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不只考验政府,也试炼着中国的公民社会。从现在开始,把在灾难中凝聚的善行和公民精神,作为新的起点,整合构建一个国家爱的伦理。
大地为什么裂开?此乃“天问”。一个泪流满面的中国,一段举国泣血的日子,中国仰天而问,中国举国哀悼。
“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网络公祭活动”昨天14时28分正
式启动。活动结束后,专题网站将丰富内容,建成“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在网上长期保留,永远纪念。
哀悼是一个经历灾难的民族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负责。网络公祭活动中,网友们向全体遇难同胞敬献虚拟的鲜花,以表达深切哀悼和缅怀;给遇难同胞家属写信留言,以表达深挚的慰问和抚慰,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大灾的阴影。
这是互联网时代,在重大灾难面前,中国网民第一次通过网络公祭,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敬意,对重建家园的祈愿。这是现代文明时代的一次网络公祭,表明了互联网对公民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展,它对公民社会所必需的参与意识、自治理念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每一次灾难都是对公民精神的试探,这一次,于巨大的伤悲之中,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民社会的成长。
互联网见证着灾难中公民精神的提升,互联网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冷静和坚强。公祭活动中,人们继续要求捐款和献血,有些网民关切询问领养地震孤儿的途径。他们深信,如果有足够的收养能力,为什么不去做呢?领养一个在灾难中失去双亲的孩子,就是担当了国家的苦忧。
灾难不只考验政府,也试炼着中国的公民社会。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把在灾难中凝聚的善行和公民精神,作为新的起点,整合构建一个国家爱的伦理。我们常说“化悲痛为力量”,如果真的想化悲痛为力量,就把这场苦难化为一次洗礼。你,每一个中国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现在开始向逝者默哀、对生者负责。
大地为什么裂开?此乃“天问”。一个泪流满面的中国,一段举国泣血的日子,中国仰天而问,中国举国哀悼。
“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网络公祭活动”昨天14时28分正
式启动。活动结束后,专题网站将丰富内容,建成“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在网上长期保留,永远纪念。
哀悼是一个经历灾难的民族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负责。网络公祭活动中,网友们向全体遇难同胞敬献虚拟的鲜花,以表达深切哀悼和缅怀;给遇难同胞家属写信留言,以表达深挚的慰问和抚慰,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大灾的阴影。
这是互联网时代,在重大灾难面前,中国网民第一次通过网络公祭,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敬意,对重建家园的祈愿。这是现代文明时代的一次网络公祭,表明了互联网对公民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展,它对公民社会所必需的参与意识、自治理念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每一次灾难都是对公民精神的试探,这一次,于巨大的伤悲之中,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民社会的成长。
互联网见证着灾难中公民精神的提升,互联网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冷静和坚强。公祭活动中,人们继续要求捐款和献血,有些网民关切询问领养地震孤儿的途径。他们深信,如果有足够的收养能力,为什么不去做呢?领养一个在灾难中失去双亲的孩子,就是担当了国家的苦忧。
灾难不只考验政府,也试炼着中国的公民社会。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把在灾难中凝聚的善行和公民精神,作为新的起点,整合构建一个国家爱的伦理。我们常说“化悲痛为力量”,如果真的想化悲痛为力量,就把这场苦难化为一次洗礼。你,每一个中国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现在开始向逝者默哀、对生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