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设备网吧 关注:2,243贴子:3,457

消防勇士为了废墟中生命的呼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晓改是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一班班长,翻开他的事迹简介:参加灭火救援500余次,救助遇险群众 20 余人,倒立悬垂进入震后废墟,从死神手中抢救出被困100多个小时的女工……


1楼2015-05-30 10:07回复
      2008年5月 16 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两名被困废墟下的发电总厂女职工还有生命迹象,但从泰安消防抗震救援队指挥员李士忠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欣慰。两名女工被困超过80个小时,呼救声不断减弱,现场余震不断,刚刚开挖的救生通道不断缩小,必须尽快深入废墟救人。可是救援通道只是一个宽20 厘米、垂直5 米的狭小空间,谁才是最佳人选?


    2楼2015-05-30 10:07
    回复
      2025-06-29 09:37:07
      广告
        “参谋长,摘掉头盔,我就能挤进去!”这时,身材瘦小的李晓改主动请缨。为了不影响到通道的承重结构,李晓改将两脚固定在安全绳上,倒立进入实施救援。狭小通道里充斥着尸臭,被困女工被尸体阻隔,余震不断,李晓改和女工的安危牵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16日上午 11时5 分,第一名被困女工王茜被成功救出,由于连续工作,李晓改体力透支,脸色蜡黄,不停地呕吐。指挥员准备换人实施救援。“通道里面的情况我了解,我身体小,还是让我继续来吧!”身体稍有恢复后,李晓改再次进入救援通道。


      3楼2015-05-30 10:08
      回复
          第二名被困女工周蓉,身体下面和胸前各有一具已经变质腐烂的尸体,而且身体靠近出口的一侧,有铁桌子的角铁阻挡,救援更加艰难。李晓改拖走压在被救者身上的尸体,又倒立着利用钢锯,耐心地锯掉角铁。突然,现场发生猛烈余震,大地震颤,救生通道石块不断向下滚落。整整用了4个小时,李晓改终将角铁锯断,彻底打通了救生障碍,16日傍晚6时20 分,被困100多个小时的周蓉被成功救出。在李晓改爬出洞口后的瞬间,洞口再次发生坍塌,被完全封死。目送被救女工被抬离救治,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先后5次倒立救人的李晓改眼前一黑,晕倒在废墟之上。


        4楼2015-05-30 10:08
        回复
            李晓改,没有威武的身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过人的谈吐,只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入伍4年来,他先后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标兵,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部消防局记个人一等功;入选“感动泰安”十大人物、“2008山东年度新闻人物”;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 9月 21日,作为全省公安消防部队的唯一代表光荣当选“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5楼2015-05-30 10:08
          回复
              李晓改,1988年11月出生,2005年12月由河北省藁城市应征入伍,200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一班班长,中士警衔。李晓改入伍以来,爱岗敬业,勇于吃苦,乐于奉献,训练刻苦,作为消防部队的普通一兵,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精心钻研,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入伍七个年头里李晓改两次被评为支队训练标兵,一次被评为总队训练标兵,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被支队、中队嘉奖。在同批战士中第一个入党。在历年的工作中荣获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与称号并记一等功一次、山东省“一百”英模人物、“感动泰安”十大人物、2008年山东年度新闻人物、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


            6楼2015-05-30 10:08
            回复
                一、瘦小身躯,挑救援重担


              8楼2015-05-30 10:09
              回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李晓改又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震救灾救援队,并于5月13日凌晨3点跟随泰安消防支队抗震救灾救援队出发,赶赴灾区。


                9楼2015-05-30 10:09
                回复
                  2025-06-29 09:31:07
                  广告
                    震后的蜀道,更难于上青天。此时的映秀镇与外界一直处于隔绝状态。通讯完全中断!道路消失!5、6级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沿途险象环生!山上不时有巨石滚落,坠进路旁无底的深渊。真可称得上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但李晓改一心只想快一秒就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经历18个小时的艰苦行军后终于到达受灾最严重之一的震中区汶川县映秀镇。


