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雪
六年级七班 吕征宸
当他再来到故乡时,已是十二年后了。自他七岁那年,随父母迁往外地就再没有回来过。如今的故乡,已和十二年前大不一样了。故乡的一切,在他看来,显得既熟悉又陌生。再加上如今正是下雪,雪像棉絮似的在空中飘着,漫无目的地落到地上。外面冷得要死,行人都在匆匆地往家赶。河岸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已看不出什么路了,只有一些行人走过后留下的鞋印罢了。河面上结了冰,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已经看不到那清澈的河水。他穿着一件白色的防寒服站在河边的雪地里,如果不仔细看,还真觉察不到那儿有人。他在雪地里站了好一会儿,从包里取出一只原木色的、有些陈旧的小木船,捧在手上看了好久,他在试图寻找些许当年在小河边放流小木船的回忆,但这回忆在他的脑海里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了。
他叫王刚,这次来故乡,正是来寻找那段脑海中的记忆的。那是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像往常一样在小河边玩耍,俯下身子捕捉河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忽然,他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儿,独自蹲在河边摆弄一只小木船。那个小男孩儿和他年纪相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在王刚眼里,他是个不太爱说话、不太爱笑的孩子。不久,王刚班里转来了一位叫李明的同学,这正是他在河边遇到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孩儿,他不久前才跟着父母从外地转来。虽然李明新来不久,但是学习非常努力。大约是先前在河边相遇的缘故,他们俩很聊得来,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成了最熟识的朋友了。他们课余时间常常一起去小河边放流小木船,王刚对于李明从老家带来的这只小木船十分羡慕。于是,李明答应王刚,将来回老家一定也给他带一只一模一样的小木船。
一天,李明家的门被叩响了。李明一边向门走去,一边问:“谁呀?”“是我,王刚。”门的另一边传来了王刚悦耳的声音。李明开门,让王刚进来。“走。”王刚说着。“咱们去摘柿子吧!”“好啊!”李明愉快地答道。他们从家里找了一个大一点儿的布袋子,穿上鞋,走出了家门。他们一边走着,一边交谈,脸上总是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对于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李明来说,这的确是一种崭新的体验。李明家所在营房后的小山上,长满了一株株的高大柿子树。来到的柿子树下,王刚让李明将袋子撑开,站在树下,自己则顺着树干利索地爬上去,将身子靠在树枝上,用脚蹬住树干,把手握紧枝叶,用力的摇,一个个红通通的柿子就接连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掉到李明拿的布袋里。两个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接了大半袋子啦。看到自己的成果,他们都笑了起来。
王刚跟李明关系一直很好,直到寒假前最后的那节手工课。那天,老师让他们将课下制作的小动物拿出来展示。可是,当王刚去了洗手间回来后,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踩坏了,而且就在李明的脚下,那可是他花了一星期的课余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好的小制作啊。王刚气不打一处来,气愤的问李明:“这是不是你弄得?”李明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王刚一点儿也不听他的解释,对他吼道:“对不起有什么用,你给我赔!”争吵过后,王刚一气之下跟李明不再来往,他们就这样在沉默中开始了他们各自寒冷的假期。
寒假中的一天,王刚在家里意外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除了那只他喜欢的小木船,还有一封信,信中写道:“王刚,对不起,是我不好,我不该弄坏你费心做出的作品,我一直没勇气找你道歉,这是我答应送你的小木船,留个纪念吧。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
看完信,王刚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想想那天的事,的确是自己不好,为一点儿小事而与朋友绝交,值得吗?虽然自己花费了很多心血,但他真是不小心,而我却怀恨在心,这还算朋友吗?想到这里,王刚马上起身去李明家,他要向李明当面道歉。天下着雪,落在通往李明家的小路上。当他来到那熟悉的营房大院门前,大门上着锁。王刚向住在营房附近的一个老奶奶询问他们的下落。老奶奶告诉他:“几天前这里的人就都搬走了……”老奶奶后面又说了些什么话,他也似懂非懂。王刚向大院里望去,平日里有许多解放军叔叔进进出出的大院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就这样,李明走了,王刚一直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天气——下着漫天的雪。
在那不久之后,王刚也随父母离开了故乡。没有李明陪伴的日子,王刚感到十分孤单。每当看到李明送给他的小木船,他就想念起和李明在一起玩耍的日子,就后悔没有来得及当面向李明说出自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