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丢了吧 关注:19贴子:1,380
  • 5回复贴,共1

中考 生物复习提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1楼2008-05-24 20:19回复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18楼2008-05-24 20:47
    回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2楼2008-05-24 20:50
      回复
        九年级生物
        http://www.xkb1.com/shengwu/zhongkaoshengwu/20070326/10509.html 
        下载一下就好了.很全的.


        26楼2008-05-24 20:59
        回复
          请问一下:鸟类适于飞翔的生理特征有什么?


          28楼2010-10-09 21:05
          回复
            .....


            29楼2011-06-25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