                  10楼2015-05-30 10:09
                  回复
                      李晓改他们主要负责的是映秀湾水力发电厂的救援工作,搜索难度很大,有水流声、还有其它杂声,他们通过喊话来分辨被困者的位置,终于在15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找到被困者的具体位置。当时,李士忠参谋长果断下达了救援命令,在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挖到了被困者所在地,挖通后出现了他们未能想象的困难,由于当时空间比较小只能采取倒立救人的方法,李晓改便主动要求下去救人,因为他身材比较瘦,他下去后先在被困者身上抹上肥皂水,增加润滑性,在此过程中几乎每十几分钟就会发生一次余震,但他还是顽强的继续救人,当时李晓改同志心想只要有希望绝不放弃救人。随后他又试着把被困者旁边的尸体移开,但下去了四五次都没有成功,其中有一次他下去以后紧接的又上来了,因为他感觉到头脑发昏,他就上来喝了口水,又在口罩上洒了点水接着又到下面救人,因为尸体移不开,他便用钢锯把卡住被困者的三角铁锯断,三角铁是锯断了,但是还有尸体和一些建筑物压住了被困者的双腿是她无法动,他又下去把建筑物移开,在这次下去时发生了6.18级的强烈地震,当时他心想时间不多了,一次次余震致使洞口越来越小,他就用床单捆住被困者的双手,用板带扎住被困者的腰部,然后让上面战友一起往上拉,但是被困者还是丝毫不动,他又让被困者身体前倾,尽量让她头部离开障碍物,终于在16日下午6点20分时将被困者周蓉救出,在被救出的瞬间,因为遭到一次次不断余震的洞口而再一次倒塌。


                    11楼2015-05-30 10:09
                    回复
                        二、立足岗位,刻苦钻研业务


                      12楼2015-05-30 10:10
                      回复
                          作为中队一名班长,中队的骨干,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打铁还需自身硬”,行为作风上他严于律己,凡是要求中队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战士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不摆老兵资格,出操站队第一个到位,在完成急、难、险、重的灭火和抢险救灾中他始终冲在前面,中队领导交给的任务都能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能以身作则干好本职工作,时时处处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作出表率。今年的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中,他负责救生器材类的训练,在他的带领下,救生小组不仅特勤素质过硬,而且逐渐得成为了特勤大队一中队的一面旗帜。担任组长期间,他牢记党支部的嘱托,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工作中去,带领战士们顺利地完成了训练任务。在他的带领下救生小组在今年的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中,在所参加的项目中表现出色,赢得了现场考核小组成员的认可和赞赏,称他们是一支拉得出,打的赢的队伍。“只有不会带兵的班长,没有带不好的兵”,这就是李晓改同志的带兵格言。作为一名特勤队员,技术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火场的安危和救援的成败。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他虚心请教,精心研究,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熟练掌握了抢险救援车和化学洗消车上所有器材的使用和维修方法,而且对中队装备器材库里新进口的一些有毒气体探测仪、火源探测仪、破拆工具、堵漏器材等一些精密仪器也能够熟练操作,在他的带领下,他手下的兵个个都是救援尖刀。


                        13楼2015-05-30 10:10
                        回复
                            三、无悔青春献警营,铮铮铁骨赤子心


                          14楼2015-05-30 10:10
                          回复
                              李晓改,男,汉族,河北省藁城人,1988年11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07年10月入党,现任山东省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四班班长,一级士官警衔。该同志2007年2月被泰安消防支队记2006年度嘉奖一次,2008年1月被支队评为2007年度训练标兵,2008年6月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2007年度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标兵。由于在“5.12”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突出,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被部消防局荣记个人一等功。


                            16楼2015-05-30 10:11
                            回复
                              2025-06-29 09:25:07
                              广告
                                提起李晓改,部队官兵对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了解他还得从2006年10月、2007年7月28日日、2008年5月12日、2008年7月28日等多起火灾事故说起。


                              17楼2015-05-30 1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