忍 2朐忍 2朐□
                                  3汉丰 --
                                  4南浦 3南浦
                                  5羊渠 --
                                  梁州 涪陵郡 梁州 涪陵郡
                              11涪陵 8涪陵 1涪陵县 2涪陵县
                                  2丹兴 --
                                  3汉平 3汉平
                                  4万宁 5万宁
                                  5汉发 1汉复
                                  6汉葭 4汉葭


                              442楼2015-07-30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