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品红楼吧 关注:8贴子:376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蔡义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持人:傅光明
主讲人:蔡义江
校对、整理:愿做平儿脚下土
傅光明: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国《红楼梦 》学会副会长,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大家欢迎。
不同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而是与小说的情节与人物的描写构成了有机的部分。而且大多数诗词曲赋与人物描写和情节根本就是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红楼梦》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下面,欢迎蔡义江先生为我们演讲“《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


1楼2015-06-30 21:29回复
     曹雪芹自己写的诗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我们说他诗好,在《红楼梦》里,我们能不能看出来?《红楼梦》里,用曹雪芹自己名义写的诗,只有二十个字,就是在小说的开头,楔子里面,最后讲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纂成目录”,把它题为《金陵十二钗》,并且题了一首绝句。这个绝句是以作者名义,就是曹雪芹本来怎么写诗就怎么写。这二十个字是很重要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说这首诗写得好不好?我是长期搞诗词的,诗歌的体裁里,五言绝句这种形式最适合写景,一个小的景象景致,表现一个意境,是很擅长的。它不善于很酣畅的来抒情,来议论,这是七言绝句才擅长的。如果五言绝句里又能议论又能抒情,就看出你的本领来了。才二十个字就把《红楼梦》里很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了,就是真与假。“满纸荒唐言”,如果你仔细体会的话,就知道《红楼梦》小说,不是按照真实的人写的,它是“荒唐言”,是假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虚构,而且不是虚构一点点,好像只是有块石头呀,或者警幻仙姑呀,太虚幻境呀这点才是荒唐的,整个都是荒唐的,所以叫“满纸荒唐言”,从头到尾是一个大胆的虚构,艺术虚构。但这虚构是有基础的,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一把辛酸泪”,他要把他真实的感受写在完全虚构的故事里。《红楼梦》不虚构是不可能的,艺术创作需要虚构,生活真实是一方面,要典型化就需要虚构,政治环境需要虚构。他的家里和皇家关系那么密切,最后因为皇帝下命令抄了家,这些事情你能写出来?你胆子那么大?这个是讲政治。更重要的是人伦道德呀,小说还是个闲书,写给人家看的时候,谁能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全对号?写父亲,本来叫曹頫现在叫他贾政,这样改个名字就算啦?一看就是你曹家的事情,那还了得?谁能随便褒贬长辈呢?还要扬家丑,揭隐私,这个人和那个人关系不正常,这个人心里想着他。这些东西你能写?曹雪芹自己观念上也通不过。所以他要把很真实的生活中得来的感受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有几个人能理解呢?所以说大家都觉得作者很痴呀。花了十年时间,花了那么多工夫,写得那么精细,写得那么好,但谁能理解它其中真正的味道呢?这二十个字概括得怎么样?感慨多么深沉!这样的诗就这一首。


    4楼2015-06-30 21:49
    回复
      我们说曹雪芹善于写诗,不但是他那些朋友提到他是个诗人,和他一起合作的像脂砚斋,他加的评语里也讲了这一点。比如他批道“余谓雪芹撰此书”——这个标点,一定要点在这里,不是“撰此书中”,不要和现代汉语搞在一起,过去“中”字往往是一句的开头,“中有一人字太真”,就是其中有一个人字叫太真。——“中亦有传诗之意”,说曹雪芹写这本书,其中也有传诗的意思,也有把他的诗传给大家的意思。这个意思当然不是他把他写好的诗加在小说里,不是的,而是通过小说显露他写诗的手段和本领。再有他批第二回前面的一首回前诗, 这在脂砚斋评本里都有,讲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像下棋一样,“一局输嬴(赢)料不真”,最后要晓得结果怎样,还“须问傍(旁)观冷眼人”。对这么一首诗的批语,他说“只此一诗便妙极!”意思是别的且不说,就这么一首诗就妙极了。“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他平生就长于写诗词。曹雪芹不但诗写得好,词曲也写得好。在第五回里,批《终身误》或者是《枉凝眉》,批语的位置,两个批本不一样。上面有一条说“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意思是语句非常放得开,非常泼辣大胆,没有辜负他“自创北曲”。你看第五回里这许多曲,《红楼梦》十二支曲,每支曲有曲牌,这些曲牌都是曹雪芹自己创造的,所以说“自创北曲”。还有一首叫《乐中悲》写史湘云的,批语说“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还有一条,贾宝玉写了一首《寄生草》曲子,脂砚斋说“看此一曲,试思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这是假设的话,假如说曹雪芹当初不发愿要写一部《红楼梦》的小说,“却立意要作传奇”,要作戏曲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又不晓得能写出多少好的词曲来。


