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吧 关注:9,861贴子:92,321

【鱼丸计划】—— 淡水豚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淡水豚类动物称为江豚或河豚,生活在亚洲与南美洲一些最大的、也最泥泞的河流中。他们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而且大致的习惯也类似,但却未必血缘相近。这可能只是因为经过“趋同演化”,各以相同的方式来适应所处的环境。尽管名为淡水豚类,却不表示只能生活在淡水,也不是唯一栖居在淡水的鲸豚类动物。亚马孙海豚、露脊鼠海豚,还有其他的品种也经常栖居在淡水中。危急淡水豚类生存的原因只有污染、猎杀、渔业与水坝建筑。
▲特征:由于栖息地的地理隔绝作用,是的,淡水豚类颇易鉴别。而且和进入河道内的少数大洋性海豚混淆的机会也不多,因为两者的外观与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淡水豚类是小型动物,体长很少超过2.5米,游泳速度通常缓慢,也不像大洋性海豚那般乐于跳跃。
▲嘴喙:淡水豚的嘴喙窄长,而且会随着年龄成正比例增长。白鳍豚嘴喙还会明显向上弯。
▲下潜程序:与其他大洋性海豚相较,淡水豚类显得非常不起眼。通常只有身体的一小部分露出海面,但是偶尔也会将长长的嘴喙扬升出水。潜行时间通常不超过40秒,而且往往短的多。
▲品种鉴别:
·拉河豚:外形非常不起眼;喜爱栖居沿岸海域,不会生活在河流之中。
·白鳍豚:可能是最接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只栖居在中国的长江流域。
·印河豚:背上长有隆突而无背鳍。窄长的嘴喙可能占身长的1/5。胸鳍宽大,呈桨状;喷气像打喷嚏。
·恒河豚:与印河豚相同,但有地理上的隔绝。正式的分类法将这两种亚洲江豚归入不同品种,也有些专家认为如此划分仍具争议性。
·亚河豚:是体型最大的淡水豚类,没有背鳍,但有长长的隆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13 23:53回复
    顶个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7-14 00:00
    回复
      哎哟,淡水豚真是越来越少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7-14 00:03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7-15 00:07
        收起回复
          然而小白前来顶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7-15 00:36
          收起回复
            白鳍豚(Baiji)由于检验过的白鳍豚标本很少,而且很难在野外进行实地研究(自1980年起,唯一由人类豢养的雄淡水豚类“淇淇”是相关资讯的重要来源),因此所知实在有限。白鳍豚非常容易受惊,通常不会靠近船只(会长潜,而且在水中改变方向,游在船只底部,然后再离得远远的船只后方浮出水面)。偶尔可见与露脊鼠海豚共游入夜到翌日清晨是最活跃的时段。长江流域内总共有40至50个不同的隔离群队;虽有保护,白鳍豚的数量却仍持续下降中,可能是最接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
            ·别名:白鳍江豚、长江河豚、白旗江豚、中国江豚( 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 )
            ·行为:喷气不易见到,听起来像高频率的打喷嚏声,近距离清晰可辨波涛起伏的情况下则难觅其踪。在活跃时段游泳速度迅捷而且游行的方向与方式(经常仰泳或侧游)变换频频也经常进行短暂的潜水其他时段则采行缓慢、平稳的游泳方式(通常只游向一个方向),并且伴随数次长潜。一般在数次短暂的呼吸之后,会进行时间较长的潜水。经常在深水漩涡内休息;常常在同一个地点停留5至6个小时。
            现况:功能性灭绝
            现存:不详(或无)
            威胁:猎杀/捕鲸、为渔网所困、栖地破坏、人为的干扰、有毒污染
            族群大小:3~4(1~6),良好的摄食区内数量可能会更多
            隆起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2.5~4.8kg
            成年重量:100~160kg
            食物:鱼类
            第三张为人工豢养白鳍豚:淇淇
            (本次发帖数据略有改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7-15 23:57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9楼2015-07-17 14:54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07-17 22:51
                收起回复
                  印河豚与恒河豚(Indus & Ganges River Dolphins)
                  多年来都将这两种海豚视为同一品种,直到1970年代才发现彼此头颅上的差异,最近的研究也显示两者的血蛋白亦不相同,所以目前将这两种分别归类。虽然在地理上互相隔绝,外形却酷似,习性也大同小异。两个品种都倾向于独居或成对生活,但也曾见过由10只所组成的群队。共处一地的淡水豚数量可能取决于整体的族群大小(19世纪的报告显示当时颇为常见,曾以“大群队”来描述)它们是唯一没有眼球水晶体的鲸豚类动物,因此可说是盲目的,但或许能够辨别方向或感应光线的强度;摄食则是利用复杂的回升定位系统来进行(个人认为“复杂的回升定位系统”只是在人类的角度来看,人类自身不带“回升定位系统”,顾觉得“复杂”,渣!)
