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终结吧 关注:10贴子:9,616

【Beginnings of learning】学之始...尝试自行翻译o(╯□╰)o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尝试翻译老克的“THE BEGINNINGS OF LEARNING ”


IP属地:上海1楼2015-06-08 23:01回复
    大致地翻看了下,这本书主要记载的是克与克氏学校中的学生,教职员工间在非正式场合的谈话与讨论。
    想翻译也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1、想知道老克究竟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的。
    2、好奇他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私下讨论同公开演讲时的谈话方式一样吗?
    3、想感受下克氏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否很独特?
    4、锻炼下自己荒废已久的英语。


    IP属地:上海2楼2015-06-08 23:13
    回复
      2025-07-28 00:31: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英格兰Hampshire的Brockwood公园中有一个为13至19岁孩子开设的教育中心。那是克里希那穆提在英格兰时的住处。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克里希那穆提与学生们,教职员一周二次非正式的谈话与讨论。


      IP属地:上海3楼2015-06-08 23:19
      回复
        那么就开始了。渣翻译什么的,克氏著作还是看原版英文的为好


        IP属地:上海4楼2015-06-08 23:22
        回复
          先让我


          IP属地:上海10楼2015-06-21 21:30
          回复
            问:我们中的每个人。
            克:你可以吗,Gregory?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吗?
            问:我们一起。
            克:不。谁是那个“一起的我们”?你会负起责任给这儿带来正确的沃土吗?在这样的沃土上你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都能作出完全而恰当的反应。如果我们中的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就没有问题了不是吗?那么这个地方将会是不可思议的,每个人的内在都将点亮一根一千瓦的蜡烛。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吗?换句话说,当你讲,“我会十点钟上床睡觉”——或者是你说好的任何事情——不需要别人来监督你都会做。你们明白了吗?当你学习的时候你将所有的注意力投放在学习上,这意味着你对学习该门学科的一种恰当反应。对于你们各自的责任也是如此。我们能够一起这样做吗?
            问:我们能做啊,但我们不常做。
            克:为什么?是因为你想做其他的事情进而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松懈了或者无动于衷?
            问:首先,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件事他又怎能为此负责?我的意思是,在我能够为某件事承担起责任前,我必须得知道自己是否能做。
            克:是的,你得有能力去做。
            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说“你得负责,”似乎想当然地认为对方知道做什么。
            克:不,瞧,Tungki, 我们才刚刚定义了那个词。我现在问,你们是否有足够的智能,理解力来应对发生在这里的事?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就让我们谦虚些,让我们理智地说:我们不能。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出自己内在的这种能量呢?讨论这个问题,我不会给你们找答案。


            IP属地:上海12楼2015-06-21 21:38
            回复
              问:这可能与“关系”有关。当你负起责任时,你是在关系中负起责任的,不是吗?
              克:我不知道——自己探索。
              问:我看到学校中存在着那么多的误解(misuderstandings),学生间的,教职工之间的。我现在发觉,为了负起责任我们必须首先看到我们之间存在着误解且必须消除它们。
              克:那么你要如何消除一个误解呢?有什么必需的品质(quality)是能够帮助我们消除误解的呢?你说了某些话而我误解了它然后我很受伤。你和我要如何消除那伤害,那种“你误会我了”的感觉?或者我做了一些你认为我不应该做的事情引起了误会,你要如何消除它?
              问:回到最初找找是哪里出错了。
              克:有必要做到那种程度吗?
              问:这是需要时间的。
              克:不,可不止需要时间——还有什么是必需的?
              问:敬意,适当的关系。
              克:这是什么意思?继续。
              问1:这需要耐心与关心,一种渴望的热情。
              问2:我会说那是慈爱(affection)。
              克:Peter说需要慈爱——你们明白吗?如果我有慈爱我会说“让我们来正视这个误会看看我们是否能化解它。”但是如果我只是在智性上花时间来检查,那么我还会因为其他人而受伤。所以慈爱是消除误解的基础,对不对?
              问:我想,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一个自我的想象(an image of yourself)的话你就不会受伤害。
              克:是的,但是我对我自己有个一自我的想象(image)他对我也有他自己的想象。因为你说的话让我很受伤,我要如何化解它呢?我能否说“瞧,我误会了,很抱歉,让我们再谈一遍好吗?”那需要一种慈爱,不是吗?你们有那样的慈爱吗?慈爱同臆情(sentiment)不同——在这点上是很清楚的。


