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巢吧 关注:78贴子:1,630
  • 9回复贴,共1

【兔巢】【转】寒门再难出贵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篇挺长的文章,但是看完了深有感触,希望大家有耐心的看完。


IP属地:天津1楼2015-06-02 09:35回复
    文章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6-02 09:44
    收起回复
      2025-05-10 06:22:47
      广告
      还有广告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6-02 10:24
      回复
        时间就这么过着,我偶尔中午吃饭或者在办公楼碰到各个部门的同事,会问一下这些实习生的情况,当然了什么情况也有,还不至于说捅娄子,但是有喜欢的,有夸的,当然也有抱怨的大学培养的是脑残吗,也有直接骂的,要我把蠢蛋弄到别的部门,给他们换给聪明伶俐的。
        然后在这些同事的夸奖,褒扬,抱怨的,还有直接骂大街的当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农村家庭的孩子普通不会交流,当处于一个部门的新人的时候,不会去交流,不会去拉近,更谈不上和什么拉近关系,虽然不是绝对,但是这个比例超过农村家庭的90%,但是这些孩子有个很大的优点,都很勤快,很少照借口,,大体属于那种夸和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然后是收到夸奖的孩子里面是家庭是经商家庭的孩子,比较活,在实习的时候,和老员工的互动能力比较强,有的家庭个别吐出不差钱的,甚至可以请老员工吃饭,有的还能在解决问题弄出个新点子。。属于那种不会让人讨厌的类型,属于收到赞誉最多的一个群体。
        在就是家里在党政机关做干部的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会说话,不太会唐突,比较有眼力劲,个人气质比较好,但是有时候有耍小聪明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很容易被年成长的发现褒贬不一。
        在就是家庭知识分子的五六个孩子,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不太受实习部门的待见。。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没有眼力劲,二是相对自我感觉比较好,但是有时候会因为言语不懂得分清场合,和年龄差别,说出一些比较固执,活着搬出让实习部门尴尬的事情,其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女孩子,父母是中学老师,人和自我感觉良好,对给安排的跑腿,说三道四,和谁说话也顶着来。弄得实习部门强烈不要,弄得很烦,最后没办法,只好让其检查消防器材,后来因为嫌辛苦,觉得不公平,找我谈话,最后我给的答案,如果不愿意接受,会学校吧,,后来再来每天都迟到,自己就退出实习了,这是第一个自己退出的,也是唯一的一个,很奇怪的性格,后来了解到这女孩子毕业后一直留在省会没有回老家,也没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好像在去蛋糕店工作了一阵,后来又去摆地摊,在后来就一直考什么研究生,就没有能知道她消息的了。


        IP属地:天津7楼2015-06-02 10:31
        回复
          小胖和他爸的故事
          和这个女孩截然相反的是个男孩,个子挺高,是个小胖子,喜欢笑,整天哈哈的。这家伙当初主动要求干大堂经理,因为姓齐,按照约定俗成就叫做齐小胖吧。当初我说大堂经理挺累,他还自动要求,说可以减肥、照顾女同学。然后说自己太胖,不适合干细致工作,呵呵,就是这个小家伙告诉了我什么叫做“人熟是个宝”,什么叫永远都笑绝对没错的。
          这个孩子,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开了一家不错的家居饰品店。当然这个小家伙学习也蛮好,从二级城市来到省会上大学,这孩子的性格很有意思,那他开玩笑,从来不会烦,见谁都笑呵呵的。这个孩子后来虽然没能留在银行工作,但是因为性格好,因为比较活,虽然没有进来,因为家庭条件可以提供一下支持。他在银行实习的六个月,混了个和谁都挺熟,最后因为在银行实习,自己开了家公司,主要是给银行安装提款机。因为这行业是个稀缺行业,一旦坐上了,就很难别人再代替。
          一年的时间,小家伙买了房子,结了婚,也是时常给我打电话。因为当时他想做这个,和他爸爸交流了意见,因为和我比较熟,他爸爸专门跑来找我,请我吃饭,也就是这次吃饭他爸爸教给他,也是教给我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熟就是个宝”。  他吃饭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一大堆奉承话,然后喝了点酒,就说到了自己没文化自己如何干成了一个家具城。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小胖的爸爸应该有点思维含量,他告诉我说:小胖学习挺好,是个好孩子,估计想留在银行,家里没有门路,但是既然有条件在银行实习了,那么自己在省会也没啥能量,就让这个孩子希望能从银行的下属相关业务中找点什么做,从来没有听说过银行会欠债不还吧,当时这个思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当时就很有耐心的听了小胖爸爸的话,与其说小胖这孩子不错,还不如说小胖的爸爸真不错。
          下面是小胖爸爸给小胖的规划:
          小胖开始进银行实习,让他爸爸很高兴。当问他爸爸说做哪个部门的实习的时候,他简略的时候告诉他爸爸,他爸爸不了解银行,但是听小胖说完。立马就觉得实习嘛,最重要的是弄个脸熟,去大堂站着吧,这样银行的头头可以经常见到你。这就是胖爸爸的指导,别的部门银行的头头估计不是能天天见着吧。后来因为实习时间长了,小胖也听说最后留下没几个,再次回家和他爸爸聊这个问题,胖爸爸说:我们和银行工作的那些说了算的没有关系,估计也不差我们家的这点礼物钱,老爸没有本事,能让你留下,小胖,人活着就这样,各有各的命运,不要在想着留银行了。但是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银行也是一家单位,也需要和别人合作,小胖你捉摸一下银行有那些外联公司给银行提供服务,如果可以,争取着半年你看看银行都需要什么业务,争取找出这么一个。小胖的思维转的很快,接受了他爸爸的意见,从那开始,小胖就开始注意办公文具,什么消防器材,什么摄像头安装,什么纸张销售,等等诸如此类。
          最后发现了提款机安装,每装一台的费用不低,但是还是每次都换不同的人,头脑形成了这个思维,告诉他父亲,他爸爸过了几天就来到这里,请我和小胖的主管吃饭,又是送礼,又是吃饭。把整个事情弄明白的时候,在离小胖毕业还有俩月的时候花了20万给小胖开了公司,因为他老爸有家具城的资质,有装修的资质,很快通过小胖找到我和小胖的主管,然后找到了主管的副行长,拿着公司,拿着资质,比装一台比原先便宜五百块的价格承包了我们银行的提款机业务。同时因为相互银行的往来,我们也给小胖介绍了合作银行。  因为这个关系,小胖经常来找我,我曾问起小胖怎么那么听他爸爸的话,小胖说其实就是觉得在老家周围邻居亲戚、朋友中老爸算混得很好的,老爸自己没啥文化,但是能领着几十个员工干,有几把刷子,从小认为爸爸挺能的。再就是小胖很喜欢说一句口头禅,就是自知之明。也是胖爸爸经常说的那句咱得有自知之明。
          小胖有个好爸爸,能给钱,还能发现商机,能让小胖当个小老板,正是他爸爸说的那句:我生的他,了解他,他挺适合自己干,咱也得有自知之明,进不了银行,就合作呗,在省会做个小老板,总比在下面做老板强吧。人得有自知之名,抓住任何机会,这是小胖和他爸爸的故事。


