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性状】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蛇纹石具蜡质样光泽。体重,两者硬度均较小。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跌扑伤痛,也可用治外伤瘀肿疼痛。
【贮藏】置干燥处。
【英文名】 OPHICALCITUM
【别名】花乳石、白云石
【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制法】
花蕊石: 洗净,干燥,砸成碎块。
煅花蕊石: 取净花蕊石,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红透。
【性状】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 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花蕊石,别称花乳石、白云石,产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一带。该石为变质岩类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主含碳酸钙及含水硅酸镁。呈不规则的块状,有棱角而不锋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夹杂有淡黄色或黄绿色的点状或条纹彩晕,阳光下有闪烁的星状光泽。体重质坚,断面不整齐,以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可用于琢制器物,亦可入药。
《本草图经》:“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注:阌乡县史称湖县,1954年划归灵宝县.1993年5月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性状】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蛇纹石具蜡质样光泽。体重,两者硬度均较小。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跌扑伤痛,也可用治外伤瘀肿疼痛。
【贮藏】置干燥处。
【英文名】 OPHICALCITUM
【别名】花乳石、白云石
【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制法】
花蕊石: 洗净,干燥,砸成碎块。
煅花蕊石: 取净花蕊石,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红透。
【性状】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 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花蕊石,别称花乳石、白云石,产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一带。该石为变质岩类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主含碳酸钙及含水硅酸镁。呈不规则的块状,有棱角而不锋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夹杂有淡黄色或黄绿色的点状或条纹彩晕,阳光下有闪烁的星状光泽。体重质坚,断面不整齐,以有黄绿色斑纹者为佳。可用于琢制器物,亦可入药。
《本草图经》:“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注:阌乡县史称湖县,1954年划归灵宝县.1993年5月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