              IP属地:上海13楼2015-06-21 21:39
              收起回复
                问:臆情是什么?
                克:一种感情,情绪(feeling)
                问:但不是直接感受到的情绪(right feeling)。
                克:现在找出慈爱(affection)爱(love)臆情(sentiment)之间的差别。我们说臆情是情绪化的,感情用事的。“我感到自己应该做这些,我感到自己是个伟大的人,我感到自己很生气。”——这些是臆情。“我爱孩子们”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臆情,因为我不想做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事情。臆情意味着一种情绪。那什么是慈爱,什么是臆情呢?
                问:臆情中似乎存在着某种自我欺骗的因素。
                克:是的。臆情会变得强硬(hard),变得高效但使人痛苦。
                问:你经常会发现一个感情用事(sentimental)人在另一心境下会变得十分残暴。就像纳粹分子,多愁善感于音乐和艺术但同时又极其残忍。
                克:是的。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也存有这样的臆情,所以不要将它划分到某一特定的群体内。换言之,我们可能通过音乐或美术变得情感充沛,进入一种狂喜的无我状态。我们会感慨:“噢,我爱大自然。”但是下一刻又可以殴打他人的头部因为对方碍着我们了。所以臆情是一回事,慈爱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对你有慈爱,那么我会想和你慢慢谈,我会说“不要那样强硬,冷静些,坐下来,和我谈谈吧,是我误解了你,我想和你好好地谈一谈因为我爱你。”我对待你没有感情用事,我对你有关爱。不知道你们是否看出其中的差别了?
                问:我想年轻人通常觉得臆情是很草率的。
                克:我赞同。
                问:因为你的臆情会变得机械化,变得呆板,你自动地生成一个反应。
                克:你知道吗,理想主义是多愁善感的(sentimentality),因而导致了伪善(hypocrisy)——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到这点。
                问:因为理想主义有着各种心境状态。
                克:是的,那些都涉及臆情。那么就清楚了,在发生误解的情形下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慈爱可以好好地谈一谈去化解误会而不是任由它累积?
                问:或许这个“多愁善感(sentimentality)”需要先明确下定义。我的意思是,它的情感程度远比臆情要深。它是个二手情绪。
                克:一个丑陋的东西。
                问:假装的东西。
                克:是的,就像戴上的假面具。


                IP属地:上海14楼2015-06-21 21:40
                收起回复
                  2025-07-28 00:25: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不过这玩意儿似乎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辨别出来。让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吧:我看到了一颗美丽的树。会有怎样的感受?
                  克:我看着那棵树说“多么壮观的树啊,真美。”——这是一种臆情吗?
                  问:先生,你说这话是在对自己说吗?
                  克:是的,我说“多美啊”是对我自己说的。你在那里的话我会说“看,这棵树真可爱。”——这是一种臆情吗?
                  问:这是一个事实(fact)。但是当你看着一棵树认为“你应该感到这是一颗美丽的树”时这就是一种臆情了。
                  克:是的,就这意思。你们都明白了吗?你们是否都理解了?
                  问:理解了,就是当你认为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时...
                  克:对了。所以当我感情用事时我摆出了一副假惺惺的姿态:我“应该”感到那是一颗多美丽的树啊。
                  问:这是在表演。
                  克:嗯,是装出来的行为。我很高兴我们谈到这点。
                  问:是的,不过现在,继续我们的例子吧。你照顾着那颗树然后对它依依不舍了。然后是否多愁善感就出现了?
                  克:是的。当你依恋上某物,多愁善感就悄然来临了。吸收下,这是你们咀嚼的食粮,你们必须得消化它。当慈爱存在的时候,依恋存在吗?
                  问:不存在,但是两者模式切换得让人们通常察觉不到。
                  克:当然。
                  问:两者看上去似乎没有差别的样子。


