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作者: 谢朓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 诗
正文
原文
原文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①
江路西南永②,归流东北鹜③。
天际识归舟④,云中辨江树⑤。
旅思倦摇摇⑥,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⑦,复协沧洲趣⑧。
嚣尘自兹隔⑨,赏心于此遇⑩。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11)。
注释
注释
①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作此诗。本诗写谢朓赴任途中所见所想,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情和远害全身之思。写景入神,"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王夫之评语)。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②"江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永,长,远。③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鹜(wù务):奔驰。④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归舟:归向京城的船。⑤江树:江边之树。⑥摇摇:心情恍惚貌。⑦怀禄:怀恋俸禄。⑧协:合。沧洲:临水之地,多代指隐逸之地。⑨嚣尘:喧嚣的尘世。⑩赏心:令人心情舒畅的事。(11)"虽无"二句: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作者: 谢朓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 诗
正文
原文
原文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①
江路西南永②,归流东北鹜③。
天际识归舟④,云中辨江树⑤。
旅思倦摇摇⑥,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⑦,复协沧洲趣⑧。
嚣尘自兹隔⑨,赏心于此遇⑩。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11)。
注释
注释
①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作此诗。本诗写谢朓赴任途中所见所想,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情和远害全身之思。写景入神,"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王夫之评语)。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②"江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永,长,远。③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鹜(wù务):奔驰。④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归舟:归向京城的船。⑤江树:江边之树。⑥摇摇:心情恍惚貌。⑦怀禄:怀恋俸禄。⑧协:合。沧洲:临水之地,多代指隐逸之地。⑨嚣尘:喧嚣的尘世。⑩赏心:令人心情舒畅的事。(11)"虽无"二句: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