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说:“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日后也许得靠一块玛莱德娜小点心一样的东西才能追忆似水年华了。 你吹过的风,都是你独特的生命体验,那是关乎个人的,莽远而宏大的东西。
回家会经过一条悠远的小径。
风轻,亦暖。小径很短,像我一样骑车走,不稍一会就到尽头了;它又很长,那些轻轻踏上这条路的人,每一脚都能踩到一寸的风,尘埃浮起,把他们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一拧手把,车子便猛地窜出好远,穿过一片树的阴影,路又短了一截,恍若一段不长却温暖的时光被倏地裁去了一块。
风是从四面八方盘旋而来的,抬头就看得到灯光,树叶并不只朝一个方向摇动,好像在跟着风的频率震颤。我刹住车站在路边,那些人就从我身边走过去,偶尔有两个人分开从我两边绕过。他们的影子在红石子铺成的路上起伏不定,树叶的影子也被映照成几层,层层叠叠,有着齿牙一样的边。一个夏天总有无数个这样的叶片和影子飘飘荡荡,而一个人的经过不过是一粒尘土般大小的事情。风从湖面上掠过再袭来,就被裁成一缕一缕,一条条的了,被人悄无声息地吸进了胸和肺,它就这么消失在这条路上。
我们都在一阵一阵的风中孤独度日,无论身在何处,总会有风彻日彻夜刮在我们曾经的年月里。
一个地方的风应该有它独特的味道。真正认识一个地方,熟悉一个地方的人、事和风是很不容易的。你得长年累月地潜伏在这里,静听每一声虫鸣鸟叫,留神身边经过的各式各样的人,临走时才能勉强知道关于它的一点点事情。那些匆匆而过的人,除了带走几张照片,还能有什么呢?
家园于此,不只是几间住房,而更多的是属于身处其中的生活。
这样的夜晚总是少不了大妈和广场舞。舞曲远远地就荡到我耳边,却不刺耳。再走近些,就看得到大妈们伴着音乐跳舞的身影了。他们有着背后的湖与树做背景,灯光晦暗,却是澄明的白光,身姿也跟着灵活起来。不知为何,此刻自己对这为人诟病的广场舞并无反感,反而觉得它应景了。想起以前在知乎上看过,外国的大妈们其实是很羡慕中国大妈的,她们年过半百依然有虎虎生气,能伴着强劲的音乐在广场上起舞,踢踢踏踏都是活力的洋溢。
突然警醒,这是不是一种妥协呢?以往一在广场上听到广场舞曲,或是看到成群列队的大妈们,总是唯恐避之不及,今天却能真的站下来听一听,看一看了。不过想到这,觉得自己未免有点上纲上线小题大做,大概也是环境使然。我一直标榜自己不喜欢京剧,可每次跟母亲一块坐在电视前看京剧的时候,坚持要看到最后的往往是我自己。一旦过了那个当口,却怎么也提不起对京剧的兴趣了。这都是因为,当时当地,有着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吸引住我了吧。
就像偶然听见一阵一阵穿过荒野槖槖而来的陌生声音,待它走近了才发现只是一场风。它从远处走来,又离开,这片天地间的空气就被重新分配了一次。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一瞬,风改变了你的一生。它将原有的一些东西莫名其妙地抛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而你只好等着另外一场相反的风将它们刮回来。多少人就在这等待里长大,衰老,然后死去。
现在我坐在电脑前敲这些文字,其间喝掉了一瓶1kg的冰红茶,吃掉了5元钱的花生仁。也许这些都无关紧要,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因为它们和几个小时前吹拂过我面颊的风、那些路过我的身影、树梢上舞动的旋律,这一切,连同完整的一段岁月,被我珍藏了。成了我一个人的。除非真心实意地想让你体会,否则谁也别想走进去。
我站在风的肩膀上,好像看到了整座城市的命运。奔波的人像虫豸一样在路上行走,过得平淡而缓慢。与我擦身而过的一个人身上承载着一生的重量,被踩踏过无数次的树影也见证了所有的平凡。平凡仅仅是平凡,它并不伟大。所有的平凡都是一个时代的平凡,所有的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伟大。
这场风终于停在了墙根上,它歇了歇脚,随后又不得不继续奔走。紧接而来的便是一个人的一生,它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这暮年黄昏里的一截残墙根。
风接受了所有人的一生,它容下人们的妥协与争执,变得渺远而神秘,让我拥有着现实,又咀嚼着过往,不安而焦急地等待未来。食色尘世,社会群相,人生百态,在幕布前渐次上演。
周国平说:“人生活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向两个方向瞻望永恒,得到的却永远只是瞬息。”风又算什么呢?它只是流变,是瞬息,却又寓意永恒。人在回家的路上一步一步长大成人,出门时童稚未去,归家已须发皆白。风就这么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我们都不知道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我们长大,长老,然后死去。刮过那片土地的一场风还没有停。
而今天是全国高考的日子,还有14天,我们也要中考了,明白这时候的风不会停,但又不言而喻的心慌与悲楚,只要学弟学妹们升到九年级,才会知道这种风拂过脸庞的记忆。
