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恐怖吧 关注:589,861贴子:524,022

【新恐怖吧】 民国时期狗贩子的诡异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探人心不如狗,狗心都比人长久,人见人穷绕着走,狗见主穷死也守,劝君莫交无情友,家有剩饭全喂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23 21:20回复
    别问我是谁,我只是在农村养猪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7-23 21:22
    收起回复
      2025-07-22 22:56: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部小说都将只在本帖中呈现,不再另外开帖,您可以点击“只看楼主/只看该作者”来连续阅读(去除插楼及评论),查看最新章节。
      由于工作很累,且经常性加班,我几乎每天只有在晚上十一点之后才能有点时间来码字,所以确实不敢保证更新速度,只能说尽自己最大努力吧。但我可以承诺的是:哪怕这小说只有我一个人读,我也会认真把它写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7-23 21:23
      回复
        致新读者的话
        虽然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但是其实这几年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犬马类的技术文章和杂文评论。
        曾经有位编辑哥们儿对我说,如果你以后写小说,一定要把名字中的“犬马”二字换掉,否则很容易被定型。我哈哈一笑,心里想那又怎么样呢?我本就是个专写犬马的人,天知道为什么我肚子里会有那么多犬马界中发生的或惊悚离奇、或历史现代的故事,而我也确实太他妈的痴迷这两种动物了。
        传统的动物文学,主要是集中大部分笔墨、用各种手法去写动物本身,而轻视忽视与动物相关的人的故事。但是我却认为,在犬马小说上,更应该侧重于讲述与犬马相关的“人”的故事,而非只局限于写犬马。
        我将试图在今后的岁月里,努力用我写的一些故事来告诉大家,其实动物小说可以悬疑、可以恐怖,甚至可以历史、可以奇幻。
        不管我写作的水平如何,不管是会被骂还是会被嘲笑,这些都可以,因为读者永远是对的,但我一定要让那些文学评论家们明白,动物小说绝不仅仅是儿童文学。
        所以,我的小说可能会与传统动物文学有很大不同,我也不知道属于什么类型,姑且叫做“社会动物小说”吧。
        为大家讲故事是件幸福的事,希望我能一直讲下去,也希望大家能记住我这个专讲犬马故事的人——二郎神犬马。
        版权声明
        1.本书作者:二郎神犬马;版权所有:二郎神犬马。
        2.如需转载本书,请注明作者;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7-23 21:23
        回复
          陈子阳为了狗可以一掷千金,这一点儿都不夸张,当时还有一句戏语:“陈子阳买狗——海了去了”。有一次,一个道士牵了一条青灰色的细犬(注:细犬不是小狗的意思,而是这种狗的名字就叫做“细犬”)来找陈子阳,说他们谭山观年久失修,想用这条狗来换点银子,好修缮道观。
          这狗的来历有说道,据这位道长讲,当年康熙爷养有十条最心爱的细犬,每年秋天都带着这些狗在木兰围场打猎,历史上叫做“木兰秋狝”。古人对于打猎很有讲究,春天打猎叫“搜”,夏天打猎叫“苗”,秋天打猎叫“狝”,冬天打猎叫“狩”,而皇家狩猎时的御用猎犬则是细犬,由山东、河北、陕西等细犬产地进献。这十条狗中有一条青灰色的细犬,生的龙头凤尾、乌蹄盖地,身上的被毛犹如一层细细的青灰密鳞,猛一看麒麟也似,被称为“小瑞兽”,极受康熙爷喜爱,是由山东巡抚蒋陈锡所献。