          IP属地:天津8楼2015-06-02 10:33
          回复
            言归正传,开始分析。
            小胖在同龄人中我是最看好的,为什么,因为小胖的爸爸,小胖虽然没留在银行,尽管他也很想进来清闲的工作,但是小胖爸爸的教育给了小胖一个不用忧心的物质环境,所以小胖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有的孩子为什么开朗,有的孩子为什么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个家长整天抱怨钱不够花,整天说大学的生活费太贵了,整天挣钱不容易,这样苦口婆心压力下的的孩子,内心很阳光,内心很灿烂,不可能吧。
            因为物质条件的丰盈,或者说从没有因为正常的生活消费而受到父母关于钱财的压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开朗,相反如果家长以为的念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抱怨什么也贵的时候,我很荣幸的告诉这位家长,您在把您的无能贯穿到孩子骨髓里。。。
            治国表现很好,为什么做了六个月的部门领导,到了最后都不肯为其说一句推荐的话,因为送的礼物是仍货吗?我想不是,是看重小利。要命在那两盒烟上,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意见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烟本身小事情,因为部门领导把治国归类为了:爱占小便宜,从而一句好话不愿意多讲,我深层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治国为什么会拿烟,为什么小东,为什么小胖不会去拿?
            为什么治国会有念头去拿,因为在治国的脑海里“中华烟”是好的东西,是家里不会买的,因为就放在那里,因为有很多,因为父亲没吸过几次,动手拿了,归根结底还是家庭贫困的原因。
            从品德上讲不见得小胖,或者小东,就比治国来的高尚,为什么他们不会随手拿烟,因为也许中华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很想要的东西,小东的爸爸是副厅级干嘛,估计吸烟都应该比中华好,而小胖家里开着家具城,应该是经常请客送礼的,小胖的潜意识思维,这烟家里可以随便买,所以小东和小胖不会去拿,,,治国的意识里是这是好烟,爸爸没抽过几次,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是什么品质,是内心看待这烟凸显的心理价值,治国被看你了拿烟被归类,其实深层次还是家庭能够提供给孩子看待物品心理价值的问题,就是治国的心理价值让其做出了拿烟的举动,还有就是治国这孩子不傻,懂礼节,知道送礼,为什么送的礼物被扔了,原因还是心理价值,治国的心理价值觉得物品不错了,觉得礼物很好了,或者是治国的父母已经觉得挺贵重了,但是就是这个治国的心理价值,用他们部门老总的心理价值来衡量是可以扔掉的心理价值。
            治国在学校的成绩,在学校的表现比小东,和小胖都强,为什么当人生刚开始迈步的时候,反差那么大,治国也请客,小胖也请客,治国也送礼,小胖也送礼,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兴许看到的会说,小胖有钱呗,治国没钱呗。
            其实这其中不是礼物好坏那么浅显的道理,这里面更深层次的是一个做人做事,接人待物的技巧的问题,治国自己请客,治国自己送礼,这当然也许治国自寻了家里,但是问题悲哀的是,治国没有助力,
            第一:治国的请吃饭,错了环境,错了对象,你想去获取工作,先阶段下工作的含义是多重大家心里清楚,治国你太小了,你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许就是人家一瓶酒钱。
            第二:治国的送礼,治国你有这个意识不错,但是你忽略双方心理价值的平衡,你的礼物是起不到作用的。
            其实治国的悲哀就是家庭的助力几乎没有的痛楚,在这个过程中,治国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接人待物的处世技巧,这些因为他的年龄,阅历没有办法,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指导,其结果就是一头一头的包,也许孩子不错,但是社会没那么简单,现实的很,也许在同龄孩子单纯的比较孩子,治国很不错,但是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人都很现实,治国,都会狗眼看人低,治国为什么你请客,送礼没有预期效果,是因为治国你的心里价值太低,治国为什么周周可以请到行长吃饭,因为周周背后的价值是做省级单位的处长,这些治国是那么没法去比较的,这些也许你现在也不明白。。。。


