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是为本市户籍重度残疾人或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及家庭,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其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择业等方面所需的单件或多件辅助器具以及全面系统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以补偿因残疾给他们生活、就业、就学、择业带来的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主要做法上海市残联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让残疾人满意为目标,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服务流程为:街道残联开展辅具需求调查和登记——区县残联对组合适配对象进行筛选、审核——区县评估医生对适配对象进行上门评估——市残疾人辅具资源中心对区县评估资料进行审核并安排市评估委员会委员对部分对象上门复评——下发辅具、无障碍环境改造——社区医生上门进行辅具使用指导和跟踪随访。其中,在对象筛选上,注重选择重度残疾人或一户多残的困难残疾人或家庭。在辅具评估上,从残疾人的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移动及步行能力及家庭环境等的多方面进行评估。在使用指导和随访过程中,指导残疾人正确使用辅具,对不适宜的辅具提出更换、改制建议。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辅助器具组合适配评估300户,其中黄浦区完成67户,普陀区完成40户,嘉定区完成42户、长宁区完成32户,徐汇区完成60户,宝山区完成27户。闸北区、杨浦区、卢湾区、虹口区等在评估中,市评估工作委员会对黄浦、普陀、嘉定等区的70户适配对象进行了上门复评。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为残疾人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个性化的辅助器具服务,最大限度的补偿了残疾给他们生活带来的障碍,同时使残疾人获得精神、心理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例如,(1)奉贤区残疾人杨仁娟因车祸导致截瘫,卧床20余年,双腿严重水肿,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靠母亲护理。经过专业评估,为其适配了带餐桌板的电动护理床、防褥疮气垫和拾物器,现在她不仅可以自行改变体位、进食,还可以坐在床上做手工艺品,补贴家用。(2)徐汇区残疾人张国络因病截瘫,夫妻离异,精神残疾的女儿也靠他照顾,评估人员针对他的情况为其适配了扶手可以活动的轮椅、转移板、电动护理床,并进行了卫生间无障碍改造,他现在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起床、移位这些很艰难的动作现在变得轻松了。(3)闸北区适配对象朱耀胜,17岁,中学生,与他的双胞胎哥哥都是脑瘫患者,由于行动困难,洗澡是滚进浴缸的,上学要靠母亲用轮椅天天接送,为他适配了四轮助行器、家庭型轮椅、带靠背淋浴椅、四轮电动代步车并对卫生间和门口台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后,不仅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做人也更加自信、更有尊严,还大大减轻了母亲的护理工作量。(4)黄浦区残疾人陈亮,脑瘫,30岁,起床要靠近60岁的母亲在自己脖子上套个带子,陈亮两手抓住带子借力,再由妈妈拉起来,平常吃饭、大小便、洗澡全部靠轮椅,评估中通过与陈亮的父母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后,为他定制了一辆轮椅,除具有一般轮椅的功能外,还加装了便桶、餐桌板,为了便于淋浴,轮椅采用了防水材料,另外还为他适配了一台移位器,他起床和移位变得轻松多了。
三、社会反响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是深受残疾人欢迎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也将使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从普遍性向个性化方向转变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为了使这项工作不断深入、提高,市残疾人辅具资源中心于2009年6月邀请丹麦辅具专家来沪举办了残疾人辅助技术培训班,为组合适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来沪探望了2户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家庭,对该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上海要大力推进此项工作,惠及更多残疾人,全国其它地区残联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这项工作。黄浦、闸北、金山等区的有线电视台也相继对这项工作做了多次报道。
一、主要做法上海市残联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让残疾人满意为目标,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服务流程为:街道残联开展辅具需求调查和登记——区县残联对组合适配对象进行筛选、审核——区县评估医生对适配对象进行上门评估——市残疾人辅具资源中心对区县评估资料进行审核并安排市评估委员会委员对部分对象上门复评——下发辅具、无障碍环境改造——社区医生上门进行辅具使用指导和跟踪随访。其中,在对象筛选上,注重选择重度残疾人或一户多残的困难残疾人或家庭。在辅具评估上,从残疾人的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移动及步行能力及家庭环境等的多方面进行评估。在使用指导和随访过程中,指导残疾人正确使用辅具,对不适宜的辅具提出更换、改制建议。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辅助器具组合适配评估300户,其中黄浦区完成67户,普陀区完成40户,嘉定区完成42户、长宁区完成32户,徐汇区完成60户,宝山区完成27户。闸北区、杨浦区、卢湾区、虹口区等在评估中,市评估工作委员会对黄浦、普陀、嘉定等区的70户适配对象进行了上门复评。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为残疾人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个性化的辅助器具服务,最大限度的补偿了残疾给他们生活带来的障碍,同时使残疾人获得精神、心理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例如,(1)奉贤区残疾人杨仁娟因车祸导致截瘫,卧床20余年,双腿严重水肿,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靠母亲护理。经过专业评估,为其适配了带餐桌板的电动护理床、防褥疮气垫和拾物器,现在她不仅可以自行改变体位、进食,还可以坐在床上做手工艺品,补贴家用。(2)徐汇区残疾人张国络因病截瘫,夫妻离异,精神残疾的女儿也靠他照顾,评估人员针对他的情况为其适配了扶手可以活动的轮椅、转移板、电动护理床,并进行了卫生间无障碍改造,他现在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起床、移位这些很艰难的动作现在变得轻松了。(3)闸北区适配对象朱耀胜,17岁,中学生,与他的双胞胎哥哥都是脑瘫患者,由于行动困难,洗澡是滚进浴缸的,上学要靠母亲用轮椅天天接送,为他适配了四轮助行器、家庭型轮椅、带靠背淋浴椅、四轮电动代步车并对卫生间和门口台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后,不仅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做人也更加自信、更有尊严,还大大减轻了母亲的护理工作量。(4)黄浦区残疾人陈亮,脑瘫,30岁,起床要靠近60岁的母亲在自己脖子上套个带子,陈亮两手抓住带子借力,再由妈妈拉起来,平常吃饭、大小便、洗澡全部靠轮椅,评估中通过与陈亮的父母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后,为他定制了一辆轮椅,除具有一般轮椅的功能外,还加装了便桶、餐桌板,为了便于淋浴,轮椅采用了防水材料,另外还为他适配了一台移位器,他起床和移位变得轻松多了。
三、社会反响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是深受残疾人欢迎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也将使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从普遍性向个性化方向转变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为了使这项工作不断深入、提高,市残疾人辅具资源中心于2009年6月邀请丹麦辅具专家来沪举办了残疾人辅助技术培训班,为组合适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来沪探望了2户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家庭,对该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上海要大力推进此项工作,惠及更多残疾人,全国其它地区残联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这项工作。黄浦、闸北、金山等区的有线电视台也相继对这项工作做了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