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武侠小说在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赢来一个辉煌期,而后渐渐式微。然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古龙这个名字凭借武侠小说,牢牢占据一隅,令每一个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兴趣的读者,都不得不注意到这个作家。
古龙本名熊耀华,是中国台湾知名武侠小说家。他一生身世飘零,论及人生阅历,他年少离家,阅人无数,上交文人雅士,下交贩夫走卒,上过大学,混过黑帮。说到人品和行事,他爱酒、爱美人、对朋友豪爽大方、仗义疏财!
古龙说,他最初写武侠小说,是迫于生计。然而,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这个靠稿费吃饭的人,渐渐改变了想法。
古龙曾经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与批评》《此“茶”难喝——小说武侠小说》等文章中,多次表达对世人误解、轻视武侠小说的无奈与不满。1978年8月,古龙于香港《大成》报发表文章《不唱悲歌——少年十五二十时》,并在文中直言:如果连写作的人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作品,还有谁会重视它?写了十年之后,我才渐渐开始对武侠小说有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认识……于是我也开始变了,开始正视我写的这一类小说的形态,也希望别人对它有正确的看法……太荒谬的情节、太陈旧老套的故事、太神化的人物、太散漫的结构、太轻率的文笔,都是我们应该改进之处。要让武侠小说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正是这些感受,促使古龙探索新的武侠小说创作方法。他一生多次提出“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创作理念,并致力于将这种创作理念付诸实践,开始了他的变革之路。
他甚至在1981年就写出了第一部穿越题材的华语影视作品《再世英雄》的剧本,并且在更早的1969年,就为“贺武侠世界十周年纪念献词”,写过一篇文章————《为我们的“摇篮”,齐来饮一杯》。该篇文章,行文之间嬉笑怒骂、群侠乱舞,文中更是汇集了古龙多部作品中的“大侠”:李寻欢、燕南天、沈浪、熊猫儿、王怜花、蓝大先生。只怕古龙当时绝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同人小说,以网络为载体,深受年轻读者喜爱,火爆程度令人咋舌。
古龙这样一个阅历复杂的人,又拥有极佳的写作天赋,其作品自然是天马行空,充满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和人物。在他开始致力于武侠小说的改革与创新后,更是如一个顿悟的修行者般,暴发出了惊人的能量。无论是翩翩佳公子,还是生活在底层的“卑贱”人士,古龙都靠手下一支笔,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友情的讴歌、对人性的拷问、对正义和光明的赞颂、对底层边缘人士的同情和悲悯。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亦为古龙换来如日中天的名声。
可以说,古龙的作品能够在武侠小说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格局,主要归功于他的这种创作理念以及大胆尝试。本文便按照古龙的创作时间顺序,从人物塑造、语言风格、情节结构、对后世的影响和成就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古龙的这一创作理念,以及因此取得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