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之月吧 关注:62,578贴子:1,109,529

【鉴定…?】《故事会》关于《平安四季粥》与《游刃断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太清楚纯白吧有没有讨论文字性抄袭就是了
第一次发帖,如有差错,见谅
《游刃断虱》疑似剧情抄袭《平安四季粥》
时间差了三年左右,今天无意间翻到一下就看出来了,简直尼玛的一毛一样
《平安四季粥》:
《故事会》2011年9月上半月刊“传闻逸事”栏目
《游刃断虱》:
《故事会》2014年12月下半月刊同“传闻逸事”栏目
具体雷同二楼说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26 18:41回复
    平安四季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26 18:43
    回复
      2025-07-21 23:52: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鉴于故事长且像素差阅读不方便,楼主把内容梗概一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5-26 18:44
      回复
        暖。 ✿-(:з X∠)_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26 18:55
        收起回复
          故事会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26 18:59
          收起回复
            并将牌匾更名为“李霍刀铺”。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霍晋阳与李更培相继故去,长大的霍少甫和李苗卿接下了李霍刀铺。可是,锻刀业渐渐萧条起来,买刀的人越来越少,李霍刀铺快开不下去了。
            这天,霍少甫突然低头来到李苗卿面前,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还是分了吧,各干各的……”
            李苗卿一听,这是要分家呀!父辈结下的刀缘,就这样斩断?虽有不忍,但见霍少甫执意坚持,他还是答应了:“你是从外乡来的,这里没根叶,宅子留给你吧。”
            谁想霍少甫像受了侮辱似的怒道:“不,这里本来就是李家宅子,还给你,我自己出去开刀铺,从此与你李家再无瓜葛。”
            李苗卿顿时一愣:不仅分家,还要另开刀铺,这是要与他唱对台戏呀!
            更可气的是,霍少甫重开的刀铺,就在李家刀铺的街对面,关上门也能听得到霍家刀铺锻刀的声音,这对台戏唱得太绝情了……
            这天,李家刀铺开门不久,一个人走了进来,这不是霍家刀铺的掌柜霍少甫吗?分家后半年多没照面了,今天来这里干啥?
            李苗卿闻声从后屋迎出来,发现霍少甫的脸更黑了,刚要问候,霍少甫冷冷地说:“给我拿一把刀。”李苗卿一愣,可还是示意伙计把刀拿来。霍少甫拔刀出鞘,冷眼看看闪着寒光的钢刀,在柜上留了一锭银子,拿起刀就走。
            霍少甫自己开着刀铺,却来买李家刀,这是为何?不一会儿,跟出去打探消息的仆人跑回来说:“掌柜的,不好了,那霍少甫把买去的刀扔河里了!”
            李苗卿一听,像是明白了什么,脸上苦笑了一下。
            过了几天,霍少甫又来了,进门后照旧买了刀就走,然后走到一户人家的菜园边,手一扬把刀扔进了粪坑,看得仆人都气坏了:“这是成心糟蹋咱李家刀呀!阴毒小人,再也不卖给他了。”
            李苗卿听了,苦笑道:“买刀毁刀,扔的是霍家自己的银子,生意人怎么能张口拒卖呢?”
            打这以后,霍少甫隔三差五就来李家刀铺买刀、扔刀、辱刀,伙计们都看不下去了,而李苗卿还是不气不急,照样收银子卖刀。不过伙计们发现,掌柜卖给霍少甫的,不是火候不够的残货,就是准备回炉的锈刀。
            这天,霍少甫又来买刀,可这回他不扔了,而是拔刀出鞘站到门口喊起来:“都来看看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李家刀,锈成了废铁,还卖出去,这不是欺世盗名嘛!”果然,那出鞘的刀黑黑的,看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5-26 19:54
            回复
              !”果然,那出鞘的刀黑黑的,看上去被锈渍裹了一层。
              不料,李苗卿淡定地拿过霍少甫手里的刀,让仆人抬出一个装满乌汤的桶,接着将锈刀往桶里插入片刻,又抽了出来,接着用刀鞘敲一下刀身,一片锈斑落下来,再敲一下,又落下一片锈斑,直至锈斑全部剥落,整把刀立刻寒光闪闪。
              原来这锈斑是故意裹上去的,刀被锈斑包裹锋芒,藏而不露,除去锈斑后更锋利无比,出奇制胜。李苗卿淡淡地说:“这正是我李家刀的精华所在。”
              霍少甫本想买刀辱刀,没想到反而自取其辱。他恼羞成怒,“哐啷”一声拔出带着的霍家刀,说:“你敢跟我比刀吗?别是驴粪蛋子表面光!”