--------致最后的14天
二中现9(11) 付康

回家会经过一条悠远的小径。
风轻,亦暖。小径很短,像我一样骑车走,不稍一会就到尽头了;它又很长,那些轻轻踏上这条路的人,每一脚都能踩到一寸的风,尘埃浮起,把他们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一拧手把,车子便猛地窜出好远,穿过一片树的阴影,路又短了一截,恍若一段不长却温暖的时光被倏地裁去了一块。
风是从四面八方盘旋而来的,抬头就看得到灯光,树叶并不只朝一个方向摇动,好像在跟着风的频率震颤。我刹住车站在路边,那些人就从我身边走过去,偶尔有两个人分开从我两边绕过。他们的影子在红石子铺成的路上起伏不定,树叶的影子也被映照成几层,层层叠叠,有着齿牙一样的边。一个夏天总有无数个这样的叶片和影子飘飘荡荡,而一个人的经过不过是一粒尘土般大小的事情。风从湖面上掠过再袭来,就被裁成一缕一缕,一条条的了,被人悄无声息地吸进了胸和肺,它就这么消失在这条路上。
我们都在一阵一阵的风中孤独度日,无论身在何处,总会有风彻日彻夜刮在我们曾经的年月里。
一个地方的风应该有它独特的味道。真正认识一个地方,熟悉一个地方的人、事和风是很不容易的。你得长年累月地潜伏在这里,静听每一声虫鸣鸟叫,留神身边经过的各式各样的人,临走时才能勉强知道关于它的一点点事情。那些匆匆而过的人,除了带走几张照片,还能有什么呢?
家园于此,不只是几间住房,而更多的是属于身处其中的生活。
这样的夜晚总是少不了大妈和广场舞。舞曲远远地就荡到我耳边,却不刺耳。再走近些,就看得到大妈们伴着音乐跳舞的身影了。他们有着背后的湖与树做背景,灯光晦暗,却是澄明的白光,身姿也跟着灵活起来。不知为何,此刻自己对这为人诟病的广场舞并无反感,反而觉得它应景了。想起以前在知乎上看过,外国的大妈们其实是很羡慕中国大妈的,她们年过半百依然有虎虎生气,能伴着强劲的音乐在广场上起舞,踢踢踏踏都是活力的洋溢。
突然警醒,这是不是一种妥协呢?以往一在广场上听到广场舞曲,或是看到成群列队的大妈们,总是唯恐避之不及,今天却能真的站下来听一听,看一看了。不过想到这,觉得自己未免有点上纲上线小题大做,大概也是环境使然。我一直标榜自己不喜欢京剧,可每次跟母亲一块坐在电视前看京剧的时候,坚持要看到最后的往往是我自己。一旦过了那个当口,却怎么也提不起对京剧的兴趣了。这都是因为,当时当地,有着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吸引住我了吧。
就像偶然听见一阵一阵穿过荒野槖槖而来的陌生声音,待它走近了才发现只是一场风。它从远处走来,又离开,这片天地间的空气就被重新分配了一次。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一瞬,风改变了你的一生。它将原有的一些东西莫名其妙地抛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而你只好等着另外一场相反的风将它们刮回来。多少人就在这等待里长大,衰老,然后死去。
现在我坐在电脑前敲这些文字,其间喝掉了一瓶1kg的冰红茶,吃掉了5元钱的花生仁。也许这些都无关紧要,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因为它们和几个小时前吹拂过我面颊的风、那些路过我的身影、树梢上舞动的旋律,这一切,连同完整的一段岁月,被我珍藏了。成了我一个人的。除非真心实意地想让你体会,否则谁也别想走进去。
我站在风的肩膀上,好像看到了整座城市的命运。奔波的人像虫豸一样在路上行走,过得平淡而缓慢。与我擦身而过的一个人身上承载着一生的重量,被踩踏过无数次的树影也见证了所有的平凡。平凡仅仅是平凡,它并不伟大。所有的平凡都是一个时代的平凡,所有的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伟大。
这场风终于停在了墙根上,它歇了歇脚,随后又不得不继续奔走。紧接而来的便是一个人的一生,它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这暮年黄昏里的一截残墙根。
风接受了所有人的一生,它容下人们的妥协与争执,变得渺远而神秘,让我拥有着现实,又咀嚼着过往,不安而焦急地等待未来。食色尘世,社会群相,人生百态,在幕布前渐次上演。
周国平说:“人生活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向两个方向瞻望永恒,得到的却永远只是瞬息。”风又算什么呢?它只是流变,是瞬息,却又寓意永恒。人在回家的路上一步一步长大成人,出门时童稚未去,归家已须发皆白。风就这么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我们都不知道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我们长大,长老,然后死去。刮过那片土地的一场风还没有停。
而今天是全国高考的日子,还有14天,我们也要中考了,明白这时候的风不会停,但又不言而喻的心慌与悲楚,只要学弟学妹们升到九年级,才会知道这种风拂过脸庞的记忆。
--------致最后的14天
二中现9(11) 付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