          后来一次秋狝时,忽遇斑斓猛虎,整个队伍大乱,亏得这条“小瑞兽”舍身搏虎,侍卫才得以及时救驾,可这小瑞兽却重伤而亡。这件事在诸多野史中均有记载,特别是关于康熙为何独爱细犬时,往往都会提及这件事,想来应非空穴来风。这蒋巡抚又是从哪里得到这狗的呢?道长说,康熙四十八年,蒋陈锡任巡抚后,到山东各地访察,有一次来到他们谭山观,游玩一番后临走时,忽见一条青灰色细犬立于阶上,贵傲异常,便向观中索来,献给了康熙爷。而老道牵来的这条狗,就是“小瑞兽”早年尚在谭山观中时,留下的血脉后嗣。
          且不说这狗到底是不是与那“小瑞兽”一脉相承,本来细犬之中,青灰色的就极其稀少,属顶级,有古语为证:“青灰墨玉茹黄豹、斑锦霜花苍水虬。”陈子阳再细细一瞧那狗,好家伙,长的跟郎世宁为康熙爷画的《竹荫西图》中的那条狗是一模一样,最后,传言中陈子阳花了千两黄金买下了这条狗。道长用这钱重新盖了一座气派非凡的道观,还把殿内的真武大帝塑了金身,香火一直很旺,直到1938年日本第二次攻陷青岛,谭山观毁于战火。不过那殿内真武神的金身却未被破坏,据说被日本鬼子抢到了国外,后来辗转到欧洲,至今仍在某著名博物馆里收藏。
          开始陈家的宅子里还养的下他的这些狗,可后来越买越多,大狗又生小狗,陈家老太爷就不乐意了。于是宣统二年(1910年),二十一岁的陈子阳干脆在灵山卫买了几十亩地,仿照德国人在青岛BEAUNE犬场的标准也建了一个,叫做“灵山卫犬场”,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7-23 21:24
          回复
            古时候假山是一门专门的技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里面的学问很大,讲究以画理叠山,比如明代的高手张南阳,人称“山子张”,叠出的假山远远看去就跟水墨画中的一样。而假山的石材用料也非常讲究,有太湖石、千层石、斧劈石、龟纹石等,其中以太湖石最为上乘。
            从唐代开始,皇家贵族就视太湖石为珍宝,到了北宋,朝廷为了从民间征集大量的太湖石来建造皇家园林,而动用了大量物力人力、劳民伤财,史称“花石纲”。相传当年宋徽宗曾经得到一块高四丈的太湖石,书中记载是“载以巨舰”,动用了数千纤夫,途中遇有通不过的地方,就拆桥梁、拆水门、凿城墙而过,最终引发了大家熟知的方腊农民起义,而朝廷却派宋江他们去镇压。
            太湖石除了可以堆叠假山,亦可单独赏玩,比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都是经典名石,价值不可估量。
            等陈子阳把整个宅子里里外外逛的差不多了,也到宴席开始的时间了。席间宾主觥筹交错,鸣炮奏乐,整个宅子热闹非凡,自不在话下,一直闹到下午三四点,人们才渐渐散去,杨家人也是满心欢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7-23 21:25
            回复
              当天晚上,杨老爷子悠然哼着小曲儿,手里拿把小茶壶,踏着月光,在宅子里四处寻逛,看哪儿都觉得好,开心的不行。逛到大门口,老爷子进门房里跟看门的陈老头聊了几句,便出来到东侧的湖心亭坐下,嗅着那满园的桂花香,喝茶小憩。一会儿,陈老头突然听见外面有怪声,似乎是有人被掐着脖子想喊却喊不出来的那种声音,紧接着又像是有东西摔碎。陈老头赶紧打着灯笼,出了门房顺着声音来寻,到了那湖心亭,只见地上趴着个人,旁边还有把摔碎的茶壶,翻过来一看,不是杨老爷子却是谁?吓得陈老头赶紧大声吆喝来人救命,整个杨府乱成一团。
              一刻钟后,大夫请到了,杨飞云赶紧引到屋里,只见老爷子脸色青灰,口角歪斜,整个面部极度扭曲。大夫说是中了风,杨家人怎么也不信,老爷子一向精神矍铄,腿脚利索,不沾烟酒,每天晨起还要打个把时辰的太极拳,怎么可能说中风就中风呢?可不管你信不信,人总是要救吧?只得按照大夫的方子,赶紧抓药煎药灌药……到得第四天,老爷子终于苏醒了,算是捡了条命回来,可是人却偏瘫了,而且口齿变得含糊不清,外人基本听不懂他说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7-23 21:26
              回复
                老爷子出这事之后,府里就有人私底下议论,说是不是这宅子有问题,要不然怎么杨老爷子原先那么好的身体,搬来的当天就风瘫了?