                  ·别名:印河豚、甘吉江豚、甘吉海豚、恒河江豚;盲河豚、侧游江豚(泛称两个品种)
                  ·行为:两个品种似乎都是不停地游泳与发声没有明显的休息时段在水面露出身体的部分似乎比其他的淡水豚类多有时会以嘴喙出水的方式游泳。受到压力时可能会跃身击浪,几乎将整个身体跃离水面,然后再以头部先着水的方式回落,此时通常会伴随巨大的尾部击浪声。雌性淡水豚类会将新生儿托在背上使其露出水面。浮出水面的时间间隔约30至45秒,而且经常在沉入水中后立即改变方向。通常移动缓慢,但也能疾速冲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7-17 23:56
                  收起回复
                    继上篇:
                    侧泳:两个品种偶尔会侧泳,尤其是在浅水区域中。通常倾向右侧,并在河底附近巡游;尾部会略高于头部(头部会不停地点着);而其中的一直胸鳍通常拖在淤泥中搜寻食物。根据某些报告显示,晚间侧泳者较多;深夜则是侧泳的高峰期。也经常在水中绕圈子游,而且通常采取逆时针方向。
                    明显的特征:这两种品种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长而窄的嘴喙,长度有时可及身长的1/5。因此可以籍此与嘴喙不明显的伊河海豚、新鼠海豚区别(这两种主要生活在海中的鲸豚类有时会进入亚洲的大河流域内)。驼海豚类与瓶鼻海豚也可能溯河而上数公里之遥,但这两类有非常明显的背鳍。搜寻印河豚与恒河豚,可仔细聆听它们的喷气声,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从远处就可以听到这些声音。当地人称它们为“susu”(印度文拼作soosoo),就是模仿它们呼吸时类似喷嚏的声音。
                    灰蓝色的雌性:两个品种的雌雄体色都有极大的差异,体色范围可能从深蓝、层次不同的灰,乃至暗棕色都有。
                    印河豚:
                    现况:濒危
                    现存:约500
                    威胁:有毒污染、为渔网所困、猎杀/捕鲸、栖地破坏、人为的干扰
                    族群大小:1~2(1~10)
                    隆起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7.5kg
                    成年重量:70~90kg
                    食物:鱼类、磷虾
                    恒河豚:
                    现况:濒危
                    现存:4000~6000
                    威胁:有毒污染、为渔网所困、猎杀/捕鲸、栖地破坏、人为的干扰
                    族群大小:1~2(1~10)
                    隆起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7.5kg
                    成年重量:70~90kg
                    食物:鱼类、磷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7-19 23:5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7-20 00:05
                      回复
                        拉河豚(Franciscana)
                        野生的拉河豚资讯稀少,其外貌不显眼、生性淡漠,除非是相当风平浪静的天气,否则不易发现。虽然归入淡水豚类,却生活在海中,而且较喜沿岸的浅水海域。是鲸豚类动物中体型极小者,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嘴喙是所有海豚中最长者(与体型相较的比例),只是年幼者比成年者短的多。体色在冬季以及年龄增长时都会变淡;有些老者几乎通体全白。有限的观察记录显示,通常行独居生活,但也有5只聚集成群的报告。渔网缠身是拉河豚死亡的主因,可能也因此使其数量骤减。
                        ·别名:拉普拉塔河豚
                        ·行为:行动非常和缓,甚少在海面翻腾或激起水花。浮出水面呼吸时,只露出一小部分身体;所以除非是晴朗、风平浪静的天气,否则极难一见。虽然曾有接近小型渔船的记录,一般大都会躲避船只。应会在海床或海床附近摄食,边寻找食物,还边拔出水种植物。似乎喜欢如波浪起伏般的沙地;曾在酷热、晴朗的日子里,发现他们躺在非常浅的水域沙地上,好像正在休息,之后又间歇性地浮出水面呼吸。咸信呼吸间隔应比半分钟稍长一些。天敌出现时,尤其是七鳃鲨,拉河豚就会完全停留在海面或接近海面处,几乎完全静止不动。
                        牙齿:106~116/102~112
                        现况:地区性普遍
                        现存:不详
                        威胁:有毒污染、栖地破坏、人为的干扰、为渔网所困
                        族群大小:1~5
                        隆突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7.3~8.5kg
                        成年重量:30~53kg
                        食物:鱼类、章鱼/乌贼、磷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7-20 23:47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7-26 10:41
                          回复
                            精贴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8-25 21:45
                            回复
                              顶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12-15 18: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