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无罪吧 关注:53贴子:3,820
  • 9回复贴,共1

说说读史方法(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孙武


IP属地:河北1楼2015-06-29 15:47回复
    原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
    转自:陈雪瑞吧


    IP属地:河北2楼2015-06-29 15:48
    回复
      因此,我希望大家对胡适的这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牢牢记住后半句,彻底忘掉前半句。
      如此说来,难道我们就对史料不能加以质疑,而必须全盘接受吗?当然不是。但是,凡是对史料有所质疑,必须要以其他的史料为证,无史料证据而妄自揣度,是要不得的。


      IP属地:河北5楼2015-06-29 15:49
      回复
        当我们拿不同记载去质疑其他史料,那我们面对两种不同的记载,又将如何取舍呢?这也可以分下面几种情况:
        a、有直接史料的,相信直接史料,而不信间接史料。
        譬如鱼豢《魏略》称诸葛亮“亮乃北行见备”,这与《三国志》“三顾茅庐”的记载截然不同,那么到底谁是谁非呢?我们读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是诸葛亮这个当事人亲笔所写,这就是第一龘手资料,是直接史料。除非能证明《出师表》是伪作,否则我们必然选择相信《出师表》。
        这是因为间接史料的创作,是以直接史料为基础的,间接史料在编纂、流传的过程中,会遭到删削修改,从而造成错误记载,但直接史料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b、都是间接史料的,相信年代接近的记载,而不信年代久远的记载。
        譬如研究夏商周三代历史,司马迁《史记》与谯周《古史考》相比,我们选择相信《史记》,而《史记》与《竹书纪年》相比,我们又选择相信《竹书纪年》。这是因为《竹书纪年》作者所见史料,必然多于司马迁,而司马迁所见史料,又必然多于谯周。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谯周所见史料,司马迁皆见之,而司马迁所见史料,谯周则未必得见。
        c、同一部书或同一时代书中记载不同,则当比较其史料来源
        譬如《史记•晋世家》记载赵氏灭族之事,曰:“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而《赵世家》中记载此事,则敷衍为一大篇声情并茂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两种记载孰真孰假?我们考察两者史料来源,《晋世家》采用《左传》记载,而《赵世家》中采用战国传说,很明显,《左传》记载的可靠性要远远大于战国传说,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晋世家》记载为真,而《赵世家》记载为假。
        d、孤证的情况,应当存疑
        有时候,某方面的史料只有一条,也就是所谓孤证。在这种情况下,其所述内容应当存疑,而不能轻率的断定其为真或为假。
        譬如传世诸书皆曰尧舜禅让,而《竹书纪年》偏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竹书纪年》之记载,旁书所无,是为孤证。那么到底孰真孰假?
        个人以为,《竹书纪年》的说法虽然是孤证,但不宜轻易抹杀,而尧舜禅让之说,战国诸子多有论及,他们也不可能是串供,因此在得到更多的史料证明之前,上述两种说法可以并存之,不必偏信一种。


        IP属地:河北7楼2015-06-29 15:50
        回复
          二、史识
          史识指的是对历史的见识,我们读历史,能从一件具体历史事龘件中得出什么结论?能从许多件历史事龘件中窥探到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读史书时,怎么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呢?个人以为,一是全面的看问题,二是要有足够的见识。
          譬如读《汉书•李陵传》,读至武帝应允李陵以五千步卒远涉大漠独当单于,则可知其用兵之轻率;读至其闻路博德上书而疑李陵反悔,敕书责其出兵而不与之骑,则可知武帝纯用权术,非用兵之道;读至闻李陵败,召相士察看李陵家人有无死丧色,则可知武帝之迷信;读至陈步乐初受厚封,后被逼死,则可知武帝之暴虐,赏罚全凭一己好恶;群臣之中,除司马迁之外,更无一人秉公而言,则可知当时朝臣尽为武帝积威所劫,皆诺诺之辈。


          IP属地:河北9楼2015-06-29 15:51
          回复
            围观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6-29 16:57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6-29 16:57
              回复
                是独观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6-29 16: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