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293贴子:4,355,373

回复:我在人民大学,周二中午教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拳打得很朴实,自然,不华丽做作,好。


33楼2015-10-01 11:47
收起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10-01 23:57
    收起回复
      2025-05-15 09:28:28
      广告
      发个自己的老博文:
      弹脑崩儿和太极拳
      每个人都会用手指弹脑崩儿,手背拉紧状态,就是畜力。
      双手如同抱难以合抱大树,向中间够,胸、臂、手及延长线,构成平圈,两膝也类似。这样也造成肩、胯松开。膝盖和头,及弧形延长线,构成立圈,左膝盖与右肩,构成斜圈,等等,交汇成球。这样肢体拉长,又在背、命门、臀胯、大腿后拉紧。构成整体劲。形意拳说的拧裹,意拳说的争力,陈式说的缠丝,都有蓄力。对手时,随引化而蓄力。
      如此,放人才是松出去。
      膝、胯圈打开,重心会向下,正是陈式的下塌外碾,重心砸下来,造成两膝之间外撑力加大。
      看把人弹出去,很多人以为配合,其实是因为许多朋友没有做到外三合,所以不理解。发人跳出,是基本的功力,何况还有拔根,对方挣扎调整时的劲可利用。
      另外,假如对方腿不是飘的,腿和地之间的弹力就被利用。不要以为,腿不用泄劲、化劲。


      IP属地:北京35楼2015-10-02 19:03
      回复
        QWQ这帖子好有爱
        初学者练太极要做的准备有那些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10-07 22:16
        收起回复
          我也很欣赏雷老师二路拳架,楼主的拳架已是很松了。能无偿授拳惠及拳友是很好一件事情。


          IP属地:安徽37楼2015-10-08 17:52
          收起回复
            好,朴实无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5-10-08 18:39
            收起回复
              确实是发科公的架子。发科公的三代传人。可惜我在山东。不然去找你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5-10-08 23:10
              收起回复
                自己顶一下。


                IP属地:北京40楼2015-10-16 15:46
                回复
                  2025-05-15 09:22:28
                  广告
                  发力不错,与田秋信先生同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5-10-16 19:33
                  收起回复
                    支持一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5-10-16 21:02
                    收起回复
                      关于太极拳起源那些事儿
                      读了一篇文章《五百年前的一次偷窥 ——太极拳早期形成与发展》,说点看法如下。
                      这里说,陈长兴前辈和陈有本前辈两个风格,应该之前有一段时间了,清楚。说到,赵堡也没有《太极拳论》,清楚。说到,与《绩效全书》式子名称有很多相同,清楚。
                      是否,蒋发前辈也可能有贡献,可以阙疑。我怀疑,那时候的人师承大似天,不可能不承认,如是的话,陈家沟也不敢不承认。
                      陈长兴前辈练的不是陈家拳,陈家另有?不像,陈家不可能不取好的,只认祖宗的,那时是讲实用不图虚名的。
                      陈家拳不可能从无到有,是陈王廷祖师,接受人民的斗争实践经验,结合中华儒释道医家文化,有继承有发展创造的,应该靠谱。
                      《太极拳论》发现后,对杨式及武式及其后来派生的吴式、孙氏,有极大的反作用,以至于认为陈式不是他们那种太极拳,自己觉得这是关键原因。但不是陈氏拳没有符合后来发现的《太极拳论》所说某些原理之处。另外,杨家广泛传拳后,起手就要求学练者松软,可能与当年杨露禅先生,甚至杨班侯、杨健侯先生的学法不同。
                      今天,陈式练习者,完全可以接受杨式的反哺,认真对待《太极拳论》,吸收包括道家、医家等一系列传统文化。
                      之前,有文章说,陈家沟的理论,接近形意,还说和通背拳、洪拳有渊源,从那位研究者给的材料看,我倒是认可。这篇文章说陈式太极拳是从外家拳走向内家拳的里程碑,我也比较认可。
                      我老师雷慕尼先生反复强调,要像杨式那样舒适得力,我是很遵守的。我们那一支风格反映这点。看我的视频,应该反映这一点。


                      IP属地:北京43楼2015-10-18 21:40
                      回复
                        非常感谢您的帖子,希望有幸可以跟您学太极拳,不知道您明天中午是否还在人大教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10-26 10:38
                        收起回复
                          建议你中午好好睡一觉。


                          IP属地:内蒙古45楼2015-10-26 10:40
                          收起回复
                            支持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5-10-26 22:30
                            收起回复
                              2025-05-15 09:16:28
                              广告
                              楼主难得啊!赞!可惜不在同城,无缘请教!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8楼2015-10-27 11: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