              李苗卿还没回话,围观的人群先嚷嚷上了:“太欺负人了!跟他比,让他心服口服!”
              这下,李苗卿没有退路了。先是有人掏出铜钱摞地上,很快被霍李两家的刀斩断了;接着,有人抬来一副榆木辘轳,也被分别斩断;有人又抬来一根碗口粗的铁棍,霍李二人“唰唰”两声,两把刀的刀锋入铁,尺寸深浅竟不相上下。看来李霍两家的刀真的难分伯仲,俩人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往下比了。
              这时,只见一条懒洋洋的土狗从河边走过来,李苗卿眼睛一亮,上前捉住,伸手在狗毛里找来找去,捏出一只米粒大的扁虱来,将刀刃朝天一翻,把扁虱放在刀刃上,扁虱便顺着刀刃爬行,还没爬到刀中央,已被拦腰切作两半,落在地上不动了。
              霍少甫没料到李苗卿还有这一手,他硬着头皮照做,可扁虱在霍家刀锋上走了个遍,落在地上还是完好无损。霍少甫的黑脸膛渐渐变成了土色,他长叹一声,惭愧地走了。人群中这才爆发出叫好的声音。可李苗卿看着渐渐远去的霍少甫,却现出一脸的不解……
              从此,李家刀的威名不胫而走,尤其那手“游刃断虱”的绝活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前来买李家刀的人又络绎不绝,而霍家刀铺却门庭冷落。
              李苗卿常常远远地望着霍家刀铺,心中越来越凝重不安。忽然有一天,霍家紧闭的铺门开了,里边传出哭声,原来是霍少甫尘积的瘟疫复发,死了。
              “活该!”李家的伙计说,“谁让他为了抢生意,损人不利己……”
              “住嘴!”李苗卿忽然落下泪来,他这才明白,难怪霍少甫面色越来越黑,原来是从前染下的瘟疫复发。霍少甫自知已时日无多,却不忘父亲从小的嘱托,所以故意到李家刀铺寻衅比刀,不惜自毁家业,背上恶名,就是为了传扬李家刀。因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26 19:54
              回复
                因为这“游刃断虱”正是霍晋阳传授给李家的锻刀绝技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26 19:55
                回复
                  2025-07-21 23:46: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游刃断虱》原文如上,实在懒得梗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5-26 19:56
                  回复
                    具体语句对比:
                    平安四季粥——
                    从此,余见升每天一大早都来买粥、倒粥,引了好多人专门来看热闹,可江娘就是不发火,也不轰人。大家都有些失望了,不过心细的人发现,江娘给余见升舀的粥越来越稀了,有人就说:“该,谁让他这么糟蹋粮食?反正这粥他都不喝,就该给他喝点白开水。”
                    终于有一天,余见升拿着那碗可以照出人影的粥,他不倒了,而是摆在大门口,对大家喊道:“大家都来看看啊,平安粥店就卖这么稀的粥,这是给人喝的吗?太不像话了!”这么一吆喝,大家明白了,原来余见升算准了他天天倒粥,老板娘一定会把最稀的粥给他,这样他就可以借机找茬闹事了。
                    游刃断虱——
                    打这以后,霍少甫隔三差五就来李家刀铺买刀、扔刀、辱刀,伙计们都看不下去了,而李苗卿还是不气不急,照样收银子卖刀。不过伙计们发现,掌柜卖给霍少甫的,不是火候不够的残货,就是准备回炉的锈刀。
                    这天,霍少甫又来买刀,可这回他不扔了,而是拔刀出鞘站到门口喊起来:“都来看看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李家刀,锈成了废铁,还卖出去,这不是欺世盗名嘛!”果然,那出鞘的刀黑黑的,看上去被锈渍裹了一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5-26 19:58
                    回复
                      从此,江娘的生意蒸蒸日上,余家粥铺却越来越冷清,没过多久,余家粥铺竟关门了。大家都替江娘高兴,说这不孝儿子总算得了报应,不料江娘知道后,却关上门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众人都很奇怪,江娘边哭边说:“一定是见升死了。”众人不信,到余府一打听,竟然果真如此。
                      从此,李家刀的威名不胫而走,尤其那手“游刃断虱”的绝活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前来买李家刀的人又络绎不绝,而霍家刀铺却门庭冷落。
