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无人机吧 关注:3贴子:18
  • 0回复贴,共1

无人机能否成为突破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利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人机能否成为突破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利器?
网讯:瓶颈的概念常用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比如要生产一部手机,需要分为小料加工、组装、测试、包装等流程,一般情况下,测试段的产能最低,这个“最低”就是整个流程中的瓶颈,也即整个车间的产能决定于测试段的产能,你也可以把这个理论转化成“木桶理论”第一层: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再回到本文要讨论的快递,运行框架也是流水线或者木桶式的,一个快递从广州送往北京,大概也要经历高速公路、市区内、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内运输,消费者最终的购物体验指数,常常决定于“最糟糕”的环节。
  现在,关于中国快递的吐槽常集中于“最后一公里”的体验,那些,回荡在业界的快递哥传说也多半发生在快递的末端配送。比如,快递哥月入万元,用生命奔波在路上,有人形容“快递哥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城市间”的情景,就好像哪吒踩着风火轮飞来飞去,口里还念念有词:哇呀呀呀呀呀呀,包里的快递就好像手雷一样,好像稍微停顿就会爆炸。计件工资制常常让快递哥产生幻觉,他们会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但因身体过于疲惫,以及受限于路况、地图等信息,总量仍无法达到最大化,还出现了“路上猝死”之悲剧;另外,随着电商的流行,一些高校和小区的物品领取点常常排起了长龙,快递哥一边打电话,一边寻找快递,同时,还要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人群之中可能突然会出现误领、错领,甚至多领的情况,而这也是消费者客户体验中,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从最后一公里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管理,这些问题在快递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会非常明显,甚至不能称之为问题,但随着快递业的井喷(从2014年开始,中国快递总量已雄踞世界第一),因管理滞后造成的混乱已日益明显,就比如制造业在产量低、品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自动化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在冲击产能又保持品质的情况下,自动化就成了必须要走的路。或许,要突破中国快递业瓶颈,并不用苛求暴风骤雨般的变革,只需向野蛮的快递业加入一些新鲜的管理,新鲜的工具,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1楼2015-07-18 14: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