                杨飞云刚开始听见下人们议论时,还不以为然,大声斥责;但随后又发生了几件事,让他自己都产生了疑惑。
                先是杨家大德昌茶庄的十几条运茶船,从浙江运茶回来途中,在海上突然就没了踪影,整整十几条船啊,说没就没了,而且是连人带船楞的凭空消失了,赔了几百万两银子。
                再接着是杨家的大小姐,带着金银细软、连同祖传的一块翡翠屏风,跟当时一个著名的戏子文白青私奔了。
                最后是杨飞云年仅三岁的儿子得了天花……
                杨家搬进了亲王府,理应物谐人和才对,可是在乔迁之后的几个月内却怪事连连。飞云愁闷至极,带了两坛杏花村到灵山卫犬场,找陈子阳喝酒解闷。
                两人见面后,飞云将最近家中的事跟陈子阳大倒苦水。
                “子阳兄啊,你我二十几年交情,不瞒你说,家里一连串出了这许多事情,我整个人都快疯了!他妈的,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生难免有低谷,点儿背时喝水都能塞牙缝儿,坏事都往一块儿赶,熬过这阵子就好了。”
                “再背也不能背成这样吧?说实话,我总感觉很蹊跷。”
                “蹊跷?怎么了,哪儿不对劲儿吗?”
                “具体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觉得自从搬进了新宅子,哪儿都不顺。刚才告诉你的几件大事自不必说,另外还有邪门儿的地方:每天一大早起来,窗户纸上都会有一层黄乎乎的东西,跟稀释过的松脂似的;宅子里的几口井,至今都没敢用过,那井水打上来都是一团一团黑乎乎的小虫子,看了能让你鸡皮疙瘩掉一地,你就算把井水打干了,彻底换一遍水,等水再渗满时,打出来又有虫子了,特邪门,反正就感觉这宅子不对劲儿。”
                “不会吧?我上次去时里外看过了,这宅子风水布局很不错,没什么不妥的地方啊?”
                “陈子阳,你会看风水?我怎么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事多了。”
                “说真的,什么时候跟谁学的啊?”
                “拜在玉玄子门下。”
                “子阳兄厉害啊!玉玄子乃崂山第一道,多少人想拜他为师而不能。不过,你啥事想不开要出家当道士啊?完了,你这光棍是打定了,估计你爹知道这事准要疯掉。”
                “你小子少放屁,我要是出家了还穿这身衣服?”陈子阳骂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7-23 21:26
                回复
                  2025-07-22 22:50: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你自己说玉玄子是你师傅吗?”
                  “正经的,兄弟,不是跟你开玩笑,我真是拜在他老人家的门下,是俗家弟子。”
                  “哦,那你也说清楚啊,刚才还真替你爹着急!”
                  “我爹还用得着你着急?”陈子阳笑笑。
                  两坛杏花村下肚,杨飞云似乎心情好了不少,大着舌头摇头晃脑地缠着陈子阳,说什么也要他去帮看看宅子究竟有没有问题,陈子阳应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7-23 21:26
                  回复
                    已十四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7-23 21:29
                    回复
                      玛德,每发一条验证一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7-23 21:30
                      回复
                        明天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7-23 21:30
                        回复
                          别问我是谁,我只是在农村养猪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07-23 21:32
                          回复
                            别问我是谁,我只是在农村养猪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5-07-23 21: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