      5楼2015-06-30 22:02
      回复
        其实从诗词里化出来的还很多很多,脂砚斋没举而已。比如从人物描绘来讲。有“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话,在写到薛宝钗的时候用过这八个字。有人读《红楼梦》非常不喜欢薛宝钗,就跟我来讨论,说,你看,曹雪芹把薛宝钗写的多难看,脸庞像一个银盆,眼睛像一个水杏,这怎么能好看呢?其实,曹雪芹不是讲她难看,是讲她好看。中国传统的比喻,往往和西洋文学里描写的比喻是不一样的。他们讲外貌更注重形,我们更注重意,就像意境。银盆,无非是讲她生得很洁白丰满而已。你看写贾宝玉也是这样写的嘛。“面如中秋之月”,你说一个人的脸要真跟中秋的月亮似的,这个人也不好看呀,“色如春晓之花”,“眼若秋波”等等,也一样。描写林黛玉这个人就更加虚了,从来没有很具体的讲,鼻子长得怎么样呀,嘴巴是樱桃小口呀还是大口呀,不是这样写的。她是比较虚的,比如有这样的话:“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走起路来像杨柳在摇摆,静下来的时候好像一朵漂亮的花倒影在水边,这个景象很美,但跟人的形象实际上是有很大距离的。人如果真的像一朵花,或是一棵树,那有点像妖怪了。这都是对我们传统词曲诗歌里意象的吸收。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醉花阴》,被她丈夫赵明诚看见了,赵明诚一连写了五十首,把李清照这首放在自己词作当中,让朋友看,“你看,我这些词写得好不好?”人家看了以后说,“这五十几首词里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好”。刚好是李清照的,所以她丈夫也佩服她。这是名句嘛。“帘卷西风”后人瘦成什么样子?如果让西欧的作家来写,不知道要怎么个写法,怎么形容法。你看中国的“人比黄花瘦”,比菊花还要瘦。这要凭想象,要从其精神上去领会,不是具体的形象。人同黄花瘦不瘦的怎么个比法?但是这样的词就是好。《红楼梦》里,写人物,特别是他喜欢的人物,往往外形多借用诗词里的意境。


        7楼2015-06-30 22:16
        回复
          那么故事情节呢?也很多。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黛玉葬花,应该说是很重要的描写,在葬花之前,先有一段,宝黛两个人共同读《西厢记》,我校注的那本书,戴敦邦先生给我画的封面就是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在桃花树底下读《西厢记》,可见这段描写得很成功。书中说“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会真记》就是《西厢记》的别名,或者叫《莺莺传》,走到了沁芳闸的桥边桃花树底下一块石头上坐着,展开了书,从头细细地玩赏。正看到了”落红成阵“,一阵风过,落红像一阵雨一样飘下来的时候,刚好是落红成阵了。“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种情景,你们能想到古典诗歌里谁的诗吗?是从什么诗里化出来呢?我想到李贺的诗,李贺有一句叫“桃花乱落如红雨”,还有一首就是《题赵生壁》:“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赤膊,曝背,晒太阳,卧东亭,这时候,桃花满肌骨。其实,史湘云醉卧芍药裀也是这个景象,不是曝背,她是醉酒,不是卧在东亭,而是卧在芍药裀上,卧在青石板上,不是桃花满肌骨,而是芍药花满肌骨,这些景象都同诗歌有很密切的联系。


          8楼2015-06-30 22:24
          回复
            (未完待续)


            10楼2015-06-30 22:48
            回复


              IP属地:上海11楼2015-07-01 00:32
              回复
                谢谢转载,好文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7-01 14:40
                收起回复
                  第二点我们讲,小说中的诗词曲写得好不好?这是因为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红楼梦》的诗词曲写得非常好,绝大多数年轻的读者都属于这一派的,调查证明,有的读者说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有的说,我喜欢《红楼梦》就是因为里面的诗词曲,先看诗词曲后来才喜欢上《红楼梦》的。就是一般的爱好者里认为《红楼梦》诗词曲写得好的,也可能占压倒多数。你如果问他这些诗词曲到底好在哪里,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或者喜欢的也不一样,有些人给你举《葬花吟》写得非常好,还有《红豆曲》写得非常好;有些人给你举《海棠诗》、《菊花诗》;还有人说《好了歌》、《枉凝眉》都不错。各有各的理由了,这是一派。