                  IP属地:上海15楼2015-06-21 21:45
                  回复
                    问:家就是你经常能够在那里得到支持与帮助的地方。你在那儿倍感舒适,你感觉不到自我意识。你在家里比在其他陌生地方的行动更自在。
                    克:在家中你不是个陌生人,是这个意思吗?
                    问1:如果是那样的话,你有许多朋友与兄弟,你就有许多家。我在许多地方都感到舒适自在。
                    问2:你有一幢房子,你住在里面,不代表它就是你的家。
                    克:那么是什么使它成为一个家呢?
                    问1:慈爱,住在里面的人们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问2:家就是让你能感到安全的地方。
                    克:让你能到安全,让你感到舒适,让你感到自己不是个陌生人的地方——这就是你称其为家的地方吗?
                    问:是的。
                    克:你们还有更多答案吗?
                    问1:在那里你没有任何恐惧。
                    问2:实际上我不认为自己有个“家”,我在加州有幢房子,然而我在这里上学。
                    克:他刚才说了一些话不小心被遗漏了。他说,“朋友和兄弟,“以及”我在许多地方都感到舒适自在。“这是你说的——不要收回它!
                    那么对你们所有人来说怎样才算一个家呢?你们说,我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在家中我不是个陌生人,在家中我倍感舒适,在家中我是不会被当作外人对待的,在家中我做什么都不会被责骂——这是家吗?他们责骂你,他们让你在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到底家是什么呢?


                    IP属地:上海23楼2015-06-28 19:37
                    回复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新周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7-14 11:26
                      收起回复
                        1970年1月31日 Brockwood公园谈话
                        克: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秩序(order)”是什么意思?“纪律(discipline)“是什么意思?”纪律一词的意思是”去学“(to learn)。学徒(disciple)就是学习的人,不是服从指令,唯命是从的人,而是持续不断学习的人。当学习停止,仅仅是在积累知识的时候,混乱(disorder)便出现了。当我们停止从我们的关系中学习的时候,那么不管是在做研究(study)还是在玩耍,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仅仅是依据我们自身积累的知识在行动,然后混乱便开始了。
                        纪律是学习的进程(Discipline is learning)。你说“不要给狗喂太多食物,””早点睡觉“”要守时“"要保持房间整洁”。你告诉我那些的同时我正在学习。生命,生活,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我抵抗你告知我要去做的事,这个抵抗是来自于我个人所累积知识的断言的话,那么我便停止了学习,我在你我之间制造了一个冲突(conflict)。
                        问:你说的这些仅仅是针对学生(student)还是每个人?
                        克:对生命而言,对人类而言,并非仅仅针对学生。
                        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学徒啊。
                        克:人人都在学习。“学徒”的意思是“学习的人”。但在大众的理解中,学徒是追随着某个人,某位大师,某个愚人的徒弟。然而不管是追随者还是被追随者,他们都没有在学习。
                        问:那么如果我们追随的那个人不是愚人呢?
                        克:你不能追随任何人。一旦你追随了某个人,你就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傻子,那位被你追随的人也成了傻子,因为两者都停止了学习。那么,对于纪律和秩序你们要做些什么呢?你们是在学习一切事物吗?不仅仅是学习地理,历史等等学科,而且学习关系?共同在这栋房子里生活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方向,每个人都有各自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在抵抗他人说的话“Oh,她变得独裁主义了。”所有的这些断言,这些抵抗,以及各自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不都制造了混乱吗?
                        如果你说“我自然而然地在做我想要做的事,这是我的本性你不必告诉我该做什么”如果你这样说,而我也这样说,那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做任何事吗?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你理解了我的意思的话。你是自然而然吗?你们中有哪个是自然人?当然没有!你们被你们的父母,被你们的社会,文化,流行,饮食,服饰,你们被政治宣传所影响着。你完完全全地受影响着然后你说”我必须自然而然“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你说”我要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或“我是个自由人。”才不是!你不自由!自由是惊人的东西,说着”我是自由哒“毫无意义。你们甚至都不知道”自由“意味着什么。


