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吧 关注:1,494贴子:34,360
  • 5回复贴,共1

论述晚清地方自治与袁世凯保守民族主义政策比较结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晚清,省设谘议局,辛亥后,改称省议会。据1909年12月清政府颁布的《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各县大多开始设立县议事会。民国后,仍沿用清制,设县议事会。然1914年2月,袁世凯下令停办各级自治,县议事会,城镇乡自治全部停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25 21:12回复
    晚清本君主封建,民主制度的议会却大行其道,民国本民主共和,君主制度的独裁却笼罩北华。是可谓清廷英明还是袁总逆上时代潮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25 21:13
    回复
      诸位吧友,针对以上,我今日在学校图书馆所读《总统在政治会议上发表的演说》一文可以略知一二,这是1913年10月袁所说的,英文转白话,白话转文言:“今日人人皆侈言平等,而平等者,实于法律面前之人人平等,非社会等级之取消也,如是,则人各皆得否认,自立准绳......至民权之说,乃选举总统之最高特权,与夫代议权,切不可理解为对行政之处理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5-25 21:13
      回复
        那么晚清所谓的谘议局就是省立法局的前身,谘政院就是国会的前身。这似乎是民主制度雏形在中国的最早体现,但是晚清谘议局受清政府地方督抚制约,因为督抚有权否决谘议局的提案。而谘政院如是,受制于清廷重臣。不过这也说明了清廷认识到地方自治宪政的基础,分别于1908和1910年出台《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25 21:14
        回复
          好帖子 学术帖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5-25 22:16
          回复
            然而清廷此举表面上加强地方自治,实则是以自治保国治,实际话语权还是在地方朝廷命官手里,所以辛亥也就在所难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5-25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