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8日漏签0天
吃货吧 关注:2,055,607贴子:7,578,87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吃货吧
>0< 加载中...

如何练好厨艺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女王雨薇
  • 糖醋排骨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做为一枚资深吃货、而且是专业饭店管理毕业的吃货、而且是自己会两手的吃货,并且,尤其重要的,一枚研究知识管理的吃货,我把自己的经验贡献出来:
1、非常重要的前提:爱吃。
而且不是一般地爱吃,不满足于家常菜那种爱吃法。如此,为了照顾好自己的胃,动手简直是顺理成章之事,由于标准高,当然动手也就不会象一般人那样炒点家常事,必然有不断推陈出新、充满创意的进步需求。
吃东西还不能挑,最好是大江南北各大菜系都甘之如饴,中餐西餐咖喱一概通吃。
广博的吃,会奠定良好的做菜基础。否则,品鉴上先就差了。
2、不仅吃,而且知。
很多人吃东西就是吃东西,缺少研究心理,须知,吃之一道,博大精深,比如单只豆豉、豆腐、豆腐乳,各地的做法就各不相同,这与地理、历史、文化等都分不开,所以通常来说,一个真正的吃家,必然具备文化根底。袁枚、董小宛、梁实秋、汪曾祺、沈宏非……这些吃家同时都是深具文化内涵的人,通常来说,还不能太穷,太穷了很多东西吃不起,品鉴上就差了,唐鲁孙老先生那是珍妃、瑾妃的堂侄孙好吗?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先生毕业于同文馆,供职于京师警察厅,名副其实的美食家。汪曾祺年少时也家境殷实。所以吃和知的前提是最好有点钱。
吃,既要知其然(什么材料、菜系归属、风味特点),还要知其所以然(何种做法、历史掌故),创新固然好,但不能乱创,宫保鸡丁用腰果而非花生米,那就不能算正宗的宫保鸡丁(可以另取名字)。
知,就是在吃的基础上,要了解各种食材的特性,然后才能做好搭配。比如各种调料分别有什么作用,各种蔬菜的味道、各种肉的部位、怎么料理……吃多了,自然也就了解,了解还不够,得掌握,熟记心中,信手拈来,形成自己的搭配机制。
博览群书是少不了的。《随园食单》肯定得列入必读书目吧,《雅舍谈吃》、唐鲁孙的系列、汪曾祺、沈宏非的散文也都是要读的,这些,都并不是手把手教人做菜,主要在于提升吃的品位。除了专门写吃的书和文章,其实《红楼梦》中也有不少篇幅谈到吃,《影梅庵忆语》中关于董小宛的厨艺的描述,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食谱的书坊间在所多有,文怡、贝太,找几本放在手边备用就好。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是《孔府菜谱》,这书的好处就是有做法、有故事,书中有不少地方记述菜的由来,比如诗礼银杏、金钩挂银条、竹影海参等,其实对于做菜都很有启发。
3、必须练、勤练。
前面汪惟所说,去报个厨师班,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找不到可报的班,那就自学,跟着电视练是一个方法,我个人觉得真没那么复杂。有时候想做某道菜,去超市找不到好原料,难道能将就?当然是看什么新鲜买什么,有时候就是现查菜谱,做的多了,自然熟练。没兴趣不动手,怎么都长进不了。汪曾祺难道学过厨师吗?梁实秋经常也自己做做。
我以前做菜不太成功,就是因为太机灵,老是想着偷工减料,后来就老实了,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尽量照搬,等熟练了以后再改良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吃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