                  13楼2015-07-01 20:36
                  回复
                    另外一派,相反,认为《红楼梦》里的诗词写得不怎么样。他说真正有分量的作品不多,其中平庸的、幼稚的、笨拙的、粗俗的作品不少,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将小说里的诗词曲贬得很低很低的那更是少数。但是我看到过,都是著作里面提到的。是哪些人呢?都是一些对旧体诗词有根基的,甚至是学者、专家,有些是著名学者、著名专家,这里我们不要去讲他们的大名了。但他们只做学问,对小说的创作不太了解,不知道小说应该写成什么样才能算好的。在他们心目中,你只要讲诗词曲写得好,他们马上就想起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辛弃疾、马致远等等。说《红楼梦》如果和这些大诗人的诗放在一起一比的话,那就差一点。我想就这一派的贬低的看法,来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衡量的尺度,你这个尺度对不对。把《红楼梦》里的诗词当作《悼红轩文集》来评论这就不对。悼红轩是《红楼梦》里面讲到的,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批阅《石头记》,那么我们姑且把这个悼红轩当成为曹雪芹的斋号,书房号,如果是《悼红轩文集》,那全部是曹雪芹自己的诗文了,如果这样来评论的话那就不对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14楼2015-07-01 20:38
                    回复
                      小说是再现生活画面的,艺术的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它的真实性,如果不真实了你就打动不了读者。《红楼梦》主要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大家庭,主要是写大家庭内部,是大观园。人物呢,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还有一大群姊妹、丫头,这样一些人,她们足不出户。如果写她们的诗词都能够表现祖国的雄伟山川或者是民生疾苦,那还能真实吗?如果说金陵十二钗、贾宝玉,人人写诗,都是李白、杜甫、苏轼,那么“海棠诗社”应该改为“中华诗词协会”,哪能把诗词写得最好的人都集在一起?比如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者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或者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叫《红楼梦》里的谁写这样的诗词呀?黄河没到过,长江更加不用说了;“路有冻死骨”,他(她)能看到这些?这样写的话,就不真实了嘛。曹雪芹即使有李白、杜甫这样的本领,也不能写这样的诗。如果《红楼梦》的诗词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分量的话,《红楼梦》就完了,小说就毁了。所以曹雪芹只能让他创造的人物去写风花雪月,去写别离相思,写四季更换,伤春悲秋,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像女儿写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女儿嘛。所以脂评叫它“香奁体”。“香奁体”就是贵府小姐写的体裁。你看林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这些歌行采用的全是“初唐体”,唐代初期的诗。比如说《秋窗风雨夕》,就是仿《春江花月夜》这个格调,所以《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对得非常工整,是模仿这个格调写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体”的代表作,当然是写得好的,但在整个唐代诗坛里,它不是最高雅、最上乘的作品。“初唐体”是什么?“初唐体”就是初唐时期的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是最通俗的,最流行的那些歌,写出来的句子都是比较浅易的、能看懂的,很流畅的;主题都是有共同性的,像别离相思、伤春悲秋、青春老大这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一般性的这种题材,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涵,更少作政治讽刺。因为《红楼梦》里面的这些公子、这些小姐,本来就是如此。当然我不是说整个《红楼梦》里没有寄托,没有政治讽刺。我讲绝大多数是这样一种形式,何况小说在那个时代主要还是破愁解闷的闲书,它要求通俗,所以,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天马行空,或者韩愈的奇崛古奥,李贺的牛鬼蛇神,全都用不上。


                      16楼2015-07-01 20:47
                      回复
                        曹雪芹写的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同他的诗歌创作这两者是结合得非常好的,有读者可接受性。这些决定了曹雪芹这样写。这不是曹雪芹本领不够,而正是他高明的地方。写的是小说,小说是第一位的,为里面的人物服务。他要模拟女儿们写的诗还不能都一样。个人的思想、性格、修养、境遇、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写出诗来都一样呢?这样的话,林黛玉写的诗就要写得很机智、很灵巧,因为林黛玉是冰雪聪明的人;还要写得很缠绵、很哀怨,这样才像 “潇湘妃子稿”。薛宝钗的诗,人称 “蘅芜体”,因为她自称“蘅芜君”,住在“蘅芜苑”,她就写得雍容浑厚、含蓄典雅,表现她很自持自重,有修养有身份。史湘云,人很聪明活泼,又很豪爽,所以她的诗清新、语言洒脱、不加雕琢地写出来,有很自然的意趣。这样就很难为曹雪芹了。光要写女儿的还不行,女儿的还要一个一个不一样,但是曹雪芹都写出来了,你说曹雪芹本领大不大!