            IP属地:天津15楼2015-06-02 10:43
            回复
              小胖的处事方法
              小胖的爸爸很明理,懂得孩子的事情也很重要,小胖的爸爸特意来到这里给小胖的主管领导送礼;首先不会发生接受礼物不适感的错位,其次因为家里经商,小胖爸爸的礼物不会产生双方心理价值的失衡。
              自然小胖的请客,送礼的方式会达到预期效果,这点事小胖爸爸的人生阅历,外加小胖家可以这么做到,不会有压力感。
              正式小胖爸爸家具城老板的身份,在接触小胖爸爸的时候不会去贬低小胖。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两下一比较小胖和治国的差别就在这里,治国忽略了心理价值和处事技巧;小胖则是按照正常的可以接受的范围在那里运作。
              其实本质的原因还是家庭,还是父母的助理,还是家庭的心理价值,这点上治国虽然成绩好,但是在社会这个圈子里治国你稚嫩的处事方法必输无疑,没有例外。。。源于我们的社会太现实。


              IP属地:天津16楼2015-06-02 10:43
              回复
                反观治国
                治国的父母已经觉得自己努力了,给了治国奉献,治国到了回馈弟弟的时候,治国已经长大了,治国大学毕业了,治国有工作了,治国结婚了,治国买房子了,治国你应该是让父母安心,负担起弟弟的时候了。
                对比一下吧,残酷的现实,治国的压力来源于那里,周周的舒适来源于那里。是治国家的穷困,是周周家的优越。
                这不是深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观念,是思维,周周的父母公婆和治国的父母仅仅因为物质条件不同吗?楼主觉得不是物质那么浅显,那么单纯,是两个思维价值体系的完全体现。楼主想分析一下这两种思维体系:
                治国的父母,没有错,但是相对自私,为什么,因为治国父母一生劳苦可以理解,攒钱不容易可以理解,但是把治国弟弟在附加到治国身上,对本来还处于稚嫩承受能力有限的治国本来就活得艰难的治国,加上更大的负担。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房子里住上一对新人,一对老人,还外加一个小叔子,这么一个组合,治国和治国媳妇就可和想而知了,这里面治国的父亲觉得自己自豪,供了一个大学生,并且首付买了房子,自然该是享受治国回报的时候了,治国的孝心也觉得应当承担起,承担弟弟,也接来父母。这不简单的是一个人之常情,是一个思维框架,一个思维体系,这种思维体系可以出现无数的变种,就是让本来在城市里相对艰难的治国,背上一个更沉重的包袱。大家掰着脚趾头,也能预测治国的家庭矛盾会不会爆发,治国本来就承受不高的水平,在压上这么一个大包袱治国能过成什么样,大家自己就能揣测的出来。
                治国父母不是条件不好,家境困难那么简单,指导他们的是一直思维,一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付出必须回报,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给孩子付出到一定程度上孩子必须回报。虽然露骨,但是事实就是,也是一直推卸责任的行为,但是加上孝这就是一个体系,这种体系会有无数个变种。
                这个思维体系的错误之处在于,父母付出的还不足以让孩子可以达到回报的程度上,就开始索取,就开始觊觎孩子的回报。这是个程度掌握的问题。但是这种思维体系下,必然孩子是老牛拉破车,一步更比一步难。
                周周父母公婆采取了奉献式样的指导思维体系。
                在帮着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工作,再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为孩子夯实好基础,协调好单位领导,他们懂得这俩还是孩子,还需要在结婚后进一步奉献,让他们的路走的在平坦一些,在顺利一些,让其两个家庭的关系网,在给两个孩子曾加助力,在这种奉献的指导思维体系之下,孩子的各项必备基础打坚实之后,孩子自然在顺利的人生路上,并且切实有能力去回馈父母。
                周周父母公婆打造的是人生的良性循环轨迹,而治国的父母在为治国打造恶性循环轨迹,这两种思维价值体系,能注定孩子的一生走向。


                IP属地:天津20楼2015-06-02 10:46
                回复
                  2025-05-10 06:16:47
                  广告
                  全文完


                  IP属地:天津23楼2015-06-02 1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