                        IP属地:上海34楼2015-07-18 20:49
                        回复
                          问:那么你怎么能说”它是惊人的东西“呢?
                          克:当一个人自由的时候,那是惊人的。但是人不自由。人可以认识到自己是不自由的吗?自由意味着没有恐惧,意味着没有任何形式的抵抗。自由是没有隔离(isolation)的活动,这其中没有任何的抵抗。那么你们是自由的吗?显然,我们害怕,我们抵抗,我们被自己小小的思想,需求,欲望所隔离。所以,当你说”自由“和“天然”时,这两个词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你了解到自己是多么地受限制时你才是自由的你才没有被限制住。然后人就是自由的,就是顺其自然的。
                          你们知道秩序是什么意思吗?有大量空间(space)的意思,不是吗?在没有空间的狭小房间里是很难拥有秩序的。你们不同意吗?你们会明白的。曾经有人给我讲了一项关于老鼠的实验:他们将许多老鼠放进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它们便开始自相残杀——母亲杀死自己刚生下的孩子!我们的内在也同样需要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变得过度拥挤,你们应该去印度看看那些如加尔各答,孟买,德里那样的大城镇,你们不知道那里是怎样的情形,那噪声,大叫声,人群,他们就像在街上密密麻麻涌动的一群蚂蚁,没有空间,过度拥挤引发了暴力。
                          在这里我们必须拥有空间;房子自有它自身的大小限制,那么你要怎么做呢?外在是受限的空间,你们要怎么去拥有内在空间呢?你明白我说“内在空间”的意思吗?我们的心智被成千上万的想法所占据,拥挤得根本没有空间,甚至在两个想法,两个主意,两个情绪间都毫无空间,毫无间隔可言。但是除非你拥有空间否则就没有秩序。秩序意味着学习,不是吗?学习一切事物。所以,如果有人对我说我是个愚人,那么我会想去了解这个真相;我会去探索,不会抵抗着说“你也一样。"我想看,我想听,我想学,我想去了解。因此,学习带来了秩序,抵抗带来了混乱。
                          所以,尽管外在我或许没有足够空间,因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拥挤。但我想看看我的内在是否能有足量的空间。如果我的内在没有空间,那么我就得制造混乱了。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在这里,一群青少年,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反对着已有秩序。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情感,我们来到此处相遇,有任何人告知我们什么事我们都称之为”权威“,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我们要如何在这里不同地生活,不同地行动,不同地快乐?你们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吗?你们会被扔进世界丛林,扔进一群狼的世界中,你们会被摧毁的。在印度,大约有三四千人应聘每一份工作。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有人刊登了一则厨师的职位广告,你知道都有谁来应聘吗?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而且现在这种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是世界上正发生着的事。所以在这样的一所学校中我们必须学习。我说的”学习“的意思是:去发现,去探索关系,因为毕竟这才是我们生活,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要学习怎样生活,什么是关系,什么是爱,这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学习,不是光说着”这是爱“”那不是爱“或”这是权威""那不是权威“这些愚蠢的论断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可以一起实在地学习,那么我想这所学校办的就有点意义了。
                          在印度南部的学校里,有一群6至18岁的小男孩,我们什么都谈。“冥想”在印度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词,它有着一定的意义。当我讲到它时,那群小男孩们静静地端坐着。这是多么不同凡响啊!他们闭上双眼,双腿交叉,每个人都彻底安静地盘坐着。“你必须冥想”在那里是一种传统——无论冥想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必须安静地坐着,必须对生命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知道这个省略号的意思是不是表示谈话有中断,有没被录到的部分?)那么我们要如何一起创造这样的氛围呢?不光是你,或者Simmons夫人,或者我,而是大家一起。我们要怎么做?


