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吧 关注:60,716贴子:115,747
  • 15回复贴,共1

【铁血抗战】抗战国军坦克装甲车研究与新书推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两本著作是前两个月才出版的,是目前华人界研究抗战时期国军坦克装甲车辆最全面的读物了。


IP属地:广东1楼2015-06-03 20:16回复
    下面我结合书本内容提炼一些感悟。
    1.中国与日本装甲力量的起步。大家起步的时间都差不多,毕竟坦克是一战才出现的,中日两国都一致看上了著名的雷诺FT-17,但是中日两国装甲力量的起点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只是买,还不是国民革命军买,而是张作霖、张宗昌这些军阀先买,国军则在北伐期间缴获了一两辆。装甲列车是国军、南北军阀经常使用的武器,用起来还很灵活,毁伤的几率小。总之,北有张作霖、南有陈济棠、东有常凯申、西有盛世才,这些都是购买战车的主要政治人物。至于制造坦克,当时的中国人是想都不敢想。
    日本人虽然也是购买雷诺等型号的坦克,但人家工业基础不一样,很快就展开了国产坦克装甲车的仿造和研发,中日装甲力量很快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IP属地:广东2楼2015-06-03 20:48
    回复
      2025-07-05 10:58:09
      广告
      楼楼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6-03 23:46
      回复
        @刘易阳那样坚强 申个精行不,后面继续更~


        IP属地:广东13楼2015-06-04 12:17
        回复
          看你继续更的内容了
          ✎﹏﹏倭寇入侵中华之时 地不分南北
          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蒋中正
             【一寸山河一寸血】吧欢迎入驻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6-04 14:43
          回复
            1937年12月4日下午,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九师团步兵第36联队第1大队与国军51师301团在索野镇发生激战,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令战车三连连长赵鹊振派一个排支援淳化方向的51师。于三连1排排长钱绍江带队(4辆Pz.1/A型坦克、2辆摩托车)前往预定阵地树林中埋伏,12月5日敌骑兵第9联队一部通过之际,我军战车突然冲出,与301团官兵前后夹杀,击杀敌军40多人!之后战车1排就在淳化防线的上方镇警戒待命。吃了亏的日军探知,淳化一带乃国军第一线防御阵地,有三道防线,配置混凝土碉堡与机枪掩体相连,阵地前方架设两道屋脊形铁丝网和深达三米的堑壕,十分坚固。从12月6日开始,日军第九师团以步兵第36联队为主力,配以飞机轰炸和重炮支援,对我淳化镇守军51师301团发动正面进攻,双方血拼了一天。当晚,国军防空兵42团第4连从清凉山和北极阁调运两门苏罗通S5—106型20mm高射机炮支援与敌人血战了两天的51师。

            12月8日,日军步兵36联队第3大队在山炮、机枪大队、迫击炮以及独立轻装甲车中队的支援下,陆续攻占了淳化镇的国军阵地,51师301团伤亡1400余人,基本打光,代理团长纪鸿儒也身负重伤,只好向后撤退,日军则继续沿淳化防线往上方镇追击国军。


            IP属地:广东18楼2015-06-08 13:16
            回复
              51师师长王耀武获知消息后,急令305团团长张灵甫向87师移交防务,前往上方镇预设阵地阻滞日军,同时与战车三连1排以及防空兵42团4连一同掩护51师所部撤退。下午,战车1排的三辆Pz.1/A在苏罗通高炮掩护下,以“品”队列协同305团官兵推进,与日军步兵第36联队第1大队交火,6挺MG-13机枪和两门20mm机关炮打得敌步兵无法抬头,使敌人以为20mm炮弹是中国坦克发射的。36联队联队长坂胁次郎大佐和传令兵躲入一间房屋才免于被扫死。国军战车与305团步兵一路扫射,径直冲向日军18旅团司令部,遇上东京都新闻代表团乘小汽车出来,马上被扫射击毁,曾经摆拍国军维克斯坦克单车突进的朝日新闻社著名记者浜野嘉夫中弹身亡。日军山炮第9联队操作94式75mm山炮还击,但火炮助锄无法嵌入地面以至发射十分勉强,只有一辆Pz.1/A被山炮弹片击中而且从装甲上滑开,令日本人十分震惊。步兵36联队的两个中队协同独立机枪中队缓过神来阻击中国坦克和305师的进攻,遭到中国坦克重创,当场数个机枪阵地被消灭,损失百余人,一门94式山炮的炮盾还被7.92mm子弹击穿。

              此后,由于305团步兵受阻,战车三连1排的一号坦克选择返回己方阵地,暂时脱离了前线战斗。


              IP属地:广东19楼2015-06-08 13:17
              回复
                此时,苏联援助的装备尚未权属抵达,因此只能将装甲兵团原有装备予以补充、再混编以苏联提供的装备来组建战车团。混装组成的基层装甲部队——战车营,以1149团第一营为典型,装备序列如下:
                战车第一连
                连部(英制维克斯六吨MK.F 一辆、意大利CV-35 一辆)
                第1排(英制维克斯六吨MK.E 三辆)
                第2排(英制维克斯六吨MK.E 三辆)
                第3排(意大利CV-35 六辆)
                战车第二连
                编制同上
                战车第三连
                连部(俄制T-26B 一辆)
                第1排(俄制T-26B 三辆)
                第2排(俄制T-26B 三辆)
                第3排(意大利CV-35 六辆)
                补给第四连
                营各直属排
                第二营则有足够的俄国坦克,所以第二营战车连(5、6、7连)的编制和一营第3连的编制相同。
                1937年年底,国民政府为了补充战损,又从英国进口了12辆维克斯六吨战车,仍然是四色迷彩涂装,但是加上了青天白日徽


                IP属地:广东28楼2015-06-14 12:01
                回复
                  2025-07-05 10:52:09
                  广告
                  意大利基于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由安萨尔多公司使用菲亚特的行动装置研制了CV-33系列坦克,其全重有3.4吨,使用菲亚特水冷汽油机可跑42km/h,原本CV-33只装备一挺6.5mm机枪,改进型则装备了2挺布雷达8mm机枪,更新车体连接方式后,1935年投产了CV-35,也称L3/35。1934年,孔祥熙就买回了18辆CV-33,但是一直封存于南昌的仓库里未加使用。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又订购了100辆CV-35,据说有94辆到货。在1938年运抵广州后随即便转入200师麾下。这个而言,国军估计装备过100余辆CV-33/35超轻型坦克。有意思的是,在1938-1939年间,国军称T-26为”中战车“,称CV-35为”轻战车“,当然这是根据中国道路桥梁的承重而言。



                  在解放战争被中共缴获的CV-33,现保存在军博。可以发现它是单色涂装,有可能缴获自胡宗南的部队


                  IP属地:广东30楼2015-06-18 19:40
                  回复
                    不错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6-18 22:38
                    回复
                      怎么不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6-19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