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吧 关注:21,813贴子:729,133
  • 3回复贴,共1

刘三姐歌谣传承人30秒即兴对歌,唱响小三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水情•民族魂”的2015重庆巫山民俗旅游对歌节5月连续上演。来自巫山土家族、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壮族、“阿诗玛”起源地云南石林彝族等民族山歌代表队齐聚巫山小三峡,奉献上了最原汁原味的山歌视听盛宴。


  宜州歌王 30秒即兴创作对歌
  广西壮族“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传承人——谢庆良在水上舞台上放歌演绎最经典最地道的壮族山歌,还即兴改编创作多首山歌,走一路唱一路。
  谢庆良告诉记者,从小他就觉得山歌抒情传意,听着放松就很喜欢。在没有专业教材的指导下,学习靠的就是悟性和钻研。
  在谢庆良看来,对歌的难点在于永远无法预测对方会唱什么,要有即兴编对答的能力。
  他花了大量时间来琢磨并积极实践。他不断的向老辈子请教去领悟作词的诀窍,常常模拟场景练习作词,还通过阅读与关注新闻培养语感。村里的婚嫁迎娶他也都厚着脸皮去唱,只要有机会就投入到比赛中。
  不断努力下,谢庆良已拥有了分秒间甚至30秒内接词的快速作词能力。他不仅在多个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多项荣誉,也有了自己的徒弟。
  但谢庆良也有忧虑,他坦言,如今能静心学习山歌的人并不多,而比较活跃的歌者年龄普遍偏大,这样的好声音不应该断层。
  宜州市刘三姐文化传承中心主任韦耀华告诉记者,山歌推广确实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加入。目前,宜州市政府在传承工作上给与了大力支持,比如并在校园展开推广活动,邀请一些实力歌王去校园免费教学,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为孩子多提供一个选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05-23 00:24回复
      对歌比赛 一场文化大碰撞
      在对歌节舞台上,宜州山歌与巫山山歌的风情韵味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素有“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之美称。宜州有着三月三歌节、壮族歌圩、八月十五山歌会、赛龙舟、壮族婚俗等民俗,更拥有大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云游宜山遗迹等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


    5楼2015-05-23 00:28
    回复
        活动主办方表示,对歌节为这些美妙的精品民族文化搭建了平台,让它们有更充分的展示空间。不同民族通过对歌的形式分享交流特色文化,也能相互学习找寻更好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方法。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主办方也收获颇多,“宜州很重视山歌文化,从寻找培养传承人到搜集网罗山歌素材……他们的机构有体系支撑;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宜州也做得很到位,找到了很多形式来嫁接山歌文化。宜州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如何更好的保护巫山山歌文化,如何让山歌更好的走进景区推广扩大影响力,这些都将是我们接下来会继续思考的课题。”


      7楼2015-05-23 00:29
      回复
        从五一开始连续5个周末,来自巫山土家族、广西宜州壮族、云南石林彝族、广东瑶寨瑶族、贵州西江苗寨苗族等优秀民族山歌代表队,齐聚巫山小三峡参加2015巫山民俗旅游对歌节,掀起了小三峡夏季旅游热潮。



        8楼2015-05-23 00:33
        回复