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iangche1017
其实,我写这些,只是看了遍录象后有感而发,目的并不是想真正探讨技战术问题,而是心有不甘,发发牢骚而已,因为我实在太爱02和06两届队伍了。02年时,我还不知道有风暴论坛,后来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中才发现的。以风暴的水准,可以想象,当时一定会有很多阿迷朋友在赛前和赛后发表很多高水平看法和评论,可惜我都没有看到。当时,也想说些什么,但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而我周围的朋友没有一个是真正球迷,基本都是看热闹的,没什么立场,和他们也没什么聊的。
既然说到这儿了,不妨说上几句。说实在的,02小组赛前,我看到阿根廷的名单后,我就预感阿根廷很可能小组不能出线,因为和预选赛相比,人员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预选赛上的前锋基本是克雷斯波唱主角,与全队的配合比较默契,技术风格也相对接近。谈到锋线,不能不提巴蒂,我在90年后的美洲杯上就已经关注并喜欢上他了,后来只要有巴蒂的消息,我都要格外关注,事实证明,巴蒂确实成为了阿根廷史上最伟大的前锋之一。但巴蒂在02年那年的确在竞技状态方面在走下坡路,并且与阿根廷国家队长期未能在一起配合,因而,在那种特定的情况下,不如上克雷斯波,虽然后来克雷斯波上场后没有什么明显气色,但我想这里应该有各种原因,其中,起码有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赛前确认了巴蒂领衔,对克雷斯波的自信心会有影响,因为巴蒂的影响力太大了;二是对克雷斯波“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责任心也会影响;三是在落后时替补上场的压力、心理准备、时间等因素都会自然不自然地影响他的发挥。
在后卫线上,维瓦斯因伤缺阵对球队损失比较大,这个队员也许并不被人注意(也许当时风暴的朋友对他的了解已经比我多了,可惜我当时不知道有风暴论坛),但我印象中,他是98世界杯上帕萨雷拉的秘密武器,速度很快,当时只有他能抑制住荷兰的右边路的快马,到了02年,维瓦斯更加成熟,脚法不错,胆大心细,关键时在危险地区敢于过人,而且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这在阿根廷预选赛主场2:1反败为胜巴西那场体现淋漓尽致,赛后得到了马拉多纳的称赞!这个队员是典型的在阿根廷国家队发挥明显强于俱乐部的队员。另外,阿亚拉的受伤也是一个大损失。
在中场,西蒙尼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受伤半年,竞技状态只恢复6成,如果占据首发位置,也会影响阿根廷的实力。再说贝隆,到曼联后,从受到极大关注到渐渐失去主力,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不得不承认,曼联是贝隆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从此,98年实力的贝隆一去不复返了,遗憾地走了下坡路。也许是贝隆和克雷斯波(在英超也经常不能首发)的原因,我对曼联及任何英格兰俱乐部队没有一丝好感,不管是我喜欢的谁去曼联或任何英格兰俱乐部队,我永远都希望它们永远输球!(英格兰国家队也同样道理,和阿根廷的过结使我希望它永远不赢球)。还有奥特加,奥特加是阿根廷球技最娴熟的球员之一,他如果竞技状态好时,就英格兰那个小黑后卫,根本不是奥特加的对手,一个假动作就给卡洛斯晃了个找不到北,别说那个小黑后卫了。奥特加的状态下滑,教练应该比球迷清楚,应该早早演练奥特加不在场时的阵容。
巴蒂、西蒙尼、贝隆、奥特加都是我最喜欢的球星,而且一直是阿根廷队的脊梁,但遗憾的是,在02年世界杯期间状态普遍不好。这里要说的是,我很少上论坛,更没时间写什么,所以对论坛的规矩甚至一些用词都不太懂,比如,“什么黑”之类的,后来我才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但我想,阿迷不应该存在“什么黑”的现象,阿迷对所有阿根廷球星都是喜欢的,只是为了阿根廷队更加出色而提出队人选和表现的不同见解罢了。在这方面,阿迷应该包容一些,要团结团结再团结、理解理解再理解,当然,真正的“敌人”的文章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论坛氛围。
说了这么多,也没谈什么技战术问题,但贝尔萨的战术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我始终认为,只要人员状态良好,按照他的理论,坚持以我为主,是能出成绩的。只是千万不能临阵动摇。 正确政治路线制定后,起关键作用的是干部!
