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资料吧 关注:184贴子:263
  • 7回复贴,共1

【塞窦窿】:调皮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窦”其实是什么呢,珠江三角洲这一带地方水网密布,
在这些“水道”里面很多人称为“闸窦”那些“闸洞”又叫做窦窿,
在这里其实关系到一些岭南民间的葬俗,
就是说未成年的早夭的 夭折的小孩一律不得厚葬的包裹起来,
要么扔到乱葬岗,要么扔到河涌里 所以漂流有可能塞住窦窿,
但是窦窿可大可小: 大的那些 大到船也能通过的也称“窦”,
所以你不能说“窦丁”这么小才算就是,未成年的夭折的都可以扔下去,
但是这个做法是很不文明的。塞窦窿,原本这话骂人是相当恶毒的,
但是情况变了,现在这话骂人不但不恶毒还成为了好孩子的同义词,
你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的孩子,这个是家里那个“塞窦窿:
其实心里想是好孩子的意思,就像老婆跟别人说这个“衰佬”,其实心里想说亲爱的的意思。


IP属地:浙江1楼2015-06-03 19:33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7-04 12:5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7-04 13: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7-04 13:1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7-04 13:2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7-04 13:26
            回复
              且说“窟窿”之“窿”的读音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说:“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如今“窟笼”二字一般都写作了“窟窿”。
              有人曾经问我:“窟窿”二字按《现代汉语词典》:读为“kū·lonɡ”。(也就是说“窟窿”之“窿”当读作轻声)而按张打油《雪》诗,“笼”与“统”、“肿”三韵相通押(王力《诗词格律》:“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又说:“平仄不能通韵。”),据此,似乎又得读作“kūlǒnɡ”。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我说:“窟窿”现读为“kū·lonɡ”,是汉语语音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之所至。而就其原本而言,无疑应当读作“kūlǒnɡ”才是。其理由如下——
              一、“窟窿”原作“窟笼”。“窟笼”二字最早见于三国孙炎的《尔雅音义》,是作为“孔”(上声字)的“反切”之例出现的。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说:“孙炎作反切语本出于俚俗常言,尚数百种。故谓就为鲫溜……谓孔曰窟笼,不可胜举。”所谓“反切”(也称“反语”、“反音”),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之读音的一种方法。在两个汉字中,前者称为反切上字,后者称为反切下字。被切之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据此,“窟笼”之“笼”,无疑应当读作上声。而据《广韵》,“笼”也正有两个声调:一为“卢红切,平东,来。”一为“力董切,上董,来。”
              二、汉语的语音总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一分为二”的。在《汉语大词典》字头“窟”下,除了收有词条“窟窿”之外,还收有词条“窟弄”、“窟栊”、“窟竉”、“窟笼”——其实,说到底它们都是“窟窿”一词的不同写法而已。“弄”:《广韵》“卢贡切,去送,来。”“栊”:《广韵》“卢红切,平东,来。”“竉”:《广韵》“力董切,上董,来。”(《汉语大词典》字头“竉”的释义说:“孔;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古无二字,又多假借……猎化为獦,宠变成竉。’原注:‘竉音郎动反,孔也,故从穴。’卢文弨补注:‘从穴者,窟竉字。’”)“笼”:《广韵》“(见上:有平仄两个声调)”——由此可见,“窟窿”一词尽管后来读作平声了,但从其不同的写法中可以很清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中仍然有一种读法(指其后一字的读音)还是读作上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7-04 13:33
              回复
                百厌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7-09 0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