                      李苗卿常常远远地望着霍家刀铺,心中越来越凝重不安。忽然有一天,霍家紧闭的铺门开了,里边传出哭声,原来是霍少甫尘积的瘟疫复发,死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5-26 20:01
                      回复
                        《平安四季粥》给我的印象很深,全文线索很清晰
                        《游刃断虱》,,,原谅我看到结尾才觉得和题目有一丁点儿关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5-26 20:06
                        回复
                          我觉得像但是文章什么的也不清楚_(:зゝ∠)_


                          IP属地:广东16楼2015-05-26 20:09
                          收起回复
                            表示抄袭无误。 ✿-(:з X∠)_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5-26 20:19
                            收起回复
                              2025-07-21 23:40: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帮楼主贴一下。表示这篇文章好好! ✿-(:з X∠)_
                              【平安四季粥】
                              城里最大粥铺的少东家余德海得了重病,余家请遍了名医,都无可奈何,摇头说道,他想吃点啥,就给他吃点吧。
                              大家心里明白,这是没药治了。原来,余家有一种奇怪的遗传病,男丁大多活不过二十岁。余老夫人见此,仰天长叹一声:“这是命啊,可怜我家德海还未娶妻生子……”她忍着眼泪,来到儿子床前,轻声问道:“德海啊,乖儿子,你想吃点啥?”
                              躺在床上的余德海努力睁了睁眼睛,张嘴吐了一个字:“粥。”
                              要说别的没有,要喝粥,这还不容易?余家就是开粥铺的呀。佣人把铺子里最上等的各色粥端到床前,不料余德海只是摇头,一口也不碰。老夫人犯愁了,这时,一个佣人犹豫地说道:“今早有人来送粥,说给少爷喝,被我关在门外了,现在还站在门口呢。”
                              余老夫人奇怪地问:“会有这种事?是谁啊?”
                              佣人回答道:“是城东的一个寡妇,叫江娘。我家少爷看她孤儿寡母的,经常接济她一些银两。她说,自己听说少爷病重,天未亮就起来熬粥,特地送来,务必请少爷喝了。我怕她添乱,不许她进来,她就一直在门外等着。”
                              老夫人点点头,说:“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女子,难为人家一片好心,把她请进来吧。”
                              不一会儿工夫,佣人带进两个人来,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妇牵着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老夫人越看越喜欢,拉过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男孩答道:“李见升。”
                              少妇从随身带的篮子里端出一碗粥,掀开盖子,喷香扑鼻。老夫人问:“你就是江娘?这粥是你熬的?”江娘轻声细语地答道:“贫妇自幼就会熬粥,给什么人喝什么粥,颇有些心得。”
                              老夫人点点头:“这叫什么粥?”江娘回答道:“平安四季粥。”老夫人点点头:“平安四季,好名字。”她转身扶起余德海,舀了一勺粥,送到他口边。
                              余德海喝了一小口粥,脸上泛出了红光,他看了一眼江娘,说了一声:“好!”一歪脖子,没了气。
                              老夫人顿时哭晕过去,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对江娘说道:“多谢你的粥,我家德海是喝了平安四季粥,这才安心上路的,你们娘俩以后就留在我余家吧。”
                              于是江娘母子俩住进了余府,江娘就在厨房里帮工。她最擅长的就是熬粥,米粥、面粥、麦粥、豆粥、菜粥、果粥、乳粥、肉粥、鱼粥、药粥……经她烹饪,全都美味非凡,大家都说,江娘的手艺比余家粥铺的大师傅还好呢。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5-26 20: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