贝尔萨的退出是遗憾的,佩克尔曼的退出也是遗憾的,他们都具备阿根廷统帅的实力,在用人的魄力上,后者要更坚定!这一点,前者应向后者学习。但他们都在世界杯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惜可惜。想到巴西莱,更加为02、06而遗憾。巴西莱的94世界杯,我看到阿根廷对尼日利亚那场后,我就预感,阿根廷完了,因为,阿根廷中场空挡太大,对方一过中场即对阿根廷存在威胁,尼日利亚的队员几乎可以在阿根廷球门35处左右,可以轻易远射。果然,后来输了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说到这里,我始终认为,贝尔萨的球队是防守的队,只是把防守的区域延伸到了对方的腹地,拼抢凶狠,因而,在本质上贝尔萨的球队打得是防守足球,而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是在打攻势足球,这样的队喜欢别人攻上来,因为别人攻上来或有攻的欲望,阿根廷队就可以可以实施他们的前场抢逼式防守,并可能就地进攻!或言之,对手要有一定张力,这种张力能使贝尔萨球队的前场抢逼式防守用上力气,而如果对手退得毫无张力,则贝尔萨球队的前场抢逼式防守便用不上力气,而变成了纯粹的进攻,反而使对手打起了抢逼式防守反击,形成“以我之技以制我”的局面。这点上,英格兰很聪明,但即使样,如果我们的队员没有伤病且在状态,也应能战胜或平之,因为阿根廷人比英格兰“会玩儿”也可以说“对球性的理解深”。
佩克尔曼的队是攻守相对平衡的队,在不过大影响防守的情况下,尽量照顾进攻,因而,佩克尔曼的队与贝尔萨的球队比,防守不如贝尔萨的球队,但进攻手段要高于贝尔萨的球队。但很难说熟强熟弱,有时可能取决于个别队员的发挥。
而巴西莱的完全是进攻的球队,也就是打得进攻足球(最近两场没看,不知是否有变化),从队员占位、卡位、贴身、逼强等防守要素看,这个队没有什么章法,而完全失去防守的进攻,也是失去基础的进攻,在场面上经常显得凌乱。因为防守是进攻的基础,进攻是防守的目的,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强队时,防守相当于进攻,对弱队时,进攻就是防守。其实,在一定条件下解决进攻与防守的矛盾(这里指同一球队的进攻与防守,而非此队进攻与彼队防守),是当代足球战术的基本矛盾!
毫无疑问,贝尔萨的球队和佩克尔曼的队在处理足球战术的基本矛盾上,都要高于巴西莱。这也是我为02、06而惋惜的原因,也表达了我对巴西莱的无奈。
其实,我写这些,只是看了遍录象后有感而发,目的并不是想真正探讨技战术问题,而是心有不甘,发发牢骚而已,因为我实在太爱02和06两届队伍了。02年时,我还不知道有风暴论坛,后来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中才发现的。以风暴的水准,可以想象,当时一定会有很多阿迷朋友在赛前和赛后发表很多高水平看法和评论,可惜我都没有看到。当时,也想说些什么,但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而我周围的朋友没有一个是真正球迷,基本都是看热闹的,没什么立场,和他们也没什么聊的。
既然说到这儿了,不妨说上几句。说实在的,02小组赛前,我看到阿根廷的名单后,我就预感阿根廷很可能小组不能出线,因为和预选赛相比,人员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预选赛上的前锋基本是克雷斯波唱主角,与全队的配合比较默契,技术风格也相对接近。谈到锋线,不能不提巴蒂,我在90年后的美洲杯上就已经关注并喜欢上他了,后来只要有巴蒂的消息,我都要格外关注,事实证明,巴蒂确实成为了阿根廷史上最伟大的前锋之一。但巴蒂在02年那年的确在竞技状态方面在走下坡路,并且与阿根廷国家队长期未能在一起配合,因而,在那种特定的情况下,不如上克雷斯波,虽然后来克雷斯波上场后没有什么明显气色,但我想这里应该有各种原因,其中,起码有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赛前确认了巴蒂领衔,对克雷斯波的自信心会有影响,因为巴蒂的影响力太大了;二是对克雷斯波“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责任心也会影响;三是在落后时替补上场的压力、心理准备、时间等因素都会自然不自然地影响他的发挥。
在后卫线上,维瓦斯因伤缺阵对球队损失比较大,这个队员也许并不被人注意(也许当时风暴的朋友对他的了解已经比我多了,可惜我当时不知道有风暴论坛),但我印象中,他是98世界杯上帕萨雷拉的秘密武器,速度很快,当时只有他能抑制住荷兰的右边路的快马,到了02年,维瓦斯更加成熟,脚法不错,胆大心细,关键时在危险地区敢于过人,而且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这在阿根廷预选赛主场2:1反败为胜巴西那场体现淋漓尽致,赛后得到了马拉多纳的称赞!这个队员是典型的在阿根廷国家队发挥明显强于俱乐部的队员。另外,阿亚拉的受伤也是一个大损失。
