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后,汶川地区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救人除外,救心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很多人很热心的关怀让人觉得世界真是充满爱的。
但是,太多的关怀有时也会是一种负累和伤害,如同捂的太死的伤口总是太难痊愈,好的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疮疤。给了受伤的同胞温暖后让我们一起学习忘记吧,忘记伤痛和伤害,然后又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是崭新的。灾难总会过去的,未来总是新的。
最讨厌的是有些记者为了吸引人,胡乱炒作。
某报纸上有大概是这样的一段: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被挖出来后,母亲重伤瘫痪,父亲遇难了。记者“关怀”地问她:“想爸爸吗?”本来一直很坚强照顾妈妈的孩子马上哭了起来······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这样天塌了般的灾难中一夜长大,坚强起来,真的是很不容易也很令人觉得安慰,但是为什么还要可以的因为这样的目的去戳痛人的伤痕?为什么不是教导人怎么活下去,而是怎么停留在伤痛里???
记者们揭露真相和呼吁大众的精神和能力值得敬佩,但是请某些记者也为那些心灵有伤口需要走出伤痛的人,还有那些隐私需要保护的人考虑下,敬业的同时也请敬人!
但是,太多的关怀有时也会是一种负累和伤害,如同捂的太死的伤口总是太难痊愈,好的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疮疤。给了受伤的同胞温暖后让我们一起学习忘记吧,忘记伤痛和伤害,然后又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是崭新的。灾难总会过去的,未来总是新的。
最讨厌的是有些记者为了吸引人,胡乱炒作。
某报纸上有大概是这样的一段: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被挖出来后,母亲重伤瘫痪,父亲遇难了。记者“关怀”地问她:“想爸爸吗?”本来一直很坚强照顾妈妈的孩子马上哭了起来······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这样天塌了般的灾难中一夜长大,坚强起来,真的是很不容易也很令人觉得安慰,但是为什么还要可以的因为这样的目的去戳痛人的伤痕?为什么不是教导人怎么活下去,而是怎么停留在伤痛里???
记者们揭露真相和呼吁大众的精神和能力值得敬佩,但是请某些记者也为那些心灵有伤口需要走出伤痛的人,还有那些隐私需要保护的人考虑下,敬业的同时也请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