                          IP属地:上海35楼2015-07-18 20:58
                          回复
                            问1:我们是不是只有一起才能做到?
                            问2:你说“不是个体,而是一起”?
                            克:一起。你知道“个体(individual)”一词是什么意思吗?不可分割的事物(indivisible)。个体是指完整的,自身不可分割的人。然而我们却是渺小的,破碎的,分裂的碎片。
                            看,在哪里人可以感到彻底的安全,可靠,受保护?你必须拥有彻底的安全感。
                            问:当你信任他人的时候?
                            克:是的,同时也是一种在家,自在的感觉,不是吗?家通常意味着一个彻底安全,你可以去信任,你受到保护的地方。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不是吗?一年中的八个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但是你们在这没有感到安全,是吗?
                            问:不是的。
                            克:是吗?那就好。但是你们都是如此吗?了解在家,彻底安全的状态意味着什么。
                            大脑需要安全感,否则它就不会有效率,清明地运行。只有当脑细胞感到不安时,人才会发神经,才会不平衡。这个地方就是你感觉在家,感到彻底安全的地方。
                            问:要是这儿不是呢?
                            克:我马上就会讲到。人需要安全感,受保护,信任感,自信心以及一种你可以做任何事不用担心会做砸的感觉。在这里你没有感觉那样的安心,是吗?那么谁得为你负责呢?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谁将为你提供这种完全受保护的环境呢?我想你不明白这点。完全地受保护,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你知道婴儿需要受到完全的保护,否则他就会哭。你必须定期地给他喂食,时常为他换洗尿布,照顾他,否则他就会受伤。那么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年轻人谁将为我们提供这样家的感觉呢?是Simmons太太?还是像我这样的人呢?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那么谁来为我们提供家的感觉呢?
                            问:我们中的所有人。
                            克:你们得为你们自己建造这样的家。如果你不去建造它,那就是你的问题。你不能对Simmons太太说“我想要彻底的安全,你没有为我提供。“这是你的家,你正在建造的家,你正在创造它。如果你没有感到如家的感觉那便是你的问题。去探索这个问题,将这种如家的感觉带出来。
                            问:你可以再细讲下安全感的问题吗?我想我们没有理解。对什么的安全感?不是对观念的安全感吧。你知道,我们总将自己同某个观念认同在一起。
                            克:不是的!安全感,感到彻底的安全,不是对观念的安全,而是对人的安全感。你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


                            IP属地:上海37楼2015-07-18 21:31
                            回复
                              2025-07-28 00:1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1:我不是很清楚。
                              问2: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中有些人来到这里是因为他们对此抱有某种想法。
                              克:首先,“看!”我从没研究过神经和大脑结构,但是仅仅观察你自己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它。大脑在哪里感到彻底的安全,放松,受保护时,它就会完美,漂亮地运行。你们没有试过吗?它清晰地思考,快速地学习,没有分裂地完美运作,那就是彻底的安全。脑细胞自身感到没有冲突。为什么你必须和我制造冲突,在我们之间制造冲突呢?
                              当你对我说:”保持屋子的整洁有序。“为什么我就应该感到”啊呀,好脏好乱啊“为什么我不应该被告知要这样做呢?但是这给我带来了冲突。为什么?因为我停止了学习。这是你的家,是你必须建造它,而不是其他人。这是你感到彻底安全的地方,否则你便不能恰当地学习。除非你们将这地方缩减为同外在世界一样的,那个我们相互冲突的地方。
                              安全意味着脑细胞自己处于完美的和谐,完美的均衡中,是一种健康,安静的感觉。那就是家的感觉;而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你在自己的房间中看到混乱之处,你就不得不将它弄得井然有序,因为那是你的家。
                              所以你就不会说”我要离开这个地方。“因为这是你们的家(尽管你可能某天不得不离开)你们知道当你感觉到在家时的感受吗?没有恐惧,你是坦率的,你是信任的。不是必须得信任某个人的意思,而是你有去相信的能力,宽宏大量的胸襟——其他人怎么做没关系。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IP属地:上海38楼2015-08-02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