                        17楼2015-07-01 20:49
                        回复
                          而且小说里作诗的人也很多呀。不能每一个人都像钗、黛、湘,都写好诗,否则也不真实。还有一些根本文化程度很差,但是行酒令时也要作两句的,像薛蟠之流的,基本上是文盲兮兮的,还有一些妓女之类的。所以不能都是一个腔调。我们不说别的,说李纨,李纨这个人大家知道,是从小知道诗书的,因为她的家庭环境,所以她会作诗一点不奇怪。但是这个人又只会侍亲养子,侍奉上面的人,养自己的孤儿,是一个寡妇,心如古井,槁木死灰,没有什么追求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也平平淡淡,做人也老老实实,怎么可能写出好诗来呢?书读过,诗歌的基础有,所以她看人家写诗的能力比她作诗的能力要高得多,大家都推大嫂子做社长,我认为推得真恰当。“海棠诗社”的社长,因为她为人公道公平,评诗的眼光有,不偏袒哪一人,所以将李纨塑造成一个很不错的裁判员,但不是优秀运动员,她自己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是一个好裁判。所以她的诗写的平庸一点,这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写平庸诗的不止她一个。你说香菱,她从小没机会读书呀,被人家拐走了,但她有遗传基因——这是我讲的,不是曹雪芹讲的——她的家庭是诗书的家庭,进了贾府以后,周围的环境是大家都在吟咏作诗,她特别的羡慕,所以她自学苦学,学习作诗。开始学作诗时,她读的诗也不多,写出来的诗就不能不幼稚。所以有人说《红楼梦》里的很多诗很幼稚。作者就要写它幼稚。按林黛玉的讲法不叫幼稚,叫“不雅”,因为诗读得太少,开始写得太“不雅”了。我们细细地看香菱的第一首诗就晓得它“不雅”,一点都“不雅”。还有迎春,人家称她“二木头”,可能老实是老实,但是聪明不够,不太会作诗,有时候在宴会上面讲几句诗,把韵都弄错了,你说她作的诗能不笨拙么?笨拙才是真实的。还有我刚才说的像薛蟠呀,云儿呀,冯紫英呀,蒋玉菡呀,他们所谓的诗能不粗俗吗?《红楼梦》里出自薛蟠、云儿的,有很多艳歌淫曲,不但粗俗,简直下流,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写吗?我看,后四十回就写不出来。没有出色的模拟本领,谁能写得出来?你去看看那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的那几首淫曲艳词,我就特别佩服作者,这个曹雪芹哪里学来的这个本领?写得这么像。所以,模拟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诗,要比自己作几首好诗放在小说里(这是过去很多小说家犯的通病),不晓得要困难多少,要高明多少。所以我说你衡量《红楼梦》里诗词曲的尺度,就不能把他当作曹雪芹平常自己作的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尺度,你要着眼于小说的真实性,看所写的诗是不是为人物服务,为故事服务。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这篇文章收在好几本书的前言里,我把里面的《红楼梦》的诗词归纳成六点,其中一点就是讲“诗即其人”,意思就是谁写出来的诗,就是谁的诗。用茅盾先生的话就是“按头制帽”,根据你头的大小给你定做帽子。每首诗歌都是性格化的,跟人物相符。


                          18楼2015-07-01 20:54
                          回复
                            我下面准备讲的第三点,就是诗歌里面带有谶语性质,用谶语的表现方法。所以,第三点我讲,谶语式的表现方法。明义说黛玉的葬花词是“似谶成真自不知”,谶或谶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无意中预言了将来。写诗怎么能写出将来的遭遇呢?这一点有很大的神秘性,有宿命的成分,这跟曹雪芹思想中有很深刻的悲观主义有关,他处在他那个时代,我们要理解,不是我们今天的。他对现实很悲观,找不到答案,就归之于命运,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了的。这样一种观念应该说是消极的,不要为了把曹雪芹讲得高,就什么都是好的,宿命的观点是消极的。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因为他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悲观的宿命的思想,他往往从一个人开始的时候探视他后来的结果,以为从他诗词里也会自然的流露,所以有很多谶语式的表现。我们撇开他思想上的消极面不说,他在艺术上倒有一个好处,就是前面后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物描写里也有这种情况。


                            19楼2015-07-01 21:31
                            回复
                              比如说小说人物里第一次描写到惜春。不是提到她名字,而是描写到她的时候,她刚好跟水月庵的小尼姑两个人在那里玩,人家送宫花去,她说了几句话:我正在和智能儿讲呢,将来我也跟着她当尼姑去,如果真的当了尼姑,剃了头发,花往哪里戴呢?脂砚斋说闲闲一笔,就把后半部的线索提动。《红楼梦》的这个特点,并不只是我刚才讲的这个例子。诗词里有很多很多都是如此。


                              20楼2015-07-01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