在中场,西蒙尼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受伤半年,竞技状态只恢复6成,如果占据首发位置,也会影响阿根廷的实力。再说贝隆,到曼联后,从受到极大关注到渐渐失去主力,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不得不承认,曼联是贝隆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从此,98年实力的贝隆一去不复返了,遗憾地走了下坡路。也许是贝隆和克雷斯波(在英超也经常不能首发)的原因,我对曼联及任何英格兰俱乐部队没有一丝好感,不管是我喜欢的谁去曼联或任何英格兰俱乐部队,我永远都希望它们永远输球!(英格兰国家队也同样道理,和阿根廷的过结使我希望它永远不赢球)。还有奥特加,奥特加是阿根廷球技最娴熟的球员之一,他如果竞技状态好时,就英格兰那个小黑后卫,根本不是奥特加的对手,一个假动作就给卡洛斯晃了个找不到北,别说那个小黑后卫了。奥特加的状态下滑,教练应该比球迷清楚,应该早早演练奥特加不在场时的阵容。
巴蒂、西蒙尼、贝隆、奥特加都是我最喜欢的球星,而且一直是阿根廷队的脊梁,但遗憾的是,在02年世界杯期间状态普遍不好。这里要说的是,我很少上论坛,更没时间写什么,所以对论坛的规矩甚至一些用词都不太懂,比如,“什么黑”之类的,后来我才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但我想,阿迷不应该存在“什么黑”的现象,阿迷对所有阿根廷球星都是喜欢的,只是为了阿根廷队更加出色而提出队人选和表现的不同见解罢了。在这方面,阿迷应该包容一些,要团结团结再团结、理解理解再理解,当然,真正的“敌人”的文章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论坛氛围。
说了这么多,也没谈什么技战术问题,但贝尔萨的战术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我始终认为,只要人员状态良好,按照他的理论,坚持以我为主,是能出成绩的。只是千万不能临阵动摇。 正确政治路线制定后,起关键作用的是干部!
贝尔萨的退出是遗憾的,佩克尔曼的退出也是遗憾的,他们都具备阿根廷统帅的实力,在用人的魄力上,后者要更坚定!这一点,前者应向后者学习。但他们都在世界杯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惜可惜。想到巴西莱,更加为02、06而遗憾。巴西莱的94世界杯,我看到阿根廷对尼日利亚那场后,我就预感,阿根廷完了,因为,阿根廷中场空挡太大,对方一过中场即对阿根廷存在威胁,尼日利亚的队员几乎可以在阿根廷球门35处左右,可以轻易远射。果然,后来输了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说到这里,我始终认为,贝尔萨的球队是防守的队,只是把防守的区域延伸到了对方的腹地,拼抢凶狠,因而,在本质上贝尔萨的球队打得是防守足球,而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是在打攻势足球,这样的队喜欢别人攻上来,因为别人攻上来或有攻的欲望,阿根廷队就可以可以实施他们的前场抢逼式防守,并可能就地进攻!或言之,对手要有一定张力,这种张力能使贝尔萨球队的前场抢逼式防守用上力气,而如果对手退得毫无张力,则贝尔萨球队的前场抢逼式防守便用不上力气,而变成了纯粹的进攻,反而使对手打起了抢逼式防守反击,形成“以我之技以制我”的局面。这点上,英格兰很聪明,但即使样,如果我们的队员没有伤病且在状态,也应能战胜或平之,因为阿根廷人比英格兰“会玩儿”也可以说“对球性的理解深”。
佩克尔曼的队是攻守相对平衡的队,在不过大影响防守的情况下,尽量照顾进攻,因而,佩克尔曼的队与贝尔萨的球队比,防守不如贝尔萨的球队,但进攻手段要高于贝尔萨的球队。但很难说熟强熟弱,有时可能取决于个别队员的发挥。
而巴西莱的完全是进攻的球队,也就是打得进攻足球(最近两场没看,不知是否有变化),从队员占位、卡位、贴身、逼强等防守要素看,这个队没有什么章法,而完全失去防守的进攻,也是失去基础的进攻,在场面上经常显得凌乱。因为防守是进攻的基础,进攻是防守的目的,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强队时,防守相当于进攻,对弱队时,进攻就是防守。其实,在一定条件下解决进攻与防守的矛盾(这里指同一球队的进攻与防守,而非此队进攻与彼队防守),是当代足球战术的基本矛盾!
毫无疑问,贝尔萨的球队和佩克尔曼的队在处理足球战术的基本矛盾上,都要高于巴西莱。这也是我为02、06而惋惜的